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昌耀是一位从西部高原走出来的卓尔不群的当代大诗人,他用一系列颂扬西部高原的诗歌堆垒了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用自己痛苦的人生经历与悲辛的生命体验化育了一篇篇不朽的壮丽诗篇.他将生命之血注入到诗歌创作中,使得生命与诗歌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他诗歌中独特的多重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2.
昌耀是一位从西部高原走出来的卓尔不群的当代大诗人,他用一系列颂扬西部高原的诗歌堆垒了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用自己痛苦的人生经历与悲辛的生命体验化育了一篇篇不朽的壮丽诗篇.他将生命之血注入到诗歌创作中,使得生命与诗歌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他诗歌中独特的多重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的悼亡诗在展现自己与妻子伉俪情深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悲剧性的命运,他在诗歌中以情为诗,用忧伤沉痛的笔调抒发了自我的真实情感体验。他把情感作为艺术传染工具,用独特的艺术视觉开拓了悼亡诗的天地,给诗歌带来新的境界和格调。  相似文献   

4.
牛汉诗的魅力来源于诗人用诗歌来承担时代加诸个人的苦难,并在创作实践中将个人生命与诗歌的艺术生命完美融合,形成牛汉"与诗相依为命"的特点。个人的生命体验是牛汉诗歌的内核,主要表现为对生命的礼赞、对人生的困顿和厄运的坚韧承担,以及面对人生困境的自我救赎与超越。诗歌标示了与众不同的生命热度和力度,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苦难中的抗争,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顾城18岁以前,以一个"儿童"的身份进行诗歌创作,他以少年作者视角体验外部世界、关照内心,用儿童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大自然交欢中,顾城确立了"自然的我"的自我认知,用幻想这一儿童构筑心灵世界的主要方式编织着他的童话世界;儿童性在他的早期诗歌中表现得淋漓、透彻,诗歌记录着一个少年成长的欢欣与烦恼。  相似文献   

6.
顾城18岁以前,以一个"儿童"的身份进行诗歌创作,他以少年作者视角体验外部世界、关照内心,用儿童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大自然交欢中,顾城确立了"自然的我"的自我认知,用幻想这一儿童构筑心灵世界的主要方式编织着他的童话世界;儿童性在他的早期诗歌中表现得淋漓、透彻,诗歌记录着一个少年成长的欢欣与烦恼。  相似文献   

7.
济慈视自然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借回归、亲近和融入自然来暂时忘却现实的苦难与无奈。他的诗歌作品以最美的韵律描绘了自然之物的感性形式,赋予自然万物以人的性情与生命,同时他还广泛运用自然之物来描述个人的存在状态与生命体验。因此,我们研究济慈,无法回避济慈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潜心吟诵,让心灵与诗人亲密接触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就是情感。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的教学中是第一位的,而最为直接地表达情感的形式就是潜心诵读诗歌。儿童诗歌教学中,应重读轻讲,摒弃“句句讲解,字字分析”的教学程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去诵读,用自己的方式去歌吟诗歌,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观积极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1.颂诗有声诗歌教学的方法很多,而诵读教学法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受到历代语文教育大师的重视。诵读诗歌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必须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注意作品的节奏、…  相似文献   

9.
诗人用两个鲜明的意象:博物馆、火焰,阐明了自己的诗歌追求,展示诗人对诗歌信念的执着追求,以及对诗歌信仰的个人体验的持久和韧性,传递出比诗歌本身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不是工具,是生命体验表达的内在需要.作家李锐把语言上升为"主体",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叙述方式传达着他对生存困境的体验和思考,实现他对语言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的情感取向较80年代的集体性质具备更为繁复的审美维度.在真实的回味、凝重的沉思和生命的焦虑这几种情感取向的描述中,不难体验到90年代先锋诗歌的真实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创作长于想象和幻想,常把自己的想象与生活中的真实细节融在一起.他的湘西系列小说所营造的湘西世界其实是他的想象与幻想.他敏感而且善于捕捉个人感受、体验,把个人的种种感觉演绎成"湘西"这个优美的感性世界.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多取诸自然之物,而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生活形态以及人们思想意绪的变化,必将引起表现它的诗歌意象的变化.现代生活中的事物要进入诗歌,要加强诗人个体的精神体验,充分展开艺术想象力,重视叙事态意象的经营和诗歌意象的生命组合.总之,现代诗歌应真实地表现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有他独特的体验,孤独意识存在于每个主体的内心之中,并且它以不同的存在方式出现在每个人身上,作为少数民族诗人的萨都剌在注重体验生活孤独的同时,会深刻而又真切地体验生命的孤独,并将孤独感注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以他特有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生命本体与生命存在的结合,他用诗歌记录了他心灵深处的孤独体验与痛苦挣扎,在哀叹无人与共的孤独、知音难觅的寂寞也透露出不被知遇、叹惜流年的深沉感叹.  相似文献   

15.
真实,是教育的生命,也是德育的追求。失去了真实,品德课堂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品德课堂教学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鼓励学生说真话。以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激发孩子吐真情。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类生活"的课堂场景,唤醒学生真实的体验,引领孩子做真人。  相似文献   

16.
废名是个有自己独创的、成系统的诗歌理论的诗人,他的诗歌可看作其理论的实践.他主张新诗要用合乎语法的“文学的国语”写作,表现诗人个体的生命之诚,即由现实触发的感受、想象.他的诗歌文本的语言是自然形态的语言,没有一般意义上的“诗味”.其诗美内质在于“诗的内容”,即个体的感受、体验,独具机杼的想象.  相似文献   

17.
诗人胡征的诗歌审美趣味与美学理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之中.但他毕竟不是一个纯粹的抒情诗人,他是经历过战争风云和人生磨炼的革命者.所以常常把自己视之如生命的诗歌鸟巢,筑在暴风雨中,时时发出深沉而昂扬的歌唱;在华美的篇章中增添思想的深度和力度,更增强审美主体对客观的  相似文献   

18.
一、潜心吟诵,让心灵与诗人亲密接触 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就是情感。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的教学中是第一位的,而最为直接地表达情感的形式就是潜心诵读诗歌。儿童诗歌教学中,应重读轻讲。摒弃“句句讲解,字字分析”的教学程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去诵读,用自己的方式去歌吟诗歌,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观积极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在牛汉所有的诗歌作品中,那些浸透着他的血泪、裸露着他的伤疤、直立着他的硬骨、有着历史痛感的生命之歌,才是他最好最有价值的诗歌。这些诗歌的产生,与他充满苦难的人生经历、他和自然的关系、他的蒙古族血统和习性等有着密切的关联;牛汉的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广阔、高远、奇特的生命世界,其中给人印象最强烈的是四种类型:植物界生命形态、动物界生命形态、与自己命运相近者、个人自画像等,这些生命形态具有共同的特征,对于我们认识历史、认识生命及人类精神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牛汉认为每一首诗的写作都是自己的生命在燃烧,写诗的奥秘就是把生命的火焰塑形为诗,其具体途径主要是通过客观纪实、创设情境、心灵外化、自我写照等艺术方式去实现诗的塑形。  相似文献   

20.
一个真诚的艺术家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灵去看自然和社会生活;不是用手,而是用心灵去表达作品的内容;不是用色彩,而是用心血去勾画出自己的作品.艺术家的作品就是他的生命,他的喜怒哀乐,他的世界观、道德观和艺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