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国义 《科技风》2023,(7):140-143
笔者引入饱和土给水度参数计算出自由水通道面积,依据绝对水平截面力平衡原理,推导出竖直水土压力计算公式(新有效应力原理)。通过饱和土土骨架受力分析和水土侧压力特点,首次提出饱和土静止侧压力统一计算新公式σ=k0σ′+ku+(1-k)μu,并提出自由水作用力在土颗粒中的传递率概念。当传递率为1时就是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的水土分算公式,当给水度为0时就是现今的水土合算计算公式。饱和土静止侧压力计算新公式从理论上分析出水土分算与水土合算的正确性。希望能对理论土力学的发展和饱和土静止侧压力计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住宅建筑给水设计秒流量的计算过程有点麻烦,笔者对秒流量的计算过程进行了总结,编制了使用相对方便的计算表格,供大家参考.另外,笔者总结出了秒流量的近似计算公式,使用者可以通过近似计算公式,相对容易的把握各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给出了近似计算公式的计算误差图,使用者可以对近似计算误差做到心里有底.  相似文献   

3.
曹清华 《内江科技》2009,30(2):137-137
条形基础包括墙下基础梁和柱下基础梁,不少人都对条形基础采用了“弹性地基梁”的假定,并以此进行结构计算。本文从“弹性地基梁”的“弹性、连续、匀质”等特征进行分析,对照条形基础的特点,论证了该假定的不合理性,提出务形基础应按“普通连续梁”计算。  相似文献   

4.
夏建中 《科技通报》2006,22(4):528-530
在先假定孔压分布边界条件为一待定常数的基础上,求解了条形荷载作用下二维横观各向同性固结微分方程,得出了孔压为平面坐标和时间函数的表达式,再通过假定该待定常数为一系列具体数值时得出的固结解的结果,用反分析的方法得出孔压沿水平向消散为零的范围。得到的结论对工程实践和进一步的理论分析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前期[5]研究中的论证给出的外荷载和地基沉降之间的非线性函数形式,在沉降上对外荷载积分求出外力做功及其表达式;同时,由外荷载的分布特点给出简化的土中应力与外荷载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外荷载与软土应变能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弹塑性软土地基的本构关系,给出软土应变能的演化模式及其表达式,从而获得软土地基总势能的表达式;最后,结合突变理论对这个势函数进行尖点突变分析,给出与地基极限承载力对应的极限沉降量S,并由这一沉降量代入函数表达式反算极限承载力P。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链杆点处梁的相对弯矩为未知量,按照变形谐调条件,用矩阵形式推导公式,得到了简单而又有规律的系数矩阵,同时未知量的个数由以往其它方法的n 1个减少为n-1个,因而使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少。本文还编写了用于PC—1501计算机的程序,对弹性地基梁中的平面应力、平面应变、空间问题以及文克尔假定问题可很快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依扎克水电站坝址区砂卵砾石层进行了三组原位载荷试验,通过试验成果反应出砂卵砾石地基在不同压力的作用下变形情况,最终确定临塑荷载值和极限荷载值。通过砂卵砾石层试验工作,对砂卵砾石物理力学性质随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砂卵砾石地基的承载力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8.
基于土拱效应的筒仓土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波  应宏伟  谢康和 《科技通报》2005,21(5):624-627,632
对筒仓小主应力拱形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墙土摩擦角部分发挥时的小主应力拱形状较充分发挥时平缓。根据土拱形状的理论分析计算平均竖向应力,由此得到了对应不同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的侧土压力系数,以及筒仓侧土压力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9.
沉管灌注筒桩荷载-沉降曲线的拟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折线荷载传递函数,推导出沉管灌注筒桩(简称筒桩)轴向荷载(Q)-沉降(S)曲线的解析表达式.通过非线性优化算法,拟合实测的Q-S曲线,可得到桩土系统的工程力学参数,并由此计算得到桩身轴力及侧摩阻力分布曲线.对一根筒桩的实测Q-S曲线进行了理论拟合,表明本文公式的有效性.利用本文退化公式,计算沉管灌注桩的Q-S曲线,并与筒桩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王雪玲  高素景  牛辉 《科技风》2011,(19):131-132
在土力学中,研究土的固结应力状态、蠕变和应变速率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高层建筑地基和城市地面沉降研究工作的开展,通过高压条件下的压缩试验,了解土层的应力历史及固结性质,愈发显示出它在岩土工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分析地面沉降机理和准确计算地基土的沉降量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参数。  相似文献   

11.
已知数列an的递推公式为an+1=pan+q(p≠1,q≠0),求通项公式an有两个主要方向,涉及三种方法,不同的解题方法体现了不同的数学思想.现以"已知数列{an}中,a1=5/6,an+1=3an+1(n∈N*n)求通项公式an"为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基底应力附件固结法计算孔隙率方法与土力学中孔隙率,得到一种高效、高精度的有限元单元分析钢管混凝土柱在扭矩作用下的非线性弹塑性行为方法,实现对强振动下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断裂预测,并分析钢管混凝土柱在往复扭矩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行为。对围堰水模型进行冲击模型构建,采用Sierpinski地毯和Menger海绵分形模型设计,采用网格划分方法保证精度的同时显著减少单元数量,提高建筑强度。试验得出,该施工模型能使得基底应力消散时间约为5~7 d,能有效满足基底的排水固结处理时间,从而使得各层土的水平位移基本维持在50 mm以内,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160k Pa,满足设计要求的120 k Pa,提高承压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陕西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为研究对象,运用Hydrus-1D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区不同初始含水量(θ0)情境下土壤中氟化物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空间上不同θ0下土壤氟化物浓度(CF-)随着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365 d之前低θ0下土壤对氟化物的吸附性更大;365 d与1095 d之间低θ0下土壤对氟化物的吸附性更小;时间上不同θ0的土壤CF-变化,前期快速吸附阶段(0~100 d),土壤以淋滤为主,低θ0土壤的吸附能力小;中期吸附衰减阶段(100~365 d),期间土壤对氟化物吸附占主要地位,埋深较浅的土壤(0~2 m)低θ0土壤的吸附能力大;后期吸附稳定阶段(365~10950 d),期间土壤中氟化物浓度降速较小,随着时间的延长,低θ0土壤的吸附能力变大。可见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土壤中CF-受θ0影响,研究区工厂建设应该做好防...  相似文献   

14.
深圳地区工程设计中多采用一维固结沉降公式的两种形式计算软土地基的主固结沉降:按e-p曲线,即压缩系数a1-2或压缩模量Es的计算公式;按e-1ogp曲线,考虑软土应力历史特征即压缩指数Cc的计算公式。采用压缩指数和e-logp曲线计算更符合实际一些,但由于深圳地方规范的要求以及工程师的经验和习惯,大量工程采用e-p曲线法计算软土地基的沉降。对于一维固结沉降公式两种形式的计算精度,将结合深圳市某污水处理厂软土地基处理工程监测成果进行探讨以提出符合深圳地区软土实际的沉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重力式扶壁码头地基承载力主要采用JTS 147-1-2010《港口工程地基规范》中的区间总和法进行求解。针对该算法计算参数多、计算过程复杂的情况,本文考虑对其计算公式进行简化,得到简化解析式。借助实例码头验证简化公式计算精度,从验证效果来看,简化公式计算的各主要参数计算值与规范公式中区间总和法计算值十分相近,误差率基本在15%以内,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反映水体中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的高锰酸盐指数CODMn是反映水质状况相当重要的指标之一。质控样品成分相对单一,是做好实际样品的基础。CODMn实验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文章在梳理汇总内地专家在该领域大量研究基础上,结合工作中实际情况,细化CODMn实验各个关键环节重要影响因素,分析探讨适合西藏等高海拔地区的CODMn实验条件,得出:实验用水选择不含还原性物质水,反应体系酸度为5mL(1:3)H2SO4、KMnO4标准溶液的浓度在0.0098~0.0101mol/L之间(K值在0.98~1.01之间)、有效加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反复验证后确定和选用稀释公式进行计算等。只有尽可能遵循这些条件步骤,在西藏高原地区测定结果才更可靠、可比、准确。  相似文献   

17.
冯友付 《中国科技信息》2005,(2):128-128,130
软土地区的堆载一般都分级施加,本文以有效固结压力(应力)法为理论基础,导出了地基土体强度随分级加载而逐渐增大的应用公式为预计地基土体的抗剪强度的增长提供了计算工具.而且此公式简单明了,尤适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V形折板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中,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均布荷载作用下的V形折板简化为简支梁,推导了整体稳定临界弯矩的理论公式。采用有限元法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分析了跨度较大且板宽较大板的误差相对于较小跨度较小板宽板误差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陈希哲和叶菁编著的《土力学地基基础》(第5版)教材,填土表面作用均布荷载库伦土压力计算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教材在计算虚构填土的高度时存在问题,并分两种情况对教材存中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1)保留原图,把虚构填土高度修改为q/γcosβ;(2)修改教材中的计算图,把垂直填土表面的均布荷载改为竖向均布荷载。在此基础上,对教材中推导过程提出了优化建议,给出了推导虚构挡土墙高度更为简明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伍盛  陆春阳 《大众科技》2005,(11):85-86,84
文章通过对6根陶粒混凝土不等肢L形截面异彤柱在双向偏心受压作用下正截面承载力的试验研究,验证了截面平均应变的平截面假定,试验表明中和轴不垂直于弯矩平面,中和轴位置随荷载作用的增大而变化,并可用截面混凝土受压等效矩形应力图计算极限荷载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