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华桦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6):624-626
研究目的:通过对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社会因素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从而达到提高湖北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育质量。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二手资料分析、实地调查、统计资料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对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进行研究表明:基础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学校课程设置创新、基础理论课老师中有创新能力老师数量不多的问题是较突出影响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年级就业心理现状进行较全面系统的调查,经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压力较大;(2)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对自身缺乏了解,不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是造成择业时盲gl从众的一个重要原因;(3)“先就业再择业”正被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所认同,同时,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如果无法在理想地区就业的情况下,也会考虑到西部、基层就业;(4)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的从业自信心不高,缺乏对自己专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的正确认识,更不清楚从业过程中的流程。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生态环境保护圈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对民族传统体育生态环境保护圈的几点思考,主要有四方面:(1)建立生态文明观;(2)生态环境建设;(3)发展生态性体育旅游;(4)创新适应时代的生态体育。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有关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发展进行综述。研究发现: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以及模式的构建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和实践紧密结合;有关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制度与评价方面的研究较缺乏。  相似文献   

5.
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教育的困境,主要表现为继承与发展失衡;体育属性的过度彰显,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武术形态的裂变与整体观的消失等方面。提出武术教育应注重传统武术资源开发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掘民族传统文化内涵,通过打造武术特色教育空间,立足继承、发扬传统,使得武术教育具备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教育的困境,主要表现为继承与发展失衡;体育属性的过度彰显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武术形态的裂变与整体观的消失等方面。提出武术教育应注重传统武术资源开发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掘民族传统文化内涵,通过打造武术特色教育空间,立足继承,发扬传统,使得武术教育具备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和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应当积极推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引入与开展,为高校体育教学注入新鲜活力,有效衔接传统与现代,以及文化与体育,带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发现: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各民族情感;丰富体育教育内容体系,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体育学科教学特色,凸显体育价值。同时,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也面临资金设备不足,难以开展多元化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师资队伍一般,缺少具有传统体育知识的高校教师;教学体系不完善,缺少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和内容深度的课程教学等现实问题。建议:丰富高校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内容与形式;培养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完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课程评价体系;积极开展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多元主体交流,以期为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提供有效的发展策略,更广泛地普及传统体育项目和文化。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专业。但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中存在课程体系不规范、学科建设落后、内容项目单一陈旧、课程设置欠科学等问题。提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发展趋势:展现新活力;社会大众化趋势加强;文化的传承性日渐突出;发展方向多样化;开展地域具有广泛普及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详细阐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归纳演绎等方法,详细分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总结和深入探讨,提出了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进程的针对性应对措施:(1)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自身改造;(2)加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3)加快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领域高级人才的培养;(4)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5)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6)积极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法,查阅了大量关于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相关研究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出了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中国哲学中的某些观念说明了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应该培养的能力和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为赫哲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崭新的平台,同时还可以补充和丰富黑龙江省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研究结果:了解和把握了赫哲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概况,论证了其作为黑龙江省高校“阳光体育”课程资源可行性和现实意义,提出了开发赫哲族传统体育的思路和对策;研究结论:赫哲族传统体育活动在黑龙江省高校的普及与发展,既可以为学校体育增加民族特色,又可以为赫哲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平台和机会,是一项有利于黑龙江省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主副项教学认知程度、主副项设置缘由,设计思路,实施的合理性、可行性,课时分配合理性以及对教师业务能力等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南疆高校体育课程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可达到强身健体和培育技能的学习目的,也可以起到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增进各民族同学之间民族感情的作用。(2)南疆高校师生对现行主副项授课体系满意度和认可度较高,而且在接受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面具备一定的地域优势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连城姑田游大龙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探析了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的传承内容以及传承模式。研究表明,在传承方式、制作工艺上主要靠言传身教,传承谱系较为单一;从其制作工艺来看,多为手工扎制,工艺流程复杂,制作工艺考究;从传说信仰方面来看,形成原因虽然复杂,但闽西客家民间对于"龙"都有共同的崇拜。通过对客家民俗体育的考察研究,得出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的保护传承模式为:(1)应全面深入开展普查工作,建立资料数据库;(2)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加大资金支持;(3)对客家民俗体育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4)以旅游发展为契机,发挥产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但由于历史原因、地域问题,导致在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中没有得到及时的开发和利用,课改步伐严重滞后,文章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就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如何利用和开发好这些优质的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湘西少数民族体育教育改革的加速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师资力量雄厚完全具备了开发民族民间体育课程的能力;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自然地理环境资源丰富;教师和学生获取民族民间体育资源的渠道比较单一;体育教师对新课程实施标准了解程度相对较低;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可以满足民族民间体育课程的开发条件;学生从不参加课外活动或较少参与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15.
以非物质文化学遗产为研究视角,运用文化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以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为着眼点,遵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特性,促进学校教育与民族体育的融合,构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并体现出校本课程的"文化性""健身性""传统性"和"科学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义及启示。主要结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民族的团结、民族精神的认同等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启示: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要把握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向,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维护好民族团结、培养传承人、引领传承人。高校学生作为传承人更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加强文化认同、民族精神认同和建立文化自信,并有责任和义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做引领之事。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要构建好高校平台,开拓发展的空间;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打造创新之路;加强文化认同,建立文化自信;顺应“一带一路”之势,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7.
王俊奇 《体育科学研究》2012,16(3):27-31,5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江西高校民俗体育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江西高校民俗体育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材内容单薄、形式单一;教师队伍不稳定,有应付和临时拼凑现象;重开发轻推广,保守主义思想严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与监督;加强民俗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多利用媒体,加强宣传;重视民俗体育课改资料的整理和出版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各民族或地区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是具有自身特质,价值取向,内涵的重要文化现象,我们应该将民族传统体育有效地引入高校教学,并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优点去促进高校的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两种方法对利用民族传统体育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进行研究,简述了其主要途径:运用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文化价值,强化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认可;发掘民族传统体育的趣味娱乐价值,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运用民族传统体育的简单健身价值,辅助体育课堂的深入延伸。  相似文献   

19.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解读韩国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探讨韩国跆拳道文化的起源与推广轨迹,借鉴韩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经验,构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策略:完善法律保护制度,增强法律践行力度;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培养民众自觉保护意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提高自身创新发展能力;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渊源研究,取得国际话语主动权;规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规则,注重国际宣传;扶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鼓励民族、民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