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巧用破损球     
一、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运动技能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综合健康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本教案是将学校的破损球作为教学用具,在课堂教学中再生运用,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通过游戏性的活动,凸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想象,去创新,去合作,去锻炼,去体验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呈现万马奔腾的局势,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使封闭的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让学生自由地去感悟、去探索、去获取,从而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开拓学生的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由的进入创造天地,这足在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而更新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要确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其不只是让学生动口动手,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摆在主人的位置上,让学生在积极的教学氛围的激励下去发现去创造,正如教育家所说:“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而且努力没法通过学习材料表现自我,这就是展示自身本质力量的创造性源头”一旦学生找到这个源头他就会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这时老师就要通过语文教学去激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扶持创造性的健康发展,这时知识就象清澈的泉水流进学生的心田,那“创造”就会象春苗得雨,因此,语文的创造性教学就是语文就学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启发式教学,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重在引导,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尽量发挥学生的潜能,给他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创造、去发现知识、去探索规律,使其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欧邦玉 《学语文》2000,(3):12-12
语文教学发展学生个性,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训练中进行个性教育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去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充分适应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学生被束缚在教师的教材、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造疑问情景,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7.
徐洁 《西宁教研》2001,(4):15-15,19
跨入21世纪的今天,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课堂教学正在从知识教学转向能力教学,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运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教师根据阅读教材的特点,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精心设计、巧妙引导、适时培养,才能因地制宜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口、解放学生的脑,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五种: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会合作与交流,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转变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围绕问题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去研究、去发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使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它能促使学生去攻读、去研究、去设想、去探索、去创新。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和其他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教学分析 [设计理念]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英语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同时重视学科内容的有效融合。本着这一理念,我在设计本课时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入手,注重“以人为本”,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各种实践性强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取知识,真正做到让学生去感受、去探索、去体验、去发现、去表达。  相似文献   

11.
陈凤花 《广西教育》2005,(11A):26-26
开放数学课堂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实施“开放型”数学教学要不断改革束缚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  相似文献   

12.
当代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强调“重新确立直接经验的价值,构建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新课程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摈弃过去那种从概念到概念,就概念讲概念,直接将教科书的概念知识搬给学生,这种像蚂蚁搬家式的教法早已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了,取而代之的必然是适合时代前进、能促进社会进步的新理念和新的教学观。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积累主动地积极地去认识概念、组织和重新组织数学概念,重点在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概念的形成过程的探究,让学生在对概念的形成过程的认识过程中去优化组合,去再认识,去再建构,实现意义重构的目的。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体验情感,转换态度,激发好奇心,促进求知欲,逐步确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王玉梅 《承德师专学报》2000,20(2):81-81,85
实验是探索发现物理知识的基础,学生自己动手,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去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相似文献   

14.
叶植峰 《成才之路》2014,(20):15-15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教学必须灵动多彩。活泼多样,用多种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全员参与,彰显良好个性,共同发展,快乐成才。  相似文献   

15.
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学习中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究、去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鼓励学生自觉克服困难、主动参与锻炼,使他们真正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于彤 《天津教育》2002,(1):47-48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要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既要使教师的“教”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又要使学生能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一节的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式教学,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面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特点,提出问题,诱导学生去想,引导学生去探究。在设计问题时,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1.从旧知引出新知。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7.
张锐杰 《宣武教育》2005,(10):15-15,14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施主体参与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数学老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数学素质,为其终生优质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怎样体现?这是目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实际问题。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要改革完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阅读、去讲解,去讨论、去动手,去练习、去小结。这对优化课堂教学,推动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方法。开放式教学,就是通过多项目思维、多角度、多层次的活动,使学生实现、发现、认识自我价值,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  相似文献   

19.
对初中生坐标概念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需要研究学生数学概念的发展水平,概念本质上是一个系统,理解概念就意味着去建立一个系统确定相关概念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学生概念科学化的过程,进行数学课程改革,要认真研究学生数学概念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并以此作为课程改革出发点,数学教学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认为数学学习不应该仅仅成为学生对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的熟练运用,还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见,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越灵活,越具有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教学实际,我尝试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