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个人有两个特点:墙内开花墙内香——爱写,在山西工人报,知道杨培忠勤奋笔耕的多;墙内开花墙外香——露脸,在山西新闻界,知道杨培忠其人的多,只要是山西工人报的记者在外采访,就常有人问“工人报?有个杨培忠吧?”在山西工人报,已经当了多年高级记者的杨培忠,既是我的老师,又是  相似文献   

2.
由山西省总工会主办的《山西工人报》,自1984年创刊以来,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深受山西省广大职工群众的喜爱。2001年3月2日,在创刊17周年前夕,《山西工人报》以一次意义深远的改版大会作为献给报庆日的一份特殊礼物,并由此拉开了该报新一轮改革的大幕。 细细研读了改版后的《山西工人报》,其中最  相似文献   

3.
寻找行业报的定位,首先要从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上考虑问题。他们需要什么?是需要人云亦云的都市新闻吗?他们需要真正能够对工作、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本行业的新闻。创刊已经25年的《山西工人报》是山西省总工会的机关  相似文献   

4.
今年,《山西工人报》一改往年“行业报简报‘两会’”的做法,超常规地大举进军“两会”,还特别提出“进会8期报”,在山西省人大代表和山西省政协委员中引起不小的反响。回头看来,再想想,倘若“成功”不算溢美之词,其成功之处便是本文标题——用特色说话。 特色:用策划说话 全方位抓重点,不拘泥于程序性,强调“特色”二字。这是报道的基本思路。 然后便开始精心策划,拿出报道方案: ——前后呼应,三方并进。“前”为上会前方  相似文献   

5.
作为山西省总工会"两条战线"战略布局中重要的舆论阵地和山西省工会组织、广大职工的耳目喉舌,近年来,《山西工人报》坚持围绕山西省总工会工作大局,紧紧依托工运事业,牢牢遵循为工会工作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的"两为"办报方针,在如何坚持正确导向、强化维权特色、突出监督功能、坚定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山西工人报连续5年所开展的“为打工者讨工钱”特别行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各界的大力支持,受到了农民工朋友的普遍欢迎。一家由省总工会领导的行业媒体以这样的方式参与社会活动,以这样的方式为弱势群体代言,以这样的方式为党和政府的举措助力,应该引起我们对它所产生的实际意义的一种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苇 《新闻三昧》2003,(6):36-38
创刊于1984年3月10日的《山西工人报》,迄今已走过了近20个年头。作为一张省级工会主办的、面向各级工会和职工群众的报纸,在将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山西工人报》经历了深刻的社会环境变化、工会职能变化和办报理念的变化。适者生存。在这前所未有的深刻大变化中,《山西工人报》领导班子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抢占先机,主动迎接大变化带来的种种机遇  相似文献   

8.
正中央新近提出的媒体融合发展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给传统媒体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表现在管理、办报、队伍建设、经营发展等方方面面,更多的是带来了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上的革命。显而易见,任何挑战的背后都潜藏着一种机遇。而作为山西省工会新闻宣传主流媒体的《山西工人报》,也面临着在融合发展中"凤凰涅槃"的过程。所谓的媒体融合,正是利用不同类型媒体的差异性来实现互补性,山西工人报的优势在于拥有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发展变化备受职工的关注,社会的方方面面无不与职工密切相关。1999年1月山西工人报开辟的社会新闻版(二版)是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和广大读者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也是本报首次开辟这类版面。如何办好“社会新闻版”,办出工人报的特色,使广大职工读者喜闻乐见,还得结合本报每周仅三个版,且信息需求量大的特点,着实令我们动了一番脑筋。 根据山西工人报“面向企业,面向工会,面向职工”的办报宗旨,我们将社会新闻版定位在“关注社会,面向职工;呼吁公正,惩恶扬善;体察民情,关心疾苦”这几点上。本版共4人,编采合一,采访、摄影、组稿、编辑一条龙,人人都是多面手,既锻炼了队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山西省第十一届(2001年度) “山西 新闻奖”于4月22日在山西夏县评选揭晓,经过评委投票选举,共评出获奖作品300件,其中一等奖63件;二等奖92件;三等奖145件。另外还有5件作品荣获本届山西新闻奖特别奖。 本届“山西新闻奖”,共有山西省、市  相似文献   

11.
韦名 《新闻三昧》2003,(8):31-31
笔者曾几度参加省级“两会”报道,并多次受省人大、省政协表扬。下面,笔者就地方工人报如何参与“两会”报道谈几点体会。善于取舍。地方工人报,由于受人力和版面等的影响,在宣传力度和报道的数量上无疑与地方日报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工人报记者要在众多的“两会”消息中有所取合,有所为有所不为。2000年《南方工报》的“两会”的人大报道只发稿6篇。这6篇报道没有一篇是会议消息,也没报道人代会开幕闭幕,只选择了国企改革、职工、  相似文献   

12.
199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建行在纪念工人日报创刊五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工人日报“结合职工实际,突出工人特色,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这是对工人日报的要求,也是对全国工人报刊的要求。工人报作为工人阶级自己的报纸,传递的是工人阶级的声音,维护职工群众的权益是职工群众关注的焦点和迫切需要,也是工人报自身的特色。在这个思路指导下,近年来,各地工人报刊纷纷改版或扩版,延伸报纸的服务项功能,对侵犯工人合法权益的事件进行曝光,受到了职工群众好评,成了报纸…  相似文献   

13.
蔡虹 《新闻界》2000,(5):53-54
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竞争手段,成为报纸竞争的有力武器。作为工人报,一张以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为读者对象的报纸,它的舆论监督特色是什么呢 ?在新千年它的舆论监督该如何定位呢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九十年代工人报舆论监督所走过的道路。 九十年代的工人报舆论监督   九十年代初期,报纸的种类很少,但报纸所报道的新闻面具有相当一致性。他们的共性是报道内容比八十年代更为广阔。这段时期,党报以指导工作的党政新闻为重。工人报则根据报纸面向企业,面向职工的特点,以对经济工作的报道和反映工会各项工作的报道为重点,以此来…  相似文献   

14.
作为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报对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和报业结构的多样化、专业化做出了贡献,至今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毋庸置疑的是,行业报的办报过程中普遍存在机关味浓、说教味重、新闻性弱、专业性过强的问题,明显地制约了行业报的发展。在媒体普遍思变的今天,行业报在坚守机关报阵地的同时,要更多地在朝社会公众媒体方向发展,方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行业报向公众媒体方向靠拢绝不意味着全面放弃本行业特色,步别人后尘办什么杂闻报、大众报、趣味报。实际上,在行业报的受众中大部分是行家、专家、管家,他们对关乎行业的国家相关政策、内部发展动向等诸方面的报道格外关注,一旦丢“专”弃“业”,行业报也就丢掉了自己“主体”优势和长处,不但会失去这块市场,而且会淹没在众多相似媒体中。  相似文献   

15.
刘萍 《新闻前哨》2007,(5):28-29
行业报作为一种新闻媒体,与其他新闻媒体有着共同属性,但作为某个行业主办的报纸,又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这种特征折射出行业报的优势:熟悉本行业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市场动态以及历史与现状,在行业中有比较稳定的发行市场和广告市场。这是其他报纸难以取代的,也是行业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第十届(2000年度)“山西新闻奖”(报纸部分)评选历时3天,于4月9日揭晓。这次评出的获奖作品共有115件,其中一等奖22件,二等奖35件,三等奖58件。本届“山西新闻奖”获奖作品还有四项单列奖(摄影作品、要闻版、副刊作品、漫画作品)共35件。 本届“山西新闻奖”由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西省新闻学会共同举办,长治日报社协办。这次参评的各类新闻作品达266件,是由省内46家新闻单位推荐的。担任本届“山西新  相似文献   

17.
王庆 《新闻传播》2007,(7):56-57
作为一名行业报的头版编辑,根据几年来的切身感受,笔者认为:行业报的头版是整个报纸的脸面,更是报纸的灵魂。让原来“死板呆滞”的面孔生动“丰润”起来,是行业报立足于报林并不断得以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工人报是工会组织的上传下达、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有责任把职工群众的呼声、意见和要求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唱好工人报的“主旋律”——维权报道。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有煤矿工人七百万之多,而山西就占七分之一强,煤炭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面对如此众多的煤炭企业,如此庞大的煤炭职工队伍,作为煤炭之乡的屈指可数的行业报——《山西煤炭报》,怎样为百万矿工做好这道“班后餐”,这是在目前我国进行报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在强手如林的报业竞争中,能否争得一片天地所必须认真严肃考虑的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进步,矿工队伍知识结构在发生着变化,对《山西煤炭报》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报纸来说,这道百万之众共享的“班后餐”,要想做好,其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年来,贴进群众生活,走进人们家庭的报种,频频登场亮相,“产品多样化”给行业报纸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常云 《青年记者》2007,(20):84-84
行业报是中国经济类报纸的主要存在方式,曾长期担负着中央各大部委机关报的角色,并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走入繁荣。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行业报通常被称为"产业报",或者叫"部委机关报"、"专业报"或"产业经济报"。1998年中国报协产业报委员会正式提出了"行业报"这一称谓,即专指中央部委所属的全国性的经济类专业报纸,服务行业领域涵盖工矿、交通、运输、建筑、信息、商贸、金融、工商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