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法律思维是运用法律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法律思维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法学本科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我国现行本科教学模式在学生法律思维培养方面相对欠缺,通过对我国法学本科教学的缺陷进行探讨,提出通过增设实践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法等加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教育,主要强调对于本国法律知识的阐释和灌输。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讲授为主。研究并合理运用现有的法学教育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法学教育的质量。当前,合理运用高等法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做到:重视理论背景介绍和立法意图阐释,限制法条教育;改革讲授教学方法井穿插案例教学,培养法学思维;灵活运用模拟法庭和“诊所式”教学法,提高法律技能;倡导实行讲座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拓宽法律视野。  相似文献   

3.
法学教育是以传授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培养合格法律专业人才为内容的教育活动。但目前传统法学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案例教学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教师应注重想象思维的运用,不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授课方式,也应应用于课外的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并掌握枯燥的法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学教育语境下的案例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案例教学法与普通法的判例法思维传统和美国式法律职业教育理念相契合,对法科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优势,但也存在着无法为学生提供体系化的法律知识和成本高昂等特征。指出我国法学教育的理念、法律思维习惯、法学教育传统、师资力量、案例来源等因素制约着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法学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提出在我国法学教育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应当采用坚持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完善案例库建设、规范案例教学法实施机制,并充实师资力量、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教学硬件设施,采用综合性方式实施案例教学法,以增强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法学教育引进案例教学法已有30余年,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主要有欠缺成熟的法律思维、受传统法学的灌输式教学法的束缚、缺乏高质量的教学案例以及法学案例教学法自身的局限性等问题。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着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打破灌输式教学法对案例教学的束缚,科学选择与撰写案例并建立合适的法学案例库,主动完善法学案例教学法等,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案例教学法因其所具有的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一直被用于法学教育。我国的民商法教学应采用案例教学为主、讲授教学为辅的方式,通过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民商法案例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法律思维为重点,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法律高职教育中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案例教学法借助精选案例开展教学,强调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参与式自主学习,重在培养法律技能和法律思维.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形式主要有课堂讨论,模拟法庭、真实审判观摩、典型案例专题辩论会及诊所式法律教育等.法律高职教育应重稠运用法学案例教学法,但必须根据高职教育特点针对性使用,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基于法律思维能力培养的法学教育改革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学教育改革应该以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为核心,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构建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法律思维知识课在内的合理的法律课程体系,引进诊所法律教育,重构法学实践教学,实行案例教学等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蕴含的实践教学要求应当成为培养法学硕士研究生的根本遵循。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是通过完成政府委托的实务性课题实现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它具有实务面向性、问题导向性、教学内容的全真性、培养环节的全过程性等特征,旨在使法学硕士研究生科学认知法律、掌握法学方法论、革新法学思维。在具体实施上,包括接受项目委托、组建调研团队、理论指导与资料研读、确定调研和访谈问题、实地调研、团队研讨、写作研究报告7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受传统案例教学法思维定势的影响,案例仅作为阐释相关法律规定及法学理论的工具,在教学法研究中,缺乏对案例教学及实训法作为本体的专门研究。本文试图从刑事案例教学法研究的视角,将法理学界法律思维方法的理论研究成果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并从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与实训方法层面,进行法律思维方法的大胆探索与尝试,力求通过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像法律人一样思考”的实际应用技能方面有所突破、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法律部分教学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完善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切实感受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运行,准确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拓展法律思维,提高法治意识。《基础》课中的案例教学在教学目的与要求上,都与法学专业教育存在较大的不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紧紧围绕大学生法律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法律信仰意识的培养两个方面,在案例的选择与运用上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对法律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高层次人才也面临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竞争。如何更好的适应新的挑战,是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所要思考的问题。在法律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中,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暴露出很大的缺陷。法律诊所教育方法无疑为此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在阐述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后,试图通过分析法律诊所教育方法的概念、特征、目的等范畴,探求法律诊所教育方法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陶志猛  杨迎 《天津教育》2021,(3):183-184
小学六年级法治教育专册旨在通过专门的法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利,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法治观念,逐渐形成法治思维。如何将"法律专册"课程中抽象的、生涩的法律条文,在儿童认知可以接受的思维方式落实,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即梳理教学内容,普及法治概念;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深化法治理解;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落实好"法治专册"培养学生法治思维的任务,进而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入世与我国法学教育的反思、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入世,迎来法学教育的“春天”,但我国的传统法学教育存在着忽视实践技能培养、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职业训练、与司法考试脱节、与法学教育国际化不能对接等弊端,为此应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尤其应对西方法学教育广泛实施的案例教学法、诊所法律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的合理内核进行移植与创新,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为法学教育带来影响,此背景下我国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目标宜定位为:了解并熟悉国际经济法律规则,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以维护国家正当权益、促进全球和谐共赢发展。具体路径设计如下:外文教材选用时应结合教育部高教司《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考量;教学方法层面采用多媒体课件将中、外文教材、权威英文资料、司考和考研考点等各方内容有机结合,运用丰富教学手段,并酌情以实验课时进行模拟法庭训练。  相似文献   

16.
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的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日益被重视.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思 考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让学生从对案例的积极主动地分析入手,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法律,同时也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法律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地方院校法学专业要在法学教育中占一席之地,就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特色教育观,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的创新,构建"课堂实验实训、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能满足多元化社会和创新型国家需要的新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生教学中,国际法学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应该密切结合国际社会的国际法实践。缺乏与国际法实践的联系,学生往往对国际法的法律性存有疑虑,并对国际法在旧际社会中的实际效用和权威性产生质疑。法律实证研究主张以事实学的方法研究法律规范,解释法律规范的制定和法律规范适用的实际效果。法律实证研究不仅对学生是一种有效的学术训练,而且更适宜于培养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具有“国际法思维”的应用型人才。当然,法律实证研究并不排除传统法学的思辨研究。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对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将传统的课堂案例教学、模拟法庭实训、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研训练和毕业专业实习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在构建此体系时需要建立以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保障、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成绩评定等为基础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法律职业与其他职业本质上的不同在于具有某种自治性,这被视为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准和要求。法学教育有助于法律人形成法律思维和职业伦理行为、有助于完善国家法律体制和发展国家政治文明,法学教育对法律职业伦理的培养比职业技能教育更为重要。大学法学高等教育必须制定全面教学方案、构建法学教育系统和机制,真正实现法律人法律技能理性和法律伦理涵养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