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九月开学季,又有很多爸爸妈妈将自己的宝贝送到了幼儿园。为什么要上幼儿园?上幼儿园会学到什么东西?相信多数家长都会有所期待。作为一个有教育学专业背景的家长,我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学到哪些东西呢?我主张先成人,再成才。幼儿园属于学前教育阶段,是为以后的学龄教育做准备,更是为一个人一生的生活与学习做准备的。因此,我认为孩子应该在幼儿园获得以下习惯与能力,为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而不是学习拼音、识字和加减法速算等小学化内容。  相似文献   

2.
案例贝贝四岁了,在幼儿园里是个能干的孩子,不但自己独立穿衣、吃饭,还经常帮助别的小朋友。当贝贝的妈妈得知贝贝在幼儿园这么能干时,吃惊极了:“贝贝在家可是什么都要我们帮他干呀,每次吃饭我都要喂他才吃!并且还挺自私的,他的玩具基本上不让别的小朋友玩。这是怎么回事呀?”贝贝的妈妈迷惑不解。相信不少家长都会有贝贝妈妈这样的困惑。孩子在幼儿园里明明能干好多事情了,为什么到了家里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依靠大人了呢?为什么在幼儿园里表现出来的一些“分享”行为在家就基本看不到呢?真是人小鬼大呀!的确,孩子虽然很小,但心却不小!他…  相似文献   

3.
<正>大部分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适应阶段是一段坎坷的路程。为什么?在刚进入小学的适应期间,最常听到老师讲的孩子的问题是什么?也许做父母的最常从老师那里听到的反馈就是孩子不遵守纪律,不能安静地聆听老师和同学讲话,自己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管是否影响别人,这类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其实这是缺失对孩子规矩习惯的培养而造成的后果。问题不在孩子,而在于我们没有看到要为下一个阶段做的准备工作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由幼儿园往小学过渡,是每一个孩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想必家长们早已阅读了有关学前准备方面的书籍,咨询了专家或小学生的父母。但还有些准备您做了吗? 入学思想准备 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学、怎样对待上学、以“我要上学了”为荣。您不妨和孩子正式谈一次话。 激发孩子上学的兴趣,解决他们心中存在的疑虑,使他们及早就满怀兴奋与期盼,而不是焦虑和拒绝。您可以和孩子探讨以下问题,比如:孩子,你喜欢上学吗?为什么?你知道上小学与上幼儿园有什么一样,又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想知道小学的哪些事情?您可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重视青少年的情商教育,已成为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有些家长提出了这样的内容:情商是属于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有多大影响?严格地说,情商不会影响智商,但是情商可以促进智商的开发。幼儿园新来的小朋友洋洋,不喜欢午睡,而且他也不让其他小朋友睡,不管老师怎么说他就是不听,用吃的和玩的哄也都不行,跟父母沟通后,第二天还是如此。这让老师十分头疼。老师向园长汇报后,园长询问了孩子的父母:孩子在别的幼儿园是不是也不午睡?是不是他从小就没有午睡的习惯呢?如果之前午睡,只是现在不午睡,那么,孩子可能需要一个  相似文献   

6.
奇奇是个刚上幼儿园的小男孩,聪明、好动,他可是班级里的“小能干”:小朋友哭了,他会跑过去安慰:有时会帮阿姨摆放桌椅;中午吃饭他会主动帮忙分餐具。在幼儿园,奇奇不断地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小伙伴的信任。他不仅是很多小朋友的好朋友,还是老师和阿姨的得力助手。可是,就在新学期开学前的家庭访问中,奇奇的父母竟为奇奇在学校的表现很吃惊:奇奇在学校真的是这样吗?真的会做那些事情吗?他在家里可是什么都不会做的呀。奇奇父母的质疑和意外的表情,让老师好生奇怪:奇奇究竟是怎样一个孩子呢?为什么他在家里和幼儿园的表现会如此的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嫉妒心超强     
正看到父母夸赞别的小朋友好,他马上不高兴。老师表扬其他小朋友,他就搞小破坏:你的画画得好?我撕了你的画!你比我更会做手工?我藏起工具来让你做不成……孩子为什么嫉妒心这么强呢?成成约好朋友小鱼到家里一起玩拼插玩具,妈妈礼貌性地表扬小鱼:"你拼得真好啊!"成成听了,生气地朝妈妈大喊:"我比他拼得好!上次也是我拼得好。"甚至还把小鱼拼好的玩具大楼踢倒,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了。  相似文献   

8.
孩子不肯吃东西怎么办?孩子在幼儿园里老受欺负怎么办?别家的孩子都会认字了,我家孩子就会成天瞎玩怎么办?你是否感觉现在养个孩子为什么这么难,弄得你焦头烂额?你是否曾经面对一大堆问题束手无策,“投诉”无门?你是否为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别的孩子忧心忡忡?从吃喝拉撒到选什么特长班、上什么幼儿园,父母没有不操心的,成天要面对这些烦恼,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而辛苦忙碌。父母对孩子如此的高关注以及由此带来的高压力引发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育儿焦虑”。其实,育儿焦虑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关键是积极地化解它。本期,我们一起来讨…  相似文献   

9.
张密 《父母必读》2014,(2):102-103
正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在幼小衔接上出现问题,所以想把孩子送到学前班,但是这样的选择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学前班?上学前班会遇到哪些问题?为了给父母更好的建议,我们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父母、幼儿园老师和小学低年级的老师进行了采访,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询问:"老师,您今天教的,我孩子都学会了吗?""孩子,你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本领?"却很少听到家长问:"老师,我孩子在幼儿园能和小朋友一起愉快做游戏吗?""孩子,你今天在幼儿园跟小朋友玩得开心吗?"由此可见,"应试教育"仍然在年轻父母的心中留有烙印,  相似文献   

11.
正当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家长们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什么呢?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将中外父母的问话进行了对比:在中国,父母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问的第一句话通常是:1.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2.你们今天学什么了?3.有人欺负你了吗?4.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国外父母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  相似文献   

12.
经过一个月的适应,儿子岳岳居然变得非常乐于上幼儿园了,大半个月折磨着我的那种和儿子息息相关的焦虑心情终于日渐舒缓。儿子总是叽叽呱呱地跟我说:“很多小朋友在建构区搭了一座大桥”“老师在自然角养了两条金鱼,两只小乌龟,还让小朋友轮流给它们喂食呢”……我听得云里雾里:什么建构区?什么自然角?望着手舞足蹈的儿子我总是疑惑:是什么东西如此强烈地吸引着儿子?他在幼儿园里都学了些什么?就是养养乌龟,搭搭积木吗?幼儿园对孩子们都会有哪些要求?我该做些什么来伴随宝宝成长呢?突然,内心有了一种想了解幼儿园的冲动。  相似文献   

13.
我儿子6岁了,在上学前班,各方面发展都不错。在家能说会道,做智力题、玩玩具反应快,想像力丰富,来了客人会热情招呼,大人小孩都挺喜欢他。可是最近我发现他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如果哪个小朋友提出什么新玩法、新动作,而他不会的话,他不是积极地去学,或者参与,反而显得很不自然,用“我会什么什么,你却不会”这样的话来掩饰自己的弱点。他好像很担心被别人笑话。后来我还了解到,他在幼儿园里碰到老师提问时会害怕得躲到桌子下面,事实上,这个问题他是能回答的,他就是不敢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达。另外,他很喜欢小朋友到家里来玩,也和他们相处得不错,但是不愿意让我带他去别人家里,好像害怕别人会伤害他似的。这些现象是否说明我的孩子缺乏自信呢?我该如何让他勇敢地面对别人,大胆地表现自己,自如地做他自己想做的事呢? 甘肃礼县尤雅  相似文献   

14.
真真刚满三岁,再过几个月可以上幼儿园了。真真的父母知道,孩子从出生到入园,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大变化时期。那么,入园以前,父母应该对他们进行哪些教育?怎样才能使他们顺利地渡过这个重要时期,并较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呢? 真真的父母认为,要让女儿心情愉快,自觉自愿地上幼儿园,首先要使她充分作好心理上的准备。他们从来不说“你不乖,明天就选你上幼儿园”或者“你不听话,让幼儿园老师去管教”之类的话,以免孩子误以为上幼儿园是一种惩罚,对幼儿园产生反感和恐惧心理。他们还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有意识  相似文献   

15.
小兵是一名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暑假后就该上小学了。小兵的妈妈是既欣慰又发愁,欣慰的是孩子正在健康地一天天长大,发愁的是,听说小学一年级的课程非常难,不知从何做起帮助小兵做好准备。仅仅让孩子识字、做数的加减就是做准备吗?到底怎样准备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呢?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那么应该怎么办呢?为此我刊特邀请安徽省亳州市教科所的田应兰教授来和大家谈一谈,田教授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和孩子一起阅读。其实阅读最好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做起,小兵的妈妈在孩子要进入小学时才有这个想法有点迟了,但如果能和孩子一起阅读,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相似文献   

16.
王卫 《幼儿教育》2003,(1):50-50
在美国的家庭及幼儿园中,父母和教师常常用一种叫做“计时隔离”的方式来“惩罚”一时不守规矩的孩子。例如:当孩子在家不听话瞎胡闹,或者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时,父母就会把他抱进他自己的卧室,让他独自呆上3分钟。3分钟后,父母会准时把他抱出来,并借机对他进行说服教育,督促其改正缺点。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幼儿园,这种教育方法都很有效,而且对孩子具有一定的威慑力。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美国法  相似文献   

17.
家园活动内容在中班下学期的圆形拼贴的活动中,老师设计了一张家长观察记录表,请家长们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表格的最后有这样一些要幼儿回答的问题:“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你觉得这个难吗?什么地方难?”“如果下一次再做,怎样做才能更好呢?”设计这些问题的用意就在于看看孩子的反思水平。孩子们的反思表现老师准备了大大小小很多不同颜色的纸制小圆给小朋友们做贴图。别的小朋友都是一下子取两个,文泽一下子拿了很多黄颜色的小圆,想贴只豹子。一边折一边贴,过了一会儿,看着别的小朋友快完成小鸟、蘑菇之类了,自己的豹子还没有成型。…  相似文献   

18.
孩子胆大,富有勇气,在很大程度上是锻炼出来的。孩子的胆量生来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天生不爱说话,害怕生人,不敢表现自己。我们不要简单地看成是缺点,有些孩子胆小,父母也有责任。父母安全意识过强,老是吓唬孩子,孩子干什么父母都说“危险”,久而久之,孩子就什么也不敢摸,什么也不敢干,在我们成年人看来,自然就是胆小、怕事、没有勇气。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森森自理能力很差,十分胆小,别的小朋友在那里玩滑梯,他躲得远远的。老师走过去问:“你看好玩吗?”他说:“好玩。”老师说:“那咱们走近一点。”老师就拉他靠近滑梯。他看别人玩得那么…  相似文献   

19.
<正>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患上"入学焦虑症",发现周围有的小朋友都会两位数加减法了,更有"甚者"连退位加减法都能够掌握,而自己的孩子却好像对这些并不感兴趣,询问老师该怎么办?笔者认为真的没办法。一直催着、赶着让春天的果实成熟,能有什么办法?真的成熟了,你敢吃这样的果子吗?两位数加减法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内容,而退位加减法是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如果幼儿还没上小学孩子就学会了,这一年半上课的时间里,他还可能认真听课吗?而这种听课的  相似文献   

20.
骄傲的小赫     
小赫是一个聪明、内向的孩子,家长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经常带他参观博物馆、去图书馆。在幼儿园里,小赫经常给小朋友们讲故事、讲自然知识,小朋友和老师都亲切地称他为“小博士”。渐渐地,小赫不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了,也不愿意给小朋友们讲有趣的故事了,他更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看书,平时和小朋友说话时也表现出很骄傲的样子。老师问小赫:“你为什么不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呢?”小赫高傲地说:“他们什么都不知道,每次都得我告诉他们。”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却很不以为意。面对这样的情况,小赫的老师该怎样做呢?让小赫重新回到集体中来,您有什么妙招吗?(天津杨婷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