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校所承载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的实现高度依赖于教师人力资本,而教师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必然权衡在不同任务间的资源配置,存在隐藏信息和隐藏行为冲动。高校与教师间存在多任务、多维度的委托—代理关系所造成的效率损失。教师是具有边际贡献率递增特征的异质性人力资本,其效率优主要取决于高校激励机制的有效性。文章以S高校为例,从代理人的角度分析高校现行教师激励的实现路径及效果,通过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及教师激励、绩效相关数据搜集,对激励机制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案例高校科研激励与教学激励有效性存在差异,科研激励机制比较好地实现激励作用。科研激励中的显性和隐性激励对绩效的直接作用路径存在,隐性科研激励部分需通过教师满意度的传导作用对科研绩效产生影响。教学激励中的显性和隐性激励对教师满意度和教学绩效不产生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对教学绩效产生比较微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开发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隐性课程是独立存在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对人的影响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影响,其德育影响是最大的,居于核心的地位。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课程理论的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不和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低效现象的根本原因。对高校德育中的隐性课程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设计与优化,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和谐,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出发,围绕基金激励机制中的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机制,介绍了证券投资基金激励机制研究的主要进展,同时探讨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的设置效率,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在育人,探索长效工作机制至关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具体而和谐的育人方法体系,包括主渠道显性教育与网络隐性教育相结合、人际关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校内拓展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考评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5.
显性德育课程在我国高校德育课程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但要真正实现德育的战略目标,还必须以隐性德育课程为补充,使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有机地相结合,加强隐性德育课程在高校德育课程建设中的互补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重要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传统单一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文章立足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全面深入探讨.阐述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提炼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独特品性,分析了发挥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作用,最后,透过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象提出其实施过程的内在原则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新活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块,显性激励在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依然存在参与率不高、功利化偏重等现象,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缺少隐性激励的有效补充。本文以高校中实施隐性激励的特点引入,分析了隐性激励在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实施的难点,并针对性地提出隐性激励机制的构建策略,希望从精神层面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冰壶教学中,课程内容必须兼备显性课程及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相得益彰、融洽实施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冰壶教学目标。对高校冰壶教学中隐性课程的相关概念、构成要素、功能与特征进行阐述,总结并给出合理建议,以期为高校冰壶教学中隐性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积极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人才是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性依托,地方高校间的竞争推动了人才的流动。以淮南市为例分析地方高校人才显性流失、隐性流失两种类型,显示人才流失对地方高校产生的影响体现在可计算的人才成本损失、人才重置成本损失和不可计算的无形资产损失两个方面,地方高校人才流失可以从个人因素、人际关系因素等直接原因,以及工作或职业原因、工作环境原因、大学行政化的价值取向的管理制度原因等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人才生存空间、人才激励机制、人才挖掘战略、淡化大学管理行政化的价值取向、加强契约化管理等破解地方高校人才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存在若干困境,要摆脱困境必须依靠馆员,大力培育馆员的职业素养。文章首先从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困境,再结合馆员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内容,分别提出了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课程形式开展数字人文专项继续教育等的显性素养培育对策,以及建立激励与约束并行的激励机制,构建命运共同体等的隐性素养培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体育出现了许多结构性变化,其中一点就是高等学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行业体育正在形成和壮大。这种行业体育是打破政治整合形成的新机制,也是中国体育社会结构所产生的一种新的利益群体。本文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高等学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外部性以及对国家竞技体育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郝亮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2):140-142
长期以来,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一直在“生物体育观”的“工具理性”下发展,巨大的运动负荷背后却隐藏着对身心的摧残和扭曲,是体育人文精神的“异化”,比赛场成了国家利益、民族精神、“功利主义”的竞技场。“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生态奥运”的提出,标志着人类体育观念的更新,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目的以远远超越了在“生物体育观”指导下的认识,体育背后强大的“人文魅力”日益显现。本文讨论了体育人文的本质以及体育人文在学校、社会、竞技赛场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我国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学训矛盾突出等问题。为此,高校办队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以夺标育人为中心,努力培养大学生运动员。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干部“三自”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干部“三自”机制的建立与运行,不仅是培养学生干部的途径,而且是解决当前学生工作人员短缺与学生人数猛增这一矛盾的突破口。真正落实“三自”机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一支“能干”的学生干部队伍,指导学生干部独立有效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美两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内部管理模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高校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共同协商如何办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我国竞技体育培养人才作出贡献。我国至1985年开展课余训练以来已有20年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内部管理模式上还不够完善,制约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如何借鉴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完善的内部管理模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内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剑桥现象"是大学与企业密切合作的成功典范,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剑桥大学宽松的学术氛围、积极的技术支持、学校和企业间广泛的联系密不可分。当集群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时,我国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借鉴从剑桥大学的发展理念,从创新氛围的塑造、风险投资的保障、教学科研并举将是一种有效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战略管理团队之间冲突的具体表现,并从明晰办学理念、加强团队建设、完善决策机制、鼓励认知性冲突和及时干预等方面提出加强我国高校战略管理团队冲突管理的策略,以此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建立"运动处方"指导中心,客观上实现了"运动处方"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给学生科学、合理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健身、健心要走科学的道路,避免学生盲目、随意的从事体育活动。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此外,通过评价学生的健身效果,不断调整"运动处方",也丰富了该学科的理论,总结了更实际的案例.因此,在高校创建"运动处方"指导中心是必要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愈发加大,受助学生比例不断提升,旨在尽量缩小大学生群体间经济差距,缓解困难学生生活压力,助其顺利完成学业,推促教育公平。实际操作中各高校应努力做好困难学生奖助前工作的同时,重视和创新国家奖助学金奖助后管理机制,保证国家资助切实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20.
体育隐蔽课程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具有教育作用,与体育显性课程共同作用于校园体育教育。文章论述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体育隐蔽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建设对策:强化校园体育文化的运作机制建设;强化体育隐蔽课程的教学规划建设;强化体育隐蔽课程的物质文化建设;强化体育隐蔽课程的团队文化建设;强化体育隐蔽课程的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