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0 毫秒
1.
<正>思辨能力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必备素养,培育学生思辨能力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全面依法治国",突破重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时,我采用思辨教学,让学生在质疑反思中获得价值引领、提升思维品质、增强法治观念、培养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思辨能力的缺席在英语写作课堂表现明显,而英语写作课却是最有效地培养和反映学生思辨能力的课程之一。针对这个矛盾,从"四层身份模型"出发,提出思辨话题准备、课堂思辨问答、课堂合作分享、教师有效示范和课后思辨反思的五个阶段建议,通过写作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说理能力,结合课内外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精读课的中心任务是提升阅读能力,具体包括理解能力、赏析能力和应用能力。阅读能力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评价能力,而信息的获取和评价必须以思辨能力为基础,把精读课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有利于改变英语专业教学中重"学"轻"思"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论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个性化思辨听说课教学模式构建,具体包括梳理思辨听说课框架及内部关系、建构思辨听说课"能力+技巧+知识"模块化教学目标体系、厘清思辨听说课教学主线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思辨型语文"就是以促进学生的思辨力发展为核心的语文,它是新课程理念中"以生为本"思想的课堂教学延伸和实践,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关注学生"人"的发展为宗旨的一次课堂探索。下面笔者将以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桥边的老人》这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思辨型语文"生本课堂的"五思"。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应从源头出发。以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新教材(2016版)为例,从思辨的源泉——问题着手,阐述按照"点—线—面"的形式逐层推进的培养过程,以阐明分层次、分阶段地提升思辨敏感性、提高思辨逻辑性、提优思辨系统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先教"为"先学"。调动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充分做到"活化课前"。笔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总结了语文学科"活化课前"的几种策略。摄影微文、微课点播、合作交流,希望这几种方式能使学生用文学浸润生活,用思辨颐养青春。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写作过于重视语言知识能力训练而忽视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创新求异、以及对问题独立提出见解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研究从生态的视角探讨大学英语写作课的设计,尝试将生态学原理和写作课相互融合,提出从生态学视角看待写作课堂,探寻能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写作课,促进英语写作课生态、平衡、动态、开放的发展,从而促进语言学习者的全面发展。生态视角下英语写作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对学生的思辨能力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在激起学生写作热情以及思辨意识方面,同时,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以及相关思辨技能也会有所提高。此外,本研究也提出对英语写作教学的改革建议,这对于学生思辨发展和写作教学等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思辨力即一个人的辨别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思辨力,对于他们理性思考人生价值和启迪行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德与法治学科强调的思辨力,是指基于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状况,对生活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论证、价值选择和自我校准等综合性思维能力。现以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为例,探索在传授教材知识的同时,设计思辨问题、创设思辨情  相似文献   

10.
转动课堂创设思辨课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转动课堂创设思辨课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主要在于:教师课堂精讲与总结提升、有意培训学生创新思维、做好课前准备、有效掌控课堂思辨等是提升课堂效果的关键环节等.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中少不了操作活动,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建立全新认知,总结特征或者归纳定律,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思辨力协调发展。以"长方体的棱的特征"一课的同课异构教学为例,讨论什么才是好的数学操作活动。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经颁布,提出了"群文阅读"、思辨阅读,为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视角、新路径。那么文言文选修课堂应该有着怎样有效的教与学呢,课例《永恒:定格在性格的审美中——〈项羽之死〉》力求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引,紧紧抓住《垓下歌》的内容,组织思辨阅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垓下歌》里品鉴人物形象,使学生在具体的思辨活动中有所为,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同时,磨砺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思辨阅读中还原“语言”框架下的思维、审美、文化的有效延展,濡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CBI理念将外语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融合起来,将语言技能培养和思维发展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笔者从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现状出发,借助于CBI理念及其教学模式以及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以"英语报刊阅读"课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基于CBI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以期提高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及其外语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国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缺席症"和外语界学者们关于探索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的呼吁。将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对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机制,转喻在人类的概念系统、思维和推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论文结合认知语言学有关转喻的理论,以英语专业的精读课为例,讨论在日常教学中,如何通过凸显转喻思维的课程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19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2020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都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基于文秋芳等(2009)设计的思辨能力层级模型,通过介绍大学英语议论文写作课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TCAELAT"教学环节、教学效果,探讨了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课程实践,旨在...  相似文献   

16.
了解思辨性文字理性的语言特点,让学生运用复杂句子呈现文字纵深的逻辑性,是思辨性写作入门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情感—意志"倾向,是思辨性写作入门课的最高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入门课源头教学的先导功能,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理性思辨写作能力,为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学生参与"理论以及有效参与的含义,提出了"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巧用提问策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设计课前课外主题学习任务"等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对于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促进与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须引领学生"学"语文之"妙","思"语文之"妙","习"语文之"妙","用"语文之"妙"。妙觉语文,即觉悟语文之妙,习得语文之妙。既是"妙觉语文",则应以"真善美慧"为其基石,并初探"言语共生课"、"传承共主课"、"体验共鸣课"与"思辨共创课"四种课型。  相似文献   

19.
以英语听力为代表的英语专业技能类课程不再仅限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而应更加重视学生思辨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语言外专业素养的提高。通过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听力课程从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上教师精讲和师生互动,课下学生巩固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了全程教学、全员参与,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改变学生游离学习、虚假学习现象,教师要改进教学策略,打造思辨课堂,促进深度学习。为此,教师要搭建思辨平台,巧设悬念式导课、精选辩论式话题、聚焦两难式问题、借力项目化学习,打开思辨通道、激发思辨火花、促进思辨发散、提升思辨效度;开发思辨资源,优化学习评价,持续且有效地推进学生的学习从浅层到深度的提升,推动学生成长从成绩提高到素养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