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小起,她就是所有孩子谈论的焦点,后来,在一次持续低烧中,她知道了一种疾病的名字:艾滋。而她呢,由于父母的遗传,不幸地染上了这种病。她的父母相继离她而去,只留下一个颤巍巍的奶奶,陪伴她脆弱的生命泯泯灭灭地走过每一个艰难的春夏秋冬。小伙伴们  相似文献   

2.
天使的翅膀     
《家教世界》2013,(9):42
他一生下来就给了父母当头一棒,他是个脑瘫儿。虽然这样,父母还是把他精心地养育着,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他。他3岁才开始学说话,6岁才能勉强走路。6年来,他是父母的惟一。6年后,父母又给他生了一个健康的妹妹。妹妹两岁的时候,父母把她送到了幼儿园,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非常喜欢她,说她长得像个小明  相似文献   

3.
11岁的安吉拉患上了一种神经系统的病,日渐虚弱。她走不了路,其他动作也不能自已。医生对她从这种病的康复不抱什么希望,他们估计她余下的日子要在轮椅上度过了。医生说,确诊为这种病的人极少有能康复的。小女孩非常勇敢。她躺在病床上,只要有人愿意听她说话,她就郑重其事地说,总有一天她的双  相似文献   

4.
刘捷 《母婴世界》2014,(12):124-125
个案分析: 有一个孩子从小就喜欢偷东西,每次偷东西她的父母都会很凶地打骂她,但是,孩子反而越偷越凶,最后只能来做心理咨询。在咨询室中,我跟孩子聊了很久,了解了她的成长经历,原来孩子小时候是非常受父母宠爱的,但弟弟出生以后,父母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弟弟的身上,平时对她不闻不问。孩子非常痛苦,她觉得父母不爱她了。于是,她就做很多奇怪的事情来吸引父母的注意,但是效果很小。在偶然中她发现当她偷东西的时候,父母会打她骂她,她能够从打骂中感受到父母还是爱她的。从此,偷东西就成为她吸引父母关注的一种手段,因为对她来说,她宁愿父母打她骂她,也不希望父母忽视她。  相似文献   

5.
理解儿童     
马韵 《教育导刊》2003,(1):53-55
琪琪是一个7岁的小女孩,原来非常活泼、开朗、热情和懂事。在她5岁时,父母省吃俭用给她买了一台钢琴,请了钢琴老师教,由爸爸天天带着练琴。自此以后,琪琪每次练琴时都会听到爸爸的呵斥和责骂,  相似文献   

6.
小芳今年12岁,自幼体弱多病。随着年龄的增大,她近几年来不大生病了,父母也觉得可以歇口气了。可近3个月来又出现了新毛病,时常挤眉弄眼、扮鬼脸、伸舌头,越有人在场时毛病越多,让大人非常难堪。父母认为她是在外面学的坏毛病,于是严加管教,但却无济于事,毛病有增无减,并逐渐出现双手乱舞、摇头晃脑。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可小芳却还振振有词地说:她是不由自主的,想不跳舞也控制不住。父母拿她没有办法,只好带她去看医生,看看这似舞非舞的奇怪动作是不是“病”。经过医生检查后证实,小芳果然是病态的舞蹈。医生告诉小芳父母,小芳患的是小舞…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封学生的来信: 尊敬的吴老师:您好!感谢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问倾听我的心声。首先,我要先给您讲一个故事:一对夫妻有两个儿子,当他们的儿子外出求学时,感到非常寂寞,所以决心再要一个女儿。天遂人愿,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降临到了人间,她享受着父母、哥哥的爱,十分快乐地成长。在她十四岁那年,大哥已成婚八年,有了两个孩子,有了固定的工作。二哥在城里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买了一套房子。这个小女孩认为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她最喜欢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疼爱和大哥、二哥的惊喜。可在她正幸福时,厄运到来了,无情的车祸夺走了大哥。小女孩伤心欲绝,看着没有父亲的两个侄子和侄女,想到他们是多么地不幸,眼泪不听话地掉了下来。可当家人互相劝慰,家庭逐渐从悲中走出时,她的妈妈因为想念儿子,不能接受现实,得了病也无情地离开了小女孩,离开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小女孩不能接受,日日夜夜地思念着母亲,对自己生命的意义也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8.
牛奶的营养     
飞飞是个独生女,她可真称得上是家中的“大小姐”。她要什么,父母给买什么,她要吃什么父母专门给她做什么,可谓百依百顺。但因为挑食,飞飞非常瘦弱,于是奶奶给她订了一份牛奶,要她每天早上喝,以补充营养。一天清晨,奶奶把牛奶热好叫飞飞喝,飞飞十分讨厌牛奶的味道,所以不但没有  相似文献   

9.
吴杨 《江苏教育》2022,(32):53-54
<正>一、突然来访的女生高一女生婷婷(化名),事先没有预约,在课间突然来到学校心理辅导室要求咨询。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身材瘦弱、皮肤偏黑,长长的刘海挡住了眼睛,整个人看起来有气无力的。婷婷的家境普通,父母都是工人,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小时候,父母和她交流不多。婷婷二年级那年,弟弟出生了,父母将精力全都放在了弟弟身上。初中时,婷婷因为学习压力和同伴交往的问题非常苦恼,回家和父母哭诉,但每次都遭到父母的训斥。渐渐地,  相似文献   

10.
他们都说我不是个好孩子。 我身边没什么朋友,也不怎么跟父母交流,每天就是独自一人寂寞地吃住穿行。然后我迷上了追星,我对那个短头发的明星简直崇拜得五体投地。我是在她参加一场选秀活动时迷上她的。她与众不同的气质让很多人狂热地爱上了她。迷恋是要付出很多东西的。为了给她投票,我死缠烂打地找家里要了一部手机,然后疯狂地发短信给她投票。家里限定我一个月的话费我两下就用光了,不到三天就停了机。父母骂我没出息,我却固执地认为,我没错。  相似文献   

11.
贪吃的女孩     
一个周三,我正在校心理辅导室里准备着教案,走进来一位五十开外的学生家长。她带着浓厚福建乡音的普通话诉说女儿陈扬自私的霸道行为,并急切地要求我给她的女儿“治一治”。从她那饱含苦涩的神态和期盼的语气中,我知道了陈扬有严重的“行为问题”。一、非常自私。在家里,一旦有好吃的不顾父母,一个人独吃。越是美味食品,她越吃;越是父母准备留下来送给亲朋好友的贵重食品,她就越吃;吃不完宁可藏起来也不给家里其他的人吃。父母都认为她太霸道。二、易激怒。在家里爱发“无名火”,对家里人敌视无礼,常用尖刻的语言顶撞父母,对父亲的管教和母…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封学生的来信。尊敬的吴老师:您好!感谢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聆听我的心声。首先,我要给您讲一个故事:一对夫妻有两个儿子,当他们的儿子外出求学时,他们感到非常寂寞,所以决心再要一个女儿。天遂人愿,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降临到了人间。她享受着父母哥哥的爱,十分快乐地成长。在她十四岁那年,大哥已成婚八年,  相似文献   

13.
“我的试题集呢?”她着急地在抽屉里翻找着。奖状、证书撒落一地,上面写着“×省数学奥林匹克一等奖”,“×市化学竞赛第一名”,“全国作文大赛金奖”……她,是一个高二的学生,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她从小就很爱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文曲星转世。每次得奖她都很开心,她想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而她课余时间总爱画画,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画家。但是,当她跨入省重点高中的大门时,便仿佛进入了监狱、牢笼。父母对她愈来愈严格:她没有自己的时间,上学路上要背单词,等车时要想思考题。有一次她曾因过马路时想题目而被车撞伤…  相似文献   

14.
我的“她”     
我的父母和长官非常肯定地说,她比我出生早。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是否正确,只知道我的一生中没有哪一天我不属于她,不受她的驾驭。她日夜都不离开我,我也没有打算立刻离开她,因此,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牢固的……但是,年轻的女读者,请不要忌妒……这种令人感动的关系给我带  相似文献   

15.
身教重于言     
安金鹏是北京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他已学完了大学二年级的课程。他曾代表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数学竞赛,荣获第一名,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安金鹏的父母都是农民,他父亲长年有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农活、家务活都落在他母亲一个人身上。作为一位农民妈妈,她不会给儿子讲大道理,更辅导不了儿子的学习,但她非常支持儿子读  相似文献   

16.
近日,笔者遇见一个剐迈入职场,正在实习的职校毕业生,她小名叫菲菲。她说她遇到了一个难题。进公司实习前,父母给她上了一堂课。母亲告诉她,刚进单位资历浅,对同事要客气、尊重地称呼为“老师”;父亲.一副过来人的样子:“当年我在工厂当学徒,我对师傅是非常恭敬的!”可是,在这家公司已经呆了三年的一位师姐,她的说法恰好相反——最好直呼其名。师姐说她当初刚来试用时,  相似文献   

17.
伊丽莎白很想、很想、很想要一只宠物。但她的父母很不想、很不想、很不想要一只宠物。作为补偿,他们允许她养一种植物。说实话,那确实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植物,长得像仙人球一样,有很多刺。伊丽莎白给它取名为卡罗琳。它绝对不会惹麻烦,而且是一个非常忠实的倾诉对象。如果想拥抱它,那当然需要很大的勇气。不过,伊丽莎白有时候会迅速地拥抱它一下。伊丽莎白确实非常非常喜欢卡罗琳……但是,她也还是很想、很想、很想要一只宠物。  相似文献   

18.
这是我去年接手的一个案子,它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这个案件中的被告人是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可以说谁都没有想到她会犯罪,但她却走上了被告席。我想,她所走过的路会给现在的父母和青少年一些警示。她叫明明,当时17岁,是我们这里一所普通中学的学生。当我第一次和她接触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女孩很文静,一说话就脸红,乍一看我就知道她是父母跟前的乖乖女。经过了解果然如此。原来,她学习成绩不错,父母和老师都挺喜欢她,而且,她家里三代生的都是男孩,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女孩,因此谁都宠着她。她想要什么,想吃什么、穿什么,…  相似文献   

19.
并不是所有的南方,都代表着温暖。苏晓芮三岁时父母就离了婚,当父母问她跟谁时,懵懵懂懂的她根本不知道"跟谁"是什么意思,怯生生地说了一个"爸"。理由是,父亲经常为她买五毛一支的柠檬味棒棒糖。于是,房子给了母亲。父亲带着苏晓芮还有—部分财产,坐着绿皮火车,轰隆隆地来到南方。父亲带她找到已出租的老房子,想让房客搬出去,谁知那...  相似文献   

20.
"孩子一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父母给她涂什么颜色,她就是什么颜色。"以前看到这句话时就有一些感触,现在已为人母了便有更深刻的感触: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