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对几种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分析比较,对混合动力汽车进行分类介绍,图文并茂的展示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基本驱动原理,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给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由来已久,成果丰富,却缺乏对该领域科研态势整体、定量的描述和分析。本文在生成文献关键词共词网络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绘制网络图、测算核心指标和建立块模型等手段,对该网络进行了社会网络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中国学术界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针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科研工作有待跟进;有关电池技术的科研工作最为丰富;有关电机技术的科研工作较为薄弱。希望本文可以为今后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CVT技术与基于CVT的单轴并联后驱HEV设计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对基于CVT技术的三种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性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混合动力汽车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谭啸天 《内江科技》2011,32(12):52-52
本文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分类和功能特点,分析了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混合动力汽车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采用的关键技术,并详细阐述了混合动力汽车的节能原理。  相似文献   

5.
蓄电池的问题一直是纯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所以将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纯电动汽车发展的过渡期,来缓解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而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的核心就是能量控制策略问题。文章首先对于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系统及不同工况下的驱动模式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对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研究中常用的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和基于优化的控制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并指出了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的以后研究方向是基于优化算法的对控制策略的多目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系统动力学对新兴技术的产业化潜力成长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成长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确定了相关的参数和模型初值,并应用所建的模型对燃料电池的产业化潜力成长性进行了动态评价.模拟分析了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成长性的基本结构、动态行为模式及其动力学性质;分析了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成长性与影响因素的动态关系,揭示了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成长性的影响因素变化对其产业化潜力成长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魏吉 《科技风》2013,(8):104
现在对于汽车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汽车新能源和节能技术,考虑到当前汽车使用汽油造成的空气污染,使得我国对待汽车动力在慢慢转向清洁的柴油、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本文在对汽车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作了简单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叙述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特点及混合概念,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技术、典型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原理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北京创世奇科技长期从事汽车混合动力与无级变速节能技术的研究,先后针对不同的车型研制开发出油电混合动力系统与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并委托第三方对其进行了各种综合性能、环适性与可靠性的测试。本文首先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混合动力的原理、结构和特点;随后,对构成两种混合动力的主要零部件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种系统各自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探讨。最终提出了在近期商务车型上应当发展液压混合动力,而在乘用车型上应当发展机液电三元混合动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在现在的汽车技术的研究中,混合动力车辆的使用数量显著增加.在汽车电子领域中,使用总线技术和网络的分布式控制方法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在控制系统中采用DSP的综合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控制混合动力车辆在运行时产生的能量,同时做到进行运动状态的调控.在对原有的系统结构进行研究,实现了针对DSP中的片外存储单元进行扩展,能够进行控制网络和总线之间的通讯,在进行实验后得出,采用DSP混合动力车辆综合控制系统能够对车辆中的驱动进行实时的控制,同时保证硬件系统的工作性能稳定,软件系统能够进行移植使用,通过总线就能够对车辆进行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1.
周海炜  吴成凤 《情报杂志》2022,41(2):86-94,48
[研究目的]对新兴技术进行识别,有助于跟踪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企业提供最新的情报。[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以往相关文献,针对目前新兴技术识别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构建了基于专利SAO结构和多指标评价的新兴技术识别模型。首先,将基于语言层级的SAO结构和基于关键词语义的TF-IDF算法相结合,划分出各项子技术领域;其次,根据新兴技术特征建立多指标评价体系,结合专利数量年度变化,判别出新兴技术;最后,根据术语的语法规则,利用语言过滤器抽取出特定专利文献中的技术术语,识别新兴技术主题。[研究结论]将新兴技术识别模型应用于手机芯片行业,成功识别出了5G基带芯片和新型存储芯片两项新兴技术,与业界动态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新兴技术的特性与企业的技术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建  魏平 《科研管理》2007,28(1):47-52
新兴技术常常能够彻底改变一个行业结构。本文从新兴技术与不连续创新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新兴技术的特性,提出了反映新兴技术性能特征的“技术创新的边际效应曲线”,并在Foster的技术S曲线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区分新兴技术与非新兴技术的“新性能过滤线”概念,为企业面临新技术时如何进行技术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生态圈视角出发,对国内外海洋工程装备进行专利分析,研究创新水平和竞争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对专利申请趋势、区域分布、专利权人、专利地图、专利引证从时间生态因子、空间生态因子、个体生态因子和技术生态因子4个维度进行产业竞争态势的分析,其中,借助相对指标体系RPA比较区域生态位,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分析技术生态位。该理论及指数反映了此产业的生态竞争态势,揭示了区域的竞争强度,预测了产业内新兴技术,并从3个角度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创新催生了大量新兴产业,也促进产业技术快速变革,因此在产业技术快速演变过程中识别技术升级的过程特点及驱动要素尤为重要。产业技术升级的测度需要识别该过程中的多维度要素及其互动关系,特别是对于技术不断变革和产品快速迭代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来说,技术升级过程是复杂的系统行为。为探究产业技术升级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升级过程,本文以平板显示产业为例,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升级的复合系统模型,基于2007年至2017年数据提出多维度子系统有序度测度指标并实证分析复合系统协同度。通过对子系统有序度和协同度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升级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产业技术升级伴随着技术结构的优化和去中心化的创新合作,多个技术领域的紧密创新合作催生了多领域主导技术的多元化发展。此外,产业技术升级同时也是生产要素驱动的产业规模增长向创新驱动的产业创新合作、技术结构优化和产业规模协同增加且子系统交互作用的过程,为了快速和有效嵌入全球竞争过程,需要从复杂系统角度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创新政策,从产业技术升级全过程出发,考虑新兴产业发展的多主体、多元化、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并存的特征。研究结果为系统分析中国场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追赶型产业的技术升级特点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在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共性技术开发方面还存在投入相对不足,组织方式不够合理,供给机制尚不完善,技术人才相对缺乏,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应加快制订完善相关政策,完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建立共性技术开发的体制保障,形成共性技术开发的支撑体系,完善共性技术开发的金融体系,构筑共性技术研发的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6.
邵留国  王子杨  蓝婷婷 《资源科学》2022,44(7):1316-1330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解决环境和能源困境至关重要,但产业震荡可能会阻碍其健康发展。本文从产业链上下游的角度研究产业震荡的原因和形成机制,并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构建了“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模型,通过情景模拟分析了产业震荡的形成机制和各政策因素对产业震荡的减弱效果。结果表明:①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发生3次产业震荡,分别在2022年、2026—2029年以及2030—2031年,产业发展中期发生的震荡持续时间最长且最剧烈,在产业发展成熟后,震荡将逐渐减弱;②补贴、技术创新、资本投资规模、市场准入规模等政策因素是造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生产业震荡的重要原因。补贴、技术创新、资本投资规模通过控制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和价格间接控制新能源汽车的供给,进而引发产业震荡。市场准入规模对新能源汽车的供给产生直接影响,使其发生产业震荡;③对政策因素进行调整可以缓解产业震荡,但在不同时期内各因素的缓解效果不尽相同。因此,本文认为,缓解产业震荡可以通过调整补贴、技术创新、资本投资规模和市场准入规模等方式进行综合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随着产业和技术复杂化,需要融合多个技术领域才能有效进行创新。研究技术融合趋势,有利于提供产业创新路径,促进技术融合,识别新兴技术。[方法/过程]采用LDA主体模型和社会网络方法,以关节机器人专利为例,对专利文献进行主题分类,提炼技术关键词,构建技术关键词间的主题共现矩阵,对技术融合进行测度并分析技术融合趋势。[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关节机器人专利技术融合呈小世界趋势,机械本体与驱动结构,控制系统与驱动结构融合趋势不明显,传感器是关键核心技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结合是产业技术发展的新兴领域。  相似文献   

18.
当前面向老龄社会的新兴技术预测相关研究十分匮乏,且存在分析节点聚焦于新兴技术已知的事后分析,分析对象局限于单一技术领域的局限性,导致新兴技术预测结果即时性、可靠性不高。鉴于此,本文基于2019美国发布的《Emerging Technologies to Support an Aging Population》报告,对面向老龄社会的新兴技术领域进行全局的系统梳理与归纳,利用语义挖掘和空间向量模型深入探析专利主题与技术内涵,引入数据降维方法与可视化分析识别技术空位,并嵌入更具前瞻性的实时专家网络评论文本进行社会感知分析,有效识别并评估了养老科技潜在新兴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技术空位与社会感知双重验证,有效降低了新兴技术预测结果的风险性。面向老龄社会的新兴技术趋势为:老年大数据与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老年人出行辅助与防护技术、老年人医疗保健技术、老年智能家居技术、老年远程护理辅助系统与技术、老年人认知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高精尖”产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科学技术的突破,包括营商环境、配套投入和互补性产品等在内的整个配套与支撑体系也至关重要,因此,研究评价北京“高精尖”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的方法,为推动北京“高精尖”产业繁荣提供参考。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视角,建构“高精尖”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的关键要素指标体系,包含多样性包容性、营养物质、新陈代谢、能量转换、主体要素间的关联、环境支撑六大关键要素,并采用熵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运用限制因子和TOPSIS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对2016—2020年北京“高精尖”产业生态系统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高精尖”产业生态系统综合得分逐渐提升,从2016年的0.886 8分上升到2020年的0.997 0分,整体向好发展;R&D人员全时当量、投入产出效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数量及产学研结合水平为北京“高精尖”产业的限制因子,应重点突破。由此,提出北京进一步发展“高精尖”产业应加大对原始创新和自主攻关的投入、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力度,推进信息技术和制造产业融合,完善促进技术进步的产业政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能力系统层次划分的基础上,对新兴技术企业与传统技术企业能力系统的差异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动态能力在两种类型企业中存在显著性差异,而静态能力的差异性却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动态能力与新兴技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动态能力的各个维度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确实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尤其是环境适应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明显。同时企业动态能力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