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的帝国主义阶段。也就是这个时期,全世界的领土已经为帝国主义列强分割完毕。这样,世界上就基本上形成了两类国家:一类是少数的帝国主义宗主国,一类是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帝国主义时期,殖民地附属国对于帝国主义垄断组织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首先,殖民地和附属国是帝国主义垄断组织获取垄断超额利润的一个重要源泉。帝国主义垄断组织为了取得更多的超额利润,为了增强竞争的力量,必然要侵占殖民地。列宁说过:帝国主义“只有占领殖民地,才能充分保障垄断组织在同竞争者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状况战后时期的特点是世界舞台上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世界体系,殖民地和附属国中蓬勃高涨的解放斗争引起了殖民体系的崩溃,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日益尖锐,民主力量日益团结和组织起来。所有这些,都使得帝国主义大为削弱。为了巩固自己摇摇欲坠的阵地,为了设法攫取更高的利润,帝国主义集团准备挑起新的世界大战。他们无情地剥削和劫掠本国人民、殖民地与附属国的人民。垄断组织在战后年代中的利润日益增加,并已达  相似文献   

3.
殖民地:最初指一国在国外所侵占并将其大批居民移往的地区。在资本主义时期特别是帝国主义阶段,指遭受外来资本主义强国侵略、丧失主权和独立、在政治和经济上完全受资本主义强国统治和支配的地区。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包括在不同程度上失去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而依附于外国的保护国、附属国等。占有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殖民地作为垄断的商品市场、投资场所、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和军事基地等。  相似文献   

4.
一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与在华“势力范围”的争夺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世界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工业生产飞速发展,独占金融资本的统治渐次形成,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资本主义愈发达,原料缺乏愈觉厉害,竞争和猎取全世界原料来源的斗争愈紧张,于是为占据殖民地的斗争也就愈带拚命的性质。”世界殖民地的争夺,到了十九世纪的末叶,整个非洲就在这样情况下被瓜分完毕,随着在中国的土地上也展开了帝国主义强盗间空  相似文献   

5.
总罢工的历史背景1924——1928年在资本主义的历史上被称为“稳定”时期。这个时期里,资本主义世界在经受了1917——1923年革命风暴的冲击后,资产阶级的统治暂时地巩固超来。经济上,各国在战后曾经一落千丈的生产和贸易开始恢复并且逐渐地超过战前水平。但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这种“稳定”局面是暂时的,局部的和极不巩固的。这种“稳定”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这些矛盾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劳动人民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资本主义的“稳定”的本身就孕育着  相似文献   

6.
对于何谓世界多极化和多极化的历史进程,以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我们要有清晰的了解。经济全球化基本上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的发展程度随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而定,而且始终带着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掠夺、支配和剥削。虽然各个时期形式不同,至今仍有人提醒经济全球化中的金融帝国主义倾向。世界多极化则基本上是一个国际政治关系概念,它反映世界各主权国家及国家集团之间的关系。世界多极化作为一个特定概念,发源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二战以前是少数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统治世界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及依附性国…  相似文献   

7.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夺取更多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这一时期,帝国主义的侵华策略发生了改变。由“各自侵华”到“共同侵华”再到“分而治之”。  相似文献   

8.
殖民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强国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国家,把它变成为自己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制度.殖民主义的形式和内容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不同而发生变化.早期(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殖民主义,是通过海外移民、海盗式的劫掠、欺骗性的贸易、奴隶贩卖等方式,从"落后"国家掠夺巨量财富.资本主义确立后,特别是帝国主义阶段的殖民主义,是通过对"落后"国家的占领、控制,直接或间接的统治,使它在不同程度上丧失独立、自主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垄断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来榨取超额利润.在帝国主义时期的殖民主义,资本输出是它的剥削的主要形式.因此,在殖民主义残酷地掠夺和压迫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生产力不能发展,长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这是现行人教社高中历史教科书《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中耳熟能详的一段文字,但究竟应该怎样准确理解帝国主义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呢?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说:“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結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又說:“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爭,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1897——1899年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的历史,証明了毛主席这一论断的英明正确。本文拟对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作一些介紹。一十九世纪末叶,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如列宁所曾指出的,帝国主义最終分割世界,便是这个时期的特点。地大物博的半殖民地中国,就成了帝国主义恶狗們的主要猎取对象。  相似文献   

11.
南北经济关系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出现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已成了帝国主义的生命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绝大多数原殖民地国家逐步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连同战前就已独立的经济欠发达国家,形成了目前一支发展中国家新兴力量。从整体上看,这些国家和地区基本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结构也逐步有所变化、改善,并且利用南南合作的力量以及在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不断扩大着自己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切表明,南北经济关系中虽然仍存有极不平等的剥削现象,但毕竟已不同于战前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严重依附,受到的超经济的掠夺和剥削也已减弱。这表现在:垄断资本已不能象过去那样任意践踏“落  相似文献   

12.
本章是講述几个主要資本主义国家——德、英、俄、美——从“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帝国主义的历史。这是資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及其完成时期。“自由”資本主义国家轉变为帝国主义国家的过程,加强了对国內工人的压迫,加强了对殖民地附屬国的掠夺,其結果必然是引起国內工人运动的高漲,引起殖民地附屬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漲,引起在掠夺殖民地过程中帝国主义間矛盾的尖銳化——資本主义三大矛盾日益尖銳地暴露出来并且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研究这时期各国經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和思想体系上的各种現象以后,將使学生了解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帝国主义以它本身的发展决定了它必然趋向死亡。这就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評价当代事件,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是不可計量地优于資本主义制度,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后胜利的規律性——这一切对  相似文献   

13.
英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克里斯·哈曼的新帝国主义论着重论述了二战后开启的、区别于列宁所论述的古典帝国主义阶段的新帝国主义时期,根据哈曼,这一新帝国主义时期又可划分为:冷战初期新帝国主义的形成期(以国家资本主义为特点)、冷战中后期新帝国主义的巩固发展期(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和金融化为特点)、21世纪以来新帝国主义全球统治的瓦解时期(以金融危机和资本主义总体性危机为特点)。新帝国主义以持久的军备经济为前提,以新自由主义为意识形态,以经济殖民为主要手段,以形成国际金融垄断为主要表现。但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依然发生作用,军备经济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帝国主义国家陷入两难,金融危机成为当代经济危机的主要形式,激起各种反抗运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丛生,帝国主义正由经济危机发展为总体性危机。只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取代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存在根本矛盾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取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才能为新帝国主义的矛盾纷呈找到最终的通途。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扼杀了中国正常的资本主义发展。而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经济结构的某些破坏,中国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资本主义,是一种不正常的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缺乏独立发展的力量,总是程度不同地依赖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其前途必然是殖民地或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历史证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根本不会有真正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战后,蓬勃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体系,许多殖民地获得政治上的独立,出现了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独立以后作为主权国家与发达国家主权国家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已不同于原来宗主国对殖民地赤裸裸的军事占领和暴力掠夺,而是以合作形式出现的一种国际关系。这是否意味着国际垄断资本的剥削本性已经改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已经消失?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正确认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殖民掠夺的罪恶历史,明白殖民地是帝国主义的生命线,理解帝国主义的殖民掠夺造成了不发达国家的贫困落后,从而正确认识目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富”。  相似文献   

17.
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体系之间的并存、对立及竞赛;另方面在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条件下,使资本主义世界内在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在这错综复杂而又尖锐的矛盾中,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有时也表现为某种妥协或互相勾结的方式.例如:在十月革命后十四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进攻苏俄;在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上所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德、法、意、美的"慕尼黑"协议的出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的镇压殖民地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等等,都足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正> 十九世纪末叶,在西方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高潮中,埃及于一八八二年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埃及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总的说来,它是在资本主义形成世界体系的形势下,西方殖民帝国主义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瓜分殖民地的产物。具体说来,在外部,它是英法长期争夺和共同掠夺的结果;在内部,则是埃及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长期统治和地主统治阶级出卖民族利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列宁把俄国帝国主义称作军事封建帝国主义,这是众所周知的.为什么俄国帝国主义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呢?本文将对此作一初步分析.一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俄国还是一个典型的宗法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资本主义虽有初步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六十年代以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极为缓慢和十分落后的.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克里米亚战  相似文献   

20.
专题指导 本专题有两部分内容:(一)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加剧、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二)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建立总理衙门、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骗局,宣统帝退位。 本专题重点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联系,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方式及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难点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帝国主义开拓殖民地、争夺原料和产品销售市场及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紧密联系的。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即经济制度落后、政治统治腐朽,致使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深重灾难。(一)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加剧,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英、法两国为主的西方列强对外进行商品输出、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中国因经济、军事实力的严重落后与清政府的妥协投降,造成一败再败,签订了一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