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阳光收藏家     
从前有一个人,他没有职业,确切地说,他是有职业的,不过这种职业有点怪——阳光收藏家。人们都认为他是疯子,不去理会他。可他总是说:“阳光是最宝贵的东西。它给我们生命,可它走得太快了,我当然要想办法留下它。”他整天拿着黑瓶子在院子里“采阳光”。有许多人对他说:“你这样  相似文献   

2.
误区一:期望过高王鹏只有专科文凭,却一心想找一个很“体面”的工作。在人才交流会上转了多次,最后锁定了一家冷气工程设备公司的设备维修技师岗位。王鹏递上求职材料,可招聘代表一看是专科文凭,就说他们不招收专科毕业生。可他仍不死心,继续要找一个待遇好又很轻松的工作。几场交流会下来,他先后到十几家单位应聘,结果都遭到了拒绝。  相似文献   

3.
宗本请客     
从前有位宗本(藏语,意为县官),家里堆满了发霉的粮食,却舍不得施舍给百姓。他又吝啬又狠毒。宗本家里有个聪明的仆人,名叫土登。他常常想着要怎样从主人手里挤出点油水来接济百姓。一天,土登向百姓们宣布:“我要让宗本摆几天宴席,请你们竖着耳朵等他下请帖吧!”百姓们听了哈哈大笑,说:“要想爱财如命的宗本给我们设宴,除非太阳从西山顶上冒出头来!”土登笑眯眯地回答说:“你们不信?等几天瞧吧!”县城里只有一股可供人饮用的泉水,奇怪的是,这股泉水一到冬天就冒热气,到夏天又变得清澈凉爽。宗本把泉水占为己有,说这是佛爷赐给他的神水。一天,…  相似文献   

4.
当我问几个学生“你认为合格家长应该是怎样的”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现在没有几个家长合格,整天就知道让孩子学呀学。”“作为孩子,你谈谈对合格家长的看法?”我进一步征求学生的意见。于是学生们便提出了几条建议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思考。不打孩子。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错误特别是考试没考好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找错误,而不是打一顿,来个“皮带炒肉丝”。有一名同学说他数学考了62分,老师要家长签字,几个同学一起回家时,一路上他都不吭声,问他原因,说是今晚要挨打了。另一名同学给他出主意说:“你就装作头痛恶心,上次我就这样,结果…  相似文献   

5.
拐弯     
张老师是心理学教授,博学多识,在心理学界也颇有名望,只是他有个小癖好,说话爱拐弯,经常是他想说一件事情要七拐八拐最后才隐含着带出他要说的意思来,由此出了不少笑话。有次在课上,他想说自己家里条件很好,直接说不就好了吗?偏不!他开口就说:“我从几十年前就开始讲课,我的学生可多了,有不少现在已经成家立业。例如我那个学生,毕业  相似文献   

6.
教学上,有一个似乎老掉了牙但仍可新意迭出的提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需一桶水。把教与学的关系仅仅看作“桶水”与“碗水”亦即以多胜少的关系,是十分偏颇的,而且这种提法常常给人一种错觉:只要水平高,书就一定教得好。 前不久一位搞教研的同志跟我说,某日去听一位年青教师的课,课讲得并不理想,让人感到他的教学对象似乎并不是小学生,由此他提出了改进的建议。然而一位领导却说:“一个专科毕业生教小学有什么问题!”他说“主要是方法问题。”领导则说,  相似文献   

7.
正"我一直在想,人总是有两种活法:要么好,要么差。一直活到快30岁才明白,好与坏都不过在一念之间。30岁如同一场离开学校的测验,成绩有好有坏,结果就体现在接下来的10年。"阿Sam说。跟家乡的同学、发小相比,阿Sam好像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和他们不同的路,一直到几年前他才坚定地告诉自己这不是一场冒险。很多年前,当老师问阿Sam要做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我要当一个  相似文献   

8.
正背景:赵亮今天没有上早读。我问起缘由,同学们支支吾吾说他感冒了,夜里失眠,早上便没有起床。我回答说:"感冒了要去看医生,在寝室躺着可不行。"便有人低声嘀咕:"老师,他不是感冒。他是失恋了,已经有几顿饭没好好吃了。"于是,我向他的寝室走去。  相似文献   

9.
刚刚接手新一年级,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位孙悟空似的人物——小A。淘气的小A很淘气,究竟有多淘呢?这么说吧,一个6岁孩子能有多淘气,他就有多淘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之后,我决定要给这个孙悟空下几场雨了。第第一一场:细细雨。针对小A喜欢接话、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爱告状  相似文献   

10.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来穗讲学,我有机会陪他几次活动,知道他很重视推广普通话。 张志公同志曾对广州全市中学语文教师作了一次报告,题目是《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当中说到口语训练时,就强调推广普通话。他指出新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他说:“一个国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语言,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公民要懂得普通话。这是国家文化教育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张老还风趣地说:“讲得不好怎么办?不要紧。我认为,只要张口讲,就得  相似文献   

11.
博士爷爷     
博士爷爷居住的城市下了一场雪。孩子们一直想制作雪球来打雪仗,可雪眨眼就化成了水,使他们很扫兴。“去找博士爷爷,他也许会有办法。”说这  相似文献   

12.
弟弟又在下面搞小动作,姐姐有些忍无可忍了。她说我再提醒一次,请一年级的孙小刚同学注意课堂纪律。谁知弟弟也把手举起来,他说老师我有问题要问。姐姐说有什么问题你说吧。弟弟说,请问老师,乌鸦为什么一定要喝这只瓶子里的水,而不到别的地方去喝水呢?姐姐说,肯定是别的地方没有水。弟弟说,既然别的地方没有水,那瓶子里的水是哪里来的呢?姐姐被问住了。她想像老师以前斥责她那样斥责弟弟几句,但弟弟问得好像也有道理。老师是讲道理的,总不能斥责想弄清一个道理的同学吧。就像那次学《愚公移山》的时候,她问老师:愚公家的人都去移山了,他们家…  相似文献   

13.
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该先有一桶水。不错,现在的教师身上都有几桶“水”。但是,我们更要进一步考虑怎样才可以把这杯“水”,甚至把这桶“水”全都送给学生,并让他喝下去,变成自己的水呢?一、循循善诱,为学生倒上一杯水我曾接手一个新班,面对没有一点英语基础的学生,他们只会跟我说中文。学生Tom跟我打招呼:“老师好。”我会指着自己说:“I‘m M iss Y ang.”并对他说:“H ello,Tom.“下次他就会说:“H ello,M iss Yang.”遇到语文、数学老师,他们也会用英语问好。进入课室时学生会有礼貌地说:“报告!”这时我会走到门口,跟他们一样行队礼,说:“M ay Icom e in,please?”下次,学生也会这样说了。有一次,有个学生说:“M ayI com e in,please?”我突然想起一个chant,就说:“One two threefour,com e in please and shut thedoor.”没想到记忆力不错的学生把它记心里了,下次就用上了。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学生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了。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喝下水在讲到Air这一课时,我做了一个小实...  相似文献   

14.
他喜欢我的长发,他说他知道我会为他留着。所以我偏偏要剪掉这一头长发,只想看他有什么反应。他看到我的短发,依然没有发火,没有惊讶.只是一脸笑意温柔地说:“你很适合短发,我就知道。”我不敢相信,找在这种日子中过了四年把他刚送的圆珠笔弄坏了,他马上又递来支:“这支你弄不环。”可我一会儿又把它给肢解了——他说话一向很自负,可从没在我身上应验过。他说他一定能进入年级前10名,结果成为9号选手;他说他那场球赛会赢.结果还真赢了。场  相似文献   

15.
<正>案例:某学生一次考试得了72分,认为自己及格了,有进步了,心理很高兴。可老师分析卷子的时候,兴奋之余与同桌说了几句话,老师走过来叫他不要太兴奋,说"只考了72分,是第四十八名,全班倒数第四"。他立即把头低了下去。想  相似文献   

16.
叶老提倡多写,他认为,“许多基本功都要从多读多写来练。”巴金也说过这样的话:“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我体会到,多写多练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学生往往怕写作文。有个学生的家长说:“我听小孩回来说,他最害怕的是作文,常常在家为写不好作文急得哭,甚至对上学读书也没有兴趣了。”我查看了这个学生的作文,这个学生作文实在差;还有几个学生也有类似情况,文章写得乱又短,干巴巴几句。我思忖了几天,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先找这些孩子谈心,询问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哪些困难,鼓励他们说心里话,有一讲一,不要怕。起初,他们不愿意说,我开导说:“我在小学学习  相似文献   

17.
日前南京的一位家长被一道小学数学应用题难住了。老师说他女儿算错了,可他却觉得孩子的答案更合理。他感叹:教育啊,怎么才能不扼杀孩子的想像力?这道题是这样的:三年级四个班共176名同学去秋游,一辆大客车可坐42人,一辆面包车可坐25人,问应租几辆大客车和几辆面包车?标准答案是3辆大客车和2辆面包车,可这位楚先生的女儿认为应该是2辆大客车和4辆面包车。她的理由很简单:老师坐哪呢?因为每次秋游每辆车上至少有一名老师,而老师从来都是有座位的。楚先生语塞了。老师也认为出题考虑不周到,但建议“正规考试得按标准答案做”。可面对不服气的…  相似文献   

18.
小明与伙伴们在玩游戏:8只同样大小的杯子里都盛满了水,其中一杯是盐水。请你来判断一下,至少要尝几次,便可以确定出哪只杯子里是盐水?小林说要尝7次,因为用不着去尝剩下的那杯水,盐水自然就找到了。小明不满意他的这种答案,笑着摇了摇头小慧说尝1次,兴许一次就能找到那杯盐水了。小明说:  相似文献   

19.
他,天生就是一个盲童。他的眼中从未有过光明,有的只是黑暗。他很渴望见到光明,他问妈妈说:“妈妈,你们为什么看得见,而我看不见,为什么你们有光明,光明又是谁给的呢?”他经常这样依偎在妈妈怀里,傻傻地问妈妈,妈妈每次只是轻轻说两个字:“太阳。”“太阳不够亮,我看不见它,我长大了一定要多种几个太阳,去照亮别人。”别人问他长大要干什么,他就说:“我长大了要当种太阳的孩子。”有些人认为这只是个笑话,而他妈妈却告诉他:“孩子,重要的不是眼睛,而是心灵,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棵太阳树,需要用善良美好去浇灌,太阳成熟了,你就会成为一个充满…  相似文献   

20.
我不吃家长     
参加工作之前就有朋友不无艳羡地说: "你可美了,以后会经常有人请客哟。"我明白这话的意思,都说此地家长请教师之风盛行,作为英语教师更是有人气了。那时的我想着将要为人师了,自豪而自信地说: "我绝对不会赴这样的宴。"听者无不在白眼里加上句 "才怪"二字然后哈哈大笑。工作后的第一个月,有学生私下对我说他要过生日了,家长想请我去他家吃顿饭,我说不用了吧,我是老师,这样影响不好.他一撇嘴说那有什么呀,你就当自己是我姐姐.我说不好吧.过了几天他又来,说要不咱们在外面吃吧。我看他如此坚持,只好说叫上你几个好朋友,我请客。最终我们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