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十七世纪中期直至二十世纪初,大量欧洲犹太人移民至美国。恪守传统的犹太人怀着美好的幢憬来到美国后,经历了很多他们始料未及的文化上,信仰上以及价值观的冲突。一些敏感的犹太作家开始用小说、诗歌等形式来表达犹太人期望在美国找到精神家园的梦想,刻画犹太人移民至美国后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表现犹太移民在美国化道路上举步维艰的两难境地,早期美国犹太文学也就应运而生了。本文阐述了早期美国犹太文学的产生及其代表作家,早期美国犹太作家关注的主题以及他们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2.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遭遇犹太启蒙运动(哈斯卡拉运动)所一直倡导的犹太启蒙、改革与同化的压力,这导致犹太人问题日益突兀和严重。赫斯全面批判了犹太启蒙派、犹太改革派和犹太同化派的主张。赫斯认为,一旦开启了犹太启蒙,犹太人接下来就必然走向犹太改革和犹太同化。犹太人问题不是一个宗教问题,进而也不是解放问题,而是一个民族问题。赫斯将前人所认为的宗教范畴问题转换成了民族范畴问题,由此实现了范式的转换。因此,赫斯认为,犹太人只有建立一个属于犹太人自己的国家才有可能彻底解决犹太人问题。  相似文献   

3.
评论界对美国犹太作家马拉默德、辛格等作品中的犹太性因素分析甚详,但却对索尔.贝娄作品中的犹太性分析较少,即使提到也是一笔带过。虽然贝娄本人总想避免贴上“美国犹太作家”的标签,但他始终关注着犹太人的精神世界的生活,在他的作品中也充满着大量犹太文化的因素。贝娄笔下的主人公继承了犹太人的沉思传统,保持着传统的女性观、金钱观、家庭观,在与美国文化的碰撞中继续自己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4.
《寻找格林先生》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诺贝尔奖得主索尔·贝娄的短篇佳作。小说围绕一位犹太知识分子在贫民窟中寻找社会救济金领取者的事件展开,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当代美国犹太人探寻生存意义的心路历程。小说中不同人物持有不同的人生态度。贝娄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细致刻画,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生哲学观。  相似文献   

5.
姜杨  万连增 《培训与研究》2006,23(5):17-18,23
阿瑟.米勒很少被认为是美国犹太作家的代表人物,因为他致力于描绘美国人而非犹太人在美国的经历。本文试图分析米勒隐晦地刻画在《推销员之死》中的犹太经历来揭示该剧中隐含的犹太性:犹太的流浪汉模式和异化。  相似文献   

6.
《店员》是美国当代犹太作家马拉默德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小说对“犹太人”的现世生成指明了道路,提出了“犹太人”的生成前提——“善”之召唤;生成机制——由“恶”趋“善”;生成途径——有意义地受难、虔诚地忏’悔、走向回归,号召犹太人重返上帝之路。  相似文献   

7.
徐慧  宋颖  张姝  孙媛  张琳 《林区教学》2013,(7):72-73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马拉默德短篇小说中的犹太文化母题的形成和发展,梳理犹太文化母题的分类,并阐释犹太人的历史和文化赋予犹太文化母题的深刻内涵,分析犹太文化母题对美国犹太裔作家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边缘化:美国犹太人的处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尔·贝娄是战后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作为犹太作家,他特别关注处于同化时期的犹太人:这些犹太人生活在美国,但他们又有着犹太文化背景,所以,他们感到,他们既不是一个自信的美国人,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犹太人,他们只能生活在双重文化的边缘体。  相似文献   

9.
在19世纪末期东欧犹太人大批移居美国之前,美国的犹太人已经在美国发展出独特的美国犹太文化,这同他们的传统宗教和文化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本通过对犹太民族特性和当代美国犹太人面貌的简单阐述,主要从当代美国犹太人整体的心理、经济状况、婚姻等现状来分析、叙述当代美国犹太人凝聚力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实施了全方位的灭绝政策,不仅致力于从肉体上消灭犹太人,还从精神上消灭犹太文化。为此,纳粹在迫害犹太知识分子和文化界人士的同时,劫掠、破坏了成千上万个犹太会堂、图书馆、档案馆、艺术画廊等公共、私人文化机构。纳粹对犹太文化的破坏不仅导致欧洲犹太文化中心的毁灭,促使其向美国和以色列转移,还对犹太社会乃至欧洲非犹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文化角度考察纳粹德国对欧洲犹太文化财产的劫掠,分析纳粹劫掠犹太文化财产的动因,探讨纳粹文化劫掠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关注犹太社会为拯救犹太文化财产所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马拉默德是继辛格、贝娄之后出现的又一个著名美国犹太裔小说家。他的创作力图以鲜明的“犹太性”作为对人类普遍心性的理解和体现,在驳杂多变的当代美国文坛上自立风格,独具特色。在众多的犹太裔作家中,马拉默德是犹太性最强的一个,同时他的作品中体现的犹太人道德责任主旨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美国犹太文学发展到现在,犹太裔作家已在美国文坛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在二战后,美国文坛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犹太裔作家,形成了群星璀璨的局面。菲利浦·罗斯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犹太文学热潮中崛起的新一代犹太作家的杰出代表。本文以《犹太人的改宗》为例,分析了以菲利浦·罗斯为代表的第三代美国犹太作家对犹太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犹太文化在新一代美国犹太作家笔下复兴,以色列成为当代犹太美国文学的书写热点。作为引发母性联想的犹太人家园,作为父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冲突前沿,作为在与四邻纷争中艰难求存的主权国家,以色列尤其为美国犹太女作家们的文学想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由于她们的以色列书写往往以女主人公离开美国前往以色列寻求自我身份认同为叙事模型,是较为典型的成长小说,本文以此为视角,结合女性身份构建、女性本真生存、姐妹情谊等女性文学要素,探索《慈爱》、《来自一个封锁的房间》、《七次福佑》三部作品的女性人物在以色列完成主体性构建的成长历程,讨论其在主题探索与叙事审美维度呈现出的特性与共性,并分析以色列在美国犹太女性身份建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希特勒的排犹不仅引发了在德犹太人对他的痛恨,也激起了万里之外在美国纽约犹太黑帮的愤怒。占据美国半壁黑社会江山的犹太人,为了报复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暴虐,私下里制定了刺杀希特勒计划。  相似文献   

16.
<傻瓜吉姆佩尔>是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艾萨克·巴舍维斯·辛格的代表作.在作品中,吉姆佩尔通过对上帝的模仿和对犹太宗教伦理诫命的躬行履践,表达了自己深笃的宗教信仰.辛格以吉姆佩尔蹇舛的生命苦旅,阐释了犹太宗教伦理的内涵,并试图以此唤起已经"世俗化"或正挣扎在边缘线上的犹太人的民族认同感,复活日益淡薄的犹太民族宗教信仰和传统道德标准,从而求得犹太民族精神的复兴,对解决现代社会的诸般问题也深具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7.
赵军  肖永贺 《考试周刊》2012,(38):12-13
辛格是美国现代著名犹太作家,他一生创作颇丰,作品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作为一个犹太裔美国作家,辛格的作品处处充满了犹太性,这也是他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辛格作品中的犹太性主要体现在创作时选择的语言——意第绪语,他对犹太人日常生活、历史的细致描述,以及对犹太宗教问题的表现上。  相似文献   

18.
在后大屠杀语境下,美国犹太人背上了受难者的历史包袱。菲利普·罗斯通过创作试图让美国犹太人摆脱受难者形象的束缚,走出犹太大屠杀所留下的阴影。在《复仇女神》中,罗斯以隐喻的方式直面大屠杀灾难,通过犹太青年坎特在精神上被彻底击垮的例子来揭示受难式英雄主义的特点及其衍生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美国犹太人在美国这块“应许之地”、“希望之乡”的生活态度面临转变。介于任何文化的真空都将导致文化的死亡,现代美国犹太人更注重对传统犹太性的超越,对自身更全面的思考。《人性的污秽》作者菲利普·罗斯作为犹太性颠覆式认知的代表.在其作品中向读者展示的是一种新型生活态度.本文意在从实际意义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旨在端正美国犹太人对自身的生活态度,并让非犹太裔美国人对其生活态度有所宽容和认可,将文学推向实用主义美学的生活之道高度。  相似文献   

20.
1933—1945年罗斯福执政时期,其内外政策的基本倾向有利于犹太人。在国内,他对犹太人的信任和任用是在他之前的美国历届总统中从未有过的,然而他在强大的孤立主义压力下,在欧洲犹太难民问题上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对纳粹迫害犹太人的行为是道义上的谴责多于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