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兵 《武当》2005,(6):36-37
六、鞭拳1、双方交手,对手突发左直拳攻打我胸部,我快动应变,用右掌里拍破化来拳。接着,撤左步,左转身,出左鞭拳,抽打其头部,造成对方重伤,目视拳方(图17、18)。要点:拍拳准确有力,转身鞭拳快捷稳定,转腰甩臂发力,力达拳背。2、双方交手,对手用右手抓握我胸襟,我快变用左手扣握来手的同时,出右鞭拳向外抽打其肘关节,造成对方重伤,目视拳方(图19)。要点:扣手牢固,鞭拳屈肘弹打,力达拳背及小臂。3、双方交手,我突然抢攻发右低踹腿及右鞭拳,同时攻打对手前腿膝胫及面颊要害,造成对方重伤,  相似文献   

2.
权成 《精武》2007,(3):41-41
山西常有心意门肘法以隐蔽、贴身偷打为主。练拳就要练肘和膝,如果中节不明,则浑身是空。在打五行拳时,也是用肘、膝来打出劈、崩、钻、炮、横拳的。练拳时上用肘,下用膝,上下合一,全身放松,头领起,收下巴,尾骨拧转,全身合一。这样就把手、足空出来,以利于出奇制胜,令敌防不胜防。这里介绍几个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3.
李飞林  周广卿 《精武》2004,(6):12-14
太极螳螂拳法以乱接、分身八肘为母拳,有“摘要的手,八肘的劲”之说。 摘要拳法产生于梁学香及姜化龙传拳时期,梁学香所著拳谱《可使有勇》所载的“三堂捶九十招”(或名秘手)实际上就是摘要拳的雏形。三堂捶(秘手)里的动作均可在摘要拳中找到,可以说摘要拳法是螳螂门实战精华的集成。  相似文献   

4.
实战连环膝     
张洪国 《武当》2009,(3):30-33
膝击法在腿技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拳谚云:“远用脚踢,近用肘膝。”  相似文献   

5.
坤青 《中华武术》2001,(10):36-37
上击拳 上击拳是至近距离的拳招,泰语原称为“勿萃”或“勿揠”,而西洋拳术的“上击”一词,也照原音留用于泰拳术语中,故又名“欧巴吉”。 此招拳法,为自下朝上突然攻击法,非常毒辣,专攻敌人颔部或心窝要害,每每能做就击倒,所以被公认为拳法中的凶险招。只是用拳的时候,须与敌接近,而且要俯身打出,因此其本身也有危险性存  相似文献   

6.
戳脚翻子该拳注重腰腿的基本功法。脚者,身体之基地,脚站稳则身稳。拳谚讲:眼有监察之精,手有拨转之能,脚有行程之力。脚前进身随之,脚后退身亦随之.脚里进身斜之,脚外进身伏之,脚踢手领,手为先锋,脚为主帅,拳打六路,脚踢八方。脚踢对方莫容情,全凭手领门户清,拳打三分不易,脚踢七分不难,脚之疾更比手之疾也。  相似文献   

7.
史明 《武当》2001,(11):21-23
形意自创派以来,历经前辈先贤数代的心血凝聚,形成了独特的技击风格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初习形意拳,先以五行拳入手,五行拳为其入门拳。形意门中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之说。劈拳乃五行拳之首拳,也是五行拳之母拳。  相似文献   

8.
六合拳论     
郭强  成守海 《武当》2007,(9):34-35
六合拳法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是锻炼人的精神、意念、内劲与身体四肢百骸合一,以技击为宗旨的拳术。由于六合拳动静结合,内外双修,刚柔相济,从而要求在演练与技击中要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六合统一,故为之六合拳。  相似文献   

9.
武术的手法,泛指含打、踢等在内的徒手搏击技法。这里所讲的迷踪拳手技法,是指以手(拳、掌、爪、勾等)为主要击打部位而使用的技法。迷踪拳的手技法,是相对于全身别的部位的技法而言的。在迷踪拳中,人体周身主要部位称"十三头",分别是头、双肩、双肘、双手、双胯、双膝、双脚,双手占其中的"两个头"。"十三头"均可发力击人,故有"十三头占天罡三十六技法"之说。在"元罡三十六技法"中,有八大手技法,这就是本文要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王军生  贺春林 《武当》2005,(10):38-40
传统擒臂手防身制敌术主要精选了武当拳中擒制性手法。擒臂手在实战制敌中主要运用缠丝劲和杠杆力原理,拧拉击打敌攻防手臂之腕、肘、肩等关节,将敌手臂拧伤,同时以滑蹬或勾翘脚抵绊敌邻近腿,用手、脚之反向合力或定轴旋转力制敌倒地而将敌擒住。  相似文献   

11.
况永林  凌召 《中华武术》2002,(12):18-23
拳谚日:肘打前后左右便,身活肘转须自然;顶挑起落盘腰间,裹挑之中紧相连。  相似文献   

12.
十二路弹腿     
熊征 《精武》2005,(4):36-39
1.马步腰拳(左) 与第二路的马步腰拳(左)相 同。 2.弓步架打(右) 双脚碾地,上身左转90°,成左 弓步。左臂内旋,屈肘上架于额角前 上方,拳心向前;右拳从腰侧向前平 击,拳心向下;目视前方(图28)。 要领:左拳上架应与右拳冲出及 双脚碾地同步。 用法:敌我对面,敌用右直拳击 我面部。我用左前臂上架敌前臂,右 手以直拳击敌面部或胸部。  相似文献   

13.
高翔 《精武》2003,(4):47-51
太极秘拳小战法,拳势小巧是短打。未学打人先学防,走步躲避带招架。小战拳是太祖入门的拳法,要求习者掌握短功、劲横力及步法、肘膝法和招架法。小战拳短促突击,架势紧凑、桩步稳固,动形较小,节奏分明。  相似文献   

14.
78.青龙出水势(弓步撞撩冲拳)①接上动,身体向左转,右腿随势蹬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右拳顺势屈肘内收,经腰间向体前上方成弧形撞拳,高与鼻端平,拳心朝内,拳面朝上,肘端下垂,屈肘约120°,力达拳面;左拳同时变柳叶掌,向前、向上、向下于体前呈弧形下拍,以掌心拍按右肘窝,掌指朝右,掌心朝下,屈肘横置胸前,力达掌心;上体略有前倾,目视右拳(图256)。  相似文献   

15.
王国齐 《武当》2011,(10):33-36
鹰手拳在散打实战过程中,非常注重擒拿术的使用。它的主要特点是:踢打摔拿、翻崩肘靠、分筋错骨、点穴闭气。攻击迅猛暴烈,一招接一招,一手接一手。制敌时,要求手快打手慢,速战速决。鹰手拳抗暴夺械擒拿术是在遇到不能使用武器的情况下,专门与歹徒空手搏斗的技击有效手段。今择献于武林同道,以  相似文献   

16.
胡光锋 《精武》2006,(3):22-23
第十四式白鹤亮翅提左脚,跳步成左弓十字步,两勾手急出变掌上挑(图26);震右脚,右手由前向后搂出,左掌从后向上、向前推出,同时提左膝,两掌撑开(图27)。第十五式十字捶屈右腿下蹲,两手盘肘变拳置于腰间, 跨左步成左弓十字,左拳由前向上、向后劈打,右拳向前冲出(图28)。第十六式托枪势(托蛇势) 收左脚,成左丁虚步,同时左拳从后向上、向下砸,右拳收回,左肘、右拳置于腰眼 (图29)。  相似文献   

17.
三环套月实用法是东北秘宗拳实用制敌的上乘手法。与敌对峙中,采取后发制人。敌手攻入空位时,先以钩叼锁扣等手法控制住敌攻势手,再以拧腕、踹膝、折臂、肩摔等技法制敌腕、肘、肩、膝等关节损伤。然后以掐脖、跪裆、崩面、捏喉、踩颈等技法攻击敌要害部位,直至敌丧失反抗能力而降服。  相似文献   

18.
马杰 《武当》2010,(8):23-25
第十式 左崩拳 左脚向前迈一大步,右脚随着跟进,右脚大趾里端与左脚踵紧靠,两腿弯曲,身体极力下蹲,两膝盖相抵的同时,左拳从脐部往上,顺右臂上端直向前方崩出。出拳时要使小指处与右拳虎口处相摩擦,左拳眼虎口朝上。左肘至左拳小臂一节要平直,左肩至左肘呈斜坡状时,右拳从左臂下端向怀中撕捋,捋至脐部右边停住,  相似文献   

19.
柔拳又称禅功柔拳,相传为禅宗二祖慧可所创。基础动作是八大圆、十二小圆,从不同的角度方向配合身法画圆,不受场地大小限制,来回一条线练习。其套路共分三路,动作朴实无华,简单易学。演练要求柔中有刚、圆滑连贯、力走螺旋、出手成圈、圈圈相连、滚进滚出、摇身晃膀、变化无数,三齐(手、足、眼)六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舍、气与力合),神形化一,心动身嗵、内气通达,禅拳至融。  相似文献   

20.
连洋 《精武》2005,(10):9-13
少林五形拳概说:相传,少林拳法是以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所创的罗汉十八手为初始,后经白玉峰,觉远上人,李叟等人整理,将罗汉十八手发展为七十二手,以后又增至一百七十三手,成为少林拳中的重要拳术。这一百七十三手的少林拳,亦即本文所述的少林五形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