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健 《小学语文》2013,(6):12-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对语文课程的性质重新进行了定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首次将“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涉及语文教育核心与本质的概念直接指向语文课程和内容。这对于我们探索语文教育规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那么,在中年段阅读教学中怎样做到“关注语言文字运用”呢?  相似文献   

2.
郭蕾 《小学语文教学》2023,(Z2):101-10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一大贡献是探索并构建了结构化的语文课程内容,设计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这样划分课程内容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必定会带来教、学、评的变化。本文聚焦“评”,通过对语文学习任务群评价特点的梳理,探讨表现性评价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口头表达类作业以读、背、说、演等为主要形式,是充分利用口头语言完成的学习活动,是第一学段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22年版课标以核心素养为纲,在各学段安排了四种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将语文实践活动融入作业中,引导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有助于实现知识建构与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什么?《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5.
袁向军 《江西教育》2023,(18):71-7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要努力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但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想达到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统一的情况。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而教,使语文教学更有温度、深度、高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何为语言文字运用?广义的“语用”是指在学习和生活等情境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运用语言文字经验来处理问题、解决现实矛盾;狭义的“语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阶段,包括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显然,以语用作为起点,是语文教学脚踏实地的根本。落实语用,强化语用,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在扎实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组织教学单元,语文教学从“教知识”转向“教素养”。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为此,统编版教材单列习作单元,单元中每一项内容均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习作单元皆编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部分。基于教材编排特点,可将单元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其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会学科知识,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为“限时讲授、大声表达、有效合作”的示径课堂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和思路。如何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助力“示径课堂”教学研究,让学生在课堂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在课堂上大胆展示、  相似文献   

9.
依据课程标准研制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推进语文考试评价改革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参考核心素养取向的国际大型教育评价项目的实践经验,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建构以“情境-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大观念”为核心的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其中:情境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3种类型,语文实践活动是指为了达成语文课程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开展的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行为,语文课程大观念是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获得的对语言文字运用本质规律的认识。该模型以真实而复杂的情境为依托,借助典型且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系统评估学生对语文课程大观念的理解,可用于命题质量评估、语文过程性评价设计与实践、语文教育质量监测与提升等。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的语文教学处于急剧的变革中,以语法学和语义学为核心的教学观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进入21世纪,语文课程改革更是风起云涌,语文素养、师生对话等理念的提出,强调培养学生在认知和理解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用教学理念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反映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涵盖了母语教学的全过程,成为语文教学的实现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语言运用”是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一,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与载体。学生如何在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料,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建构语感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出台,中小学语文教学进入“素养时代”,“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与此相对应,课标所提语文实践活动亦由以前的“听说读写”嬗变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包含了以前的“口语交际”“写话”与“习作”。“表达”是用语言或文字来表示思想、感情等,而“交流”是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两者密不可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的这些话语,相信每位语文教师都不陌生。  相似文献   

13.
姚惠平 《辽宁教育》2023,(23):32-35
儿童诗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第一学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初步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最佳范例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视点下的儿童诗教学变革应凸显“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特质,用内觉体验唤醒儿童的文学感知能力,用审美意趣联结儿童的艺术建构世界,用创意表达启迪儿童的语言智慧。  相似文献   

14.
方亮辉  刘充 《小学语文》2013,(11):40-4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下称“语用”)的意义及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程性质”部分这样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低年级多以口语表达的方式落实语用能力,而口语表达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包括选词表意能力、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够反映学生的思维,也是理解能力的外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从运用语言的角度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特性。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运用语言是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必须凸显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而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必须依托文本,聚焦文本语言,关注言语表达。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应循着言语实践的路径,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经历真实的语言运用过程,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内涵、积累“语用”经验,才能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跨学科学习”要求,目的是让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核心素养。而语文教师在进行跨学科教学时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有效,有利于学生参与和探究教学活动。基于此,文章以《醉翁亭记》为例,探索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