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导读设计说明安房直子的幻想小说适合小学高年级及以上年龄段的孩子阅读。本课设计是对经典导读课中“感知风格型”这一课型的尝试。即以感知、感悟作品的特点为线索,在众多的作品中精心选择最经典又适合学生阅读的两篇,分别采用教师大声读与伙伴共读的阅读方式,发现共同的特点,并以随机穿插的“作家自我谈创作”与“他人评论”激起学生的共鸣,提升学生的认识,以达到“窥一斑见全豹”的目的,激发起学生浓浓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同时渗透文学作品阅读方法的指点:整体泛读直觉感知与部分精读深度感悟相结合;借助想象与联想,进入文学的感…  相似文献   

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整本书阅读更有其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其实施也提出更高要求。借助情境理论,以任务驱动方式,区分课型实施,取得整本书阅读最佳教学效果。以小说《童年河》为例,分课型设计了读前导读课、读中推进课、读后拓展课。导读课带领学生走入作品情境;推进课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拓展课促成阅读成果的转化,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进阶发展,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精读课是语文单元教学中的重要课型.只有上好精读课,才能为后面的略读课以及群文阅读课打下基础.语文精读课一般分为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懂课文"写什么",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个层次."抓住重点,深入领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透过内容感悟文字后面的意思,感悟"为什么写",这是阅读的第二个层次."品读赏读,揣摩写法"学习文章表达方法,让学生弄懂文章是"怎样写",学习借鉴写作方法.这一切都是以思维导图为载体.  相似文献   

4.
王璐 《教师》2019,(9):64-6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关于“阅读整本书”的要求,但是不少一线教师面对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仍疑惑重重。为了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学会读好整本书的方法、养成读整本书的习惯,探索导读课教学的可能性,文章以《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为例,探讨兴趣引路、方法指导、形象感知三种教学策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背景下,基于社会与情感能力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借助社会与情感能力理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推进、以对话式互动区分课型实施,取得绘本阅读的最佳教学效果。文章以绘本《没头脑和不高兴》为例,分课型设计了导读课、推进课和拓展课。导读课初步感知,了解人物性格;推进课深入阅读,聚焦人物性格;拓展课在阅读延伸中践行,增强学生的体验,促使低段学生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获得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很大比重。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采取恰当的导读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思考、在阅读中认真学习获得真知、在阅读中掌握学习方法。笔者简单介绍了"以问导读""、以读导读""、以情导读""、以图画导读"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言学科的教学必须让学生多读才能培养他们的语感,使他们积累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时明确读的目的,上好阅读指导课,注重阅读技巧,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语文教学"读"占鳌头,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理解,读中抒情,读中积累语言,以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部编版"初中名著阅读的新特点,提出上好导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变"不愿读"为"我要读"的教学建议。此外,还提出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方法的策略,以及借助外力、亲子共读等具体步骤,以指导学生开展有效阅读。  相似文献   

9.
随着小学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对整本书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整本书阅读成了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对于小学高年段学生来说,要保持阅读的耐力和持久性,激发学生阅读的期待,教师可以借助阅读导读课,以激趣的语言,引导学生阅读封面、序文目录,了解文本写作背景以及推荐阅读片段等,逐步渗透方法指导,让学生产生研读的兴趣,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本文以班级共读为主要形式,例谈小学语文高年段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1,(A3):34-36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实施课外阅读提出的教学建议。那如何推进有效的整本书阅读,如何正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提高阅读基本素养,就需要教师对导读课进行琢磨和研究。文章尝试运用一张张阅读单贯穿整节导读课,引领学生读之有趣的同时,做到读之有味。  相似文献   

11.
课外阅读应遵循整本书阅读推进的基本流程,及时跟进阅读情况,积极使用阅读策略。在导读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问、预测、猜读等思维工具,让学生有兴趣地开始读;在自读活动中,可通过跟踪对话,让学生有计划地读下去;在过程监控中,可通过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任务单,让学生有目标地读进去;在总结交流阶段,可以可视化、项目化、有关联的方式来分享阅读成果,让学生有感受地读出来。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主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培养语言感受,在读中陶冶情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以境诱读、以读引读、以说带读、以练导读、以评促读的基本策略保证学生充分地读,促进学生自主地读,从而达到"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中感悟,读中迁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祖父的园子》一文,节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首先抓住"鉴赏"这一核心进行教学设计,通过"重复"语言的品味、体会"大笑"的含义、通感艺术的体验等,引导学生感受这篇小说的语言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魅力;同时,在课始、课中、课末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拓展,从读一篇文章到读一本书,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这样的阅读课堂,堪称经典的阅读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本课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陶冶情操.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练读、演读,并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7):5-6
文学名著就是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且被广泛流传的反映客观现实的文字作品。名著导读的基本思路:确定书目、进行通告、设计导读、品味赏读、交流提升、实践拓展等。名著导读的几种基本课型有:引读课、读中推进课、交流提升课、重读课等。当下所述的名师导读课的几种课型,无论哪一种,都对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我们老师也深读细读,并尊重孩子的个性化阅读,但又要做好有效的课堂和课外管理,争取家长的支持,一并加入国家的整体阅读中来,培养孩子们读书的习惯,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在阅读领域提出了“……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具体要求,通过具体的分析、感悟、吸收语言这个过程,实现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目的。品味语言的方法之一是品读。品读就是品评阅读,它比一般意义上的阅读要求更高,是一项融感知、领悟、消化、吸收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品读就是品与读的结合。在读中品,在品中读,方能渐人佳境,  相似文献   

17.
正专题,是教师在充分研读名著文本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名著结构、思想内容、语言特色、人物形象、文化符号等方面对名著进行解剖的角度。导读,意思是对读书给予引导。读的"书",在这里限定为中外名著,又特别以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规定的学生阅读名著为核心。专题导读课的课型设计,按现在比较成熟的做法可以分为"读前导""读中导""读后导"三类,因学生的阅读度的不同,它们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以读为本"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悦读,从而产生审美愉悦,促使人格的升华。本文从以境诱读、以法导读等入手,实现"读中感悟"、"读中激趣",以期共享。  相似文献   

19.
长篇文学作品,要"让"学生阅读,"让"学生鉴赏。"导读单"设计要求"刚性与弹性"相结合,使其成为学生阅读长篇文学的向导,让学生乐读。"导读单"设计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究问题,不断提升阅读效率;从文学角度出发,围绕背景设计,让学生走近文学大师;从赏析人物和景物描写入手,提高审美情趣,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导读单设计,读写结合,拓展延伸,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学生活读。导之得法,才能读得有效,长篇文学作品《呼兰河传》导读单,让学生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让阅读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20.
适合年级四年级。教学理念导读课一般是在学生阅读这本书之前进行的。导读课有别于单纯意义上的"推荐课"。推荐主要是单向的信息输出,而导读是分享与引领。所以导读课并非一味地让学生听老师讲,而是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分享读书带来的快乐。导读课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对读物产生亲近感,引发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