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围城》内涵大量文化负载词,展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本文选取翻译适应选择论,通过“三维”层面浅析小说德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具体分析译者莫宜佳的适应与选择,进而得知莫宜佳在翻译实践中符合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并恰如其分地进行了适应性选择,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如意译、直译、替换法和增译灵活地处理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难题,有利于助力德国读者知悉中华文学和文化。  相似文献   

2.
以奈达对文化的分类为根据,对《围城》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按生态、语言、宗教、物质和社会五个方面进行了归类。通过分析《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文章认为为使目的语读者顺利理解原文内容,译者应选择顺应译语读者文化背景知识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翻译观角度研究《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在探析《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难点后,研究汉学家白睿文翻译《活着》中文化负载词所用的翻译策略,以期对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对外翻译提供借鉴,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研究发现,从文化翻译观视角看,《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有:直译、音译、音译+脚注和增译等。  相似文献   

4.
人们的生活中渗透着跨文化交流。文化差异的存在催生了大量文化负载词,它们在文化传递中扮演重要角色,却给译者的翻译增加很大难度。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探讨豫剧《三哭殿》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文化负载词是最活跃、最能直接反映民族文化的语言单位。基于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阿Q正传》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可得出结论: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应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为了尽可能多地忠实地为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读者传达中国的民族文化,译者应尽可能选择异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化负载词常见于文学作品作品中,《倾城之恋》是当代女性作家张爱玲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里面蕴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本文从目的论出发,分析译者金凯筠对英译本《倾城之恋》中文化负载词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希望能为该小说进一步研究提供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7.
姚伟 《海外英语》2014,(13):155-156
《红高粱家族》中文化信息的合理转换对于其译作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该文将首先采用尤金·奈达对于文化的"5分法"将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然后通过对葛浩文先生译文中5类文化负载词进行梳理,找出其在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以期为后续译者翻译中国文学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8.
译者在进行中国经典作品外译时,应重视作品中传达文化特色的文化负载词的转换翻译,文化负载词是译者在进行翻译过程中的一大难点,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能够直接体现整部作品的翻译水平。本文针对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物质文化、习俗文化等文化负载词,结合杨宪益、戴乃迭《祝福》英译本中的翻译实例,以探讨文化翻译视域下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吉 《海外英语》2020,(6):73-74
文化负载词是极具地域性的传统文化输出,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译者采取了用汉语拼音代替文化负载词的策略.在进行翻译时,译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翻译策略,如音译和意译等策略.该文基于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版本做对比,分析了文化负载词的具体翻译策略,总结了几种常用方法,以期对该类词的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道德经》继续对现代社会产生影响。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道德经》中的文化负载词,既可以展示中国文化,又可以丰富英语语言文化,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共存。但《道德经》的某些英译本,当涉及到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时,很多文化意义不是丢失就是被曲解。作者比较《道德经》两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发现理雅各(James Legge)较好地处理了《道德经》中的文化负载词。与其相比,威利(Arthur Waley)则略逊一筹。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包含了大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文化负载词。由于英汉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拟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探讨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从奈达的五种文化类型分析了《围城》中负载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及语言文化的一些文化词的翻译,并分析了译者在这些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处理上的得失。同时探讨了常用的几种翻译方法的具体运用,并得出翻译手段应变通和灵活以达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文化负载词是体现一种文化所包含独特信息的词语,是翻译中的难点,而武侠小说由于多重文化负载的缘故,导致翻译工作更难展开。该文从归化与异化理论视角,采用量化分析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射雕英雄传》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及其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译者郝玉青在翻译过程中更多采用了归化的策略,这是因为中国武侠文化传播得并不广泛,异化策略尚不能很好地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霍小玉传》的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指出两个译本在文化负载词处理方式上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关于文化负载词翻译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释义理论由法国释义学派提出,指出翻译时要脱离语言外壳,着重强调口译时的意义表达与传递。如何有效地翻译领导人讲话中蕴含的富有人文底蕴的文化负载词,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是译者面临的挑战。本文采用了近年来外交部领导人讲话中文化负载词的口译实例,运用释义理论进行分析整理,用实例探析表明在翻译外交发言中的文化负载词时,释义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自建的《论语》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比较分析了《论语》十个英译本文化特色词的翻译。研究发现,由于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不同语言文化背景,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有所不同。苏慧廉和沃森对于文化特色词的翻译力求文章上下一致;理雅各、刘殿爵和利斯遵照原文形式;庞德偏向使用简单词汇;安乐哲的文化特色词翻译具有明显的现代化特征,道森、亨顿和韦利则偏好根据文化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内涵,灵活使用不同的翻译。对于《论语》中文化特色词的翻译而言,译者如果能兼顾源语和目的语的特色及文化差异,采用简单词汇来直译,或对于难以直译的词汇,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来翻译更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瑰宝,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推动作用。它是首部在中国历史上保存非常完整的哲学文化著作,是中国唯一在世界上翻译印刷的数量仅次于《圣经》的中国古代经典著作。《道德经》中的文化负载词力图真实反映当时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在对《道德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中,应从哲学角度对比《道德经》文化负载词的差异,借此来说明文化负载词在翻译发过程中呈现的多变思想,并通过对比五大类的翻译研究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差异,研究如何使《道德经》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更为清楚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浮生六记》的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比较,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探讨分析了两位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及其成因。本研究认为,不论译者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都会受到自身价值观、意识形态或文化背景等因素的潜在制约,并在翻译的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翻译研究已成翻译研究的主流,文化负载词的文化翻译研究成了众多学者研究的核心内容。作者通过对两个《西游记》英语全译本中的物质文化负载词翻译对比研究,意在探求两位译者对于文化负载词理解与处理,同时考察一下文化负载词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20.
对《孙子兵法》贾尔斯和林戊荪译本中古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从词源学的角度进行了对比剖析,文化差异和译者的文化背景的局限性影响了古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理解和翻译。译者应尽可能的传达文化负载词所包含的意义,以使目标语读者最大限度的理解源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