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现今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环境下,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更应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手段。因此,针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生态道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影下,加强地理道德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地理道德教育,包括人口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资源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及其他方面的地理道德教育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张义  程恋婷  曹绍平 《文教资料》2014,(21):122-123
本文探讨了西部地区的农民环境道德教育。西部生态重建与滞后的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开展西部地区农民环境道德教育,为加强该地区农民环境道德教育,可通过以下路径实施:加大环境道德观念的宣传力度;完善西部农村地区农民环境道德教育平台;寓环境道德教育于西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树立农村环境道德典范,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感召力和引导力;加强西部地区农民环境道德教育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强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道德意识是环境道德原则、规范等的内化,是在人的思想意识中形成的稳定的、持久的按照环境道德价值观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思想和观念。加强环境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强化环境道德意识。增强环境道德价值观念,发挥环境道德意识对人行为的规范、约束和调节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结合法治教育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环境道德意识是环境道德原则、规范等的内化,是在人的思想意识中形成的稳定的、持久的按照环境道德价值观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思想和观念。加强环境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强化环境道德意识,增强环境道德价值观念,发挥环境道德意识对人行为的规范、约束和调节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结合法治教育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全球环境危机和大学生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道德缺失,指出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是解决全球环境危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美丽中国”和“美丽校园”的迫切需要,分析了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生态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进自我人格品性和精神境界的升华。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他们的生态道德认识,培育生态道德良心,培养生态道德情感,使大学生做生态道德的实践者、宣传者和推动者,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浓郁的实施生态道德教育工程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生态道德教育是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林业院校必须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文章论述了林业院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提出了加强林业院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和谐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基础和资源保障。生态和谐的实现离不开环境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的过程包含了五个基本的环节,即环境道德认知、环境道德情感、环境道德信念、环境道德意志和环境道德行为。环境道德教育是提高人类环境道德素质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生态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贾荣荣  曹顺仙 《文教资料》2014,(8):162-163,169
生态文明建设时期,要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帮助人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生态道德情感,养成生态道德行为习惯。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内容。文章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可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根据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现状中的问题,探索提高生态道德教育实效的途径,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作为大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文明生态观的构建要从转变生态观念、培养环境道德情感、强化环境道德责任、注重行为指导、环境道德原则的确立等几方面入手,以满足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德育是一种新德育观,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文章立足于我国的生态现实,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对开展高校生态德育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及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由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漠视而产生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为了实现真正的和谐社会,避免重蹈覆辙,生态环境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生态风险本质上都是人为的。生态风险形势越来越严峻,主要是由于人类在错误的伦理价值与文化观念引导下的错误行为造成的。有效地防范生态风险,需要我们从工业文明的末端治理模式向生态文明的生态综合治理模式转变,注重观念创新和消费方式的变革。我们应该在全社会进行生态启蒙,加强环境教育,提升公众生态意识,提高公众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尤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建设一套科学合理的环境伦理规范和运行有效的道德约束机制,促进人们实现生产方式生态化和生活方式绿色化。  相似文献   

16.
建设生态文明和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培养现代人的生态伦理意识为前提。学校应把生态德育融入到传统德育体系中。通过对河南省6所高校2000名学生生态意识现状的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生态德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促进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政府一般是处在主导地位和能够发挥出宏观调控的关键性作用的。由于区际产业转移是利弊共存的,由于实践中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愿望、且也是政府理应承担的重要的责任;因而在促进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政府除应担负起相应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政策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诚信责任外,还应在生态责任和环境责任方面有所作为;否则,政府的作用与责任不仅会大打折扣,而且产业转移的内在积极影响也必将会受到极大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生态文明一直是我党科学执政的价值导向,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人才。高校是我国培养德才兼备的生态文明建设者的主阵地。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观教育,培养具有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较强的生态责任意识和全球生态大局观念的人才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职能。如何从经费筹集、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师资与教材建设等方面为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保障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生态道德是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素养要求,也是面对当今生态危机的不二选择,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精英,不仅仅要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同时生态道德素养是必不可缺的,而现实情况下,高校学生的生态道德素养不高,这对于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