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交通运输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丽云  尚可  王伟楠 《科研管理》2018,39(4):102-112
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在履责过程中“省察克己”之镜。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及权威机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的基础之上,从责任治理、人权、环境、公平运营、产品责任、社区发展、经济贡献七个方面初选指标,选取42家交通运输类上市企业为评价对象,依据“R聚类+变异系数分析”定量筛选指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检验所构建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最终建立出适用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云模型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在国家政策引领下加大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是必然趋势。本研究以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26000、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G4标准等权威机构报告及相关文献为基础,结合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依据权威机构典型指标高频率原则,通过方差膨胀因子剔除反映信息重复的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遴选出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结果影响显著的指标,构建了包括环境、人权等5个准则层,循环再造物料的使用、烟粉尘排放及减排等45个指标的企业社会责任海选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云模型构建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文章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建立某准则层内一个指标与其他所有指标的线性回归方程,求解反映指标相关性的指标方差膨胀因子VIF,剔除指标方差膨胀因子VIF大于阈值的指标并保留剩余指标,避免了指标反映信息重复。二是以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对因子分析中的因子载荷的绝对值进行加权,使指标信息含量的确定不但利用因子载荷体现第j个因子解释第i个指标信息的比重,还反映第j个因子解释原始指标群信息的比率,遴选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影响显著的指标,构建了对结果影响显著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三是通过云模型构建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不仅考虑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不确定性,也体现了交通运输行业的随机性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模糊性之间的联系,在定性与定量之间形成相互映射的关系,通过云模型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进行赋权,测度了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相似文献   

3.
孟斌  李菲  杨月 《科研管理》2020,41(10):174-184
本文以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G4标准和《交通运输业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权威报告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文献为基础,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剔除涵盖重复信息的指标,建立包含了责任治理、社区发展和经济贡献等7个准则层,以及设立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环境友好型产品和研发投入等51个指标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循环修正理论构建交通运输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本文特色与创新:一是通过均值法、Boarda法和Compeland法三种组合评价方法对单一评价方法进行循环修正,最终得到三种组合方法统一的排名,克服了单一方法所固有的片面性和说服力相对较弱的缺陷,合理考量了交通运输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实践状况。二是通过数据处理前的kendall检验对单一评价方法进行一致性判断,通过数据处理后的spearman检验对结果的一致性进行二次检验,保证了组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解决了单一评价之后直接组合数据导致数据无说服力的问题。同时与其他评价结果进行外部一致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循环修正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外部一致性。三是通过分准则层和分子行业综合地分析了交通运输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有助于交通运输企业客观定位自身发展状况,采取差异化措施提高监管质量水平。本文实证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央企国资控股企业与航空运输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较好,值得行业其他企业学习借鉴。企业在不断提高人权绩效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进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为立足点,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多维度社会责任指标划分,通过静态回归分析、动态滞后模型对2011-2015年期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7家交通运输行业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及企业的成长性均对当期财务绩效指标存在明显的正向作用,而公司的规模对当期财务绩效有明显的负向影响。财务绩效将同时受到滞后一期及滞后两期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影响,且时间越长,当期社会责任对后期财务绩效的影响越弱。无论对于当期或后期财务绩效指标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均对会计指标衡量的财务绩效产生较市场指标衡量更为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实践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和关注。本文以五家中小企业为研究案例,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表现及其对绩效的影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形式可归纳到员工权益、劳工实践、环境保护、公平运行实践、消费者问题、企业治理、社区参与和发展等7个方面;在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责任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即随着企业的发展,履行社会责任范畴不断扩大;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6.
邓人芬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0):72-76,124
提出从企业的财务绩效、顾客绩效、内部运营绩效、人力资源绩效和社会责任绩效五个方面对企业战略绩效进行评价,建立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一个BP神经网络的拟模型,搜集我国13家上市汽车公司的数据样本对构建的拟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然后对其修正,使其达到稳定状态,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BP神经网络模型。最后,用另外3家企业样本来验证所建模型的推广性,以证明BP神经网络的战略绩效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买生  匡海波  张笑楠 《科研管理》2012,33(3):148-154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是目前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热点,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评价研究尚属创新。本文将科学发展观引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构建了包含科学发展表征指标的企业社会责任客观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熵权-TOPSIS法评价模型,对7家样本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进行了评价,并与中国社科院"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引入科学发展观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更能够表征和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企业应充分结合自身战略发展需要,制定与之相符的企业社会责任行动准则,以满足利益相关者诉求和社会期望,从而提升企业声誉。本文以ISO26000和GRI指南为基础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八个维度,对中国203家企业进行调研并获得相应的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探讨多元化和专业化战略下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声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经济责任对情感声誉、环境责任对认知声誉影响不显著外,其他责任维度对企业声誉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选择多元化战略的企业,践行经济责任对企业认知声誉的提升有较为显著影响;而选择专业化战略的企业更倾向于在劳动实践、公平运营、消费者责任、责任治理、环境责任和社区发展六个方面有良好的表现,从而提升企业声誉。研究结论不仅为企业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依据,而且有助于提高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性。  相似文献   

9.
张晓美 《内江科技》2010,31(10):3-3,2
本文结合贵州省中小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社会责任的EVA评价模型,以期为企业决策者制定绩效评价体系时提供意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买生  李俊亭  杨英英 《科研管理》2015,36(3):145-151
随着国际标准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和IQNet SR 1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标准的全球发布,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已成为管理科学和组织行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采用逻辑推理和归纳分析方法,在"管理"内涵、系统管理理论、霍尔系统工程理论和三维管理系统实践发展的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理论模型。研究认为,基于多理论融合构建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系统理论模型和结构要素,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理论体系,也对社会责任管理实践提出了思考的框架。  相似文献   

11.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消费者的视角,以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和期望一致性模型(Disconfirmation of expectations model)去综合解析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反应,并构建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反应模型。分析指出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受利己归因的负向影响,利他归因的正向影响;通过期望一致性,企业社会责任期望负向影响而感知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影响消费者的企业评价和产品评价。  相似文献   

12.
公司社会责任与价值创造:基于社会调查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社会调查的数据将公司社会责任界定为客户利益、员工保健、社区发展、环境保护、内部治理、产品质量和员工发展七个方面,这些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将受到公司所有制性质、企业寿命、企业规模、企业所处的行业等因素的影响.公司社会责任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它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和社会效应都具有显著的作用,尤其是对社会效应的贡献更加明显.公司社会责任的不同因子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贡献最大的主要是环境保护、客户利益、员工保健、内部治理、员工发展,并且这些社会责任因子的作用主要的是体现在企业的非财务价值方面.而不是财务价值的创造.  相似文献   

13.
王雪冬 《科研管理》2022,43(7):106-114
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对CSR与商业模式创新共毁现象进行了分析,归纳了CSR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噬过程,揭示了CSR与商业模式创新彼此交互的双刃剑效应,以及企业家在此过程中的独特桥梁作用。研究表明,CSR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噬过程由攀附期、互吸期和共毁期三个阶段构成,CSR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双刃剑效应体现为其对商业模式创新步伐的加速效应和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放大效应;商业模式创新对CSR的双刃剑效应体现在其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但失控的商业模式创新也能造成巨大的CSR灾难;企业家在CSR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企业家规模情结触发CSR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吸,企业家失控造成CSR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共毁。本研究解释了理论与企业实践之间的冲突,丰富了已有文献对CSR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品市场视角,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企业社会责任(CSR)负面事件对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以及高管团队社会资本的缓解效应。研究发现:CSR负面事件会显著降低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道德型负面事件比能力型负面事件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消极影响更强;CSR负面事件对竞争行业企业产品市场的消极影响比垄断行业企业更为明显;高管团队社会资本可以显著缓解CSR负面事件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