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语体,其语体风格便随之而异。在翻译中,译者应尽量使译文的语体风格与原文一致,使原文的风格特点和思想内容得以再现。本文从分析语体的种类着手,并进一步从五个层面说明表现语体风格的要素,从而帮助译者在翻译中更好地把握语体风格的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散文是一种具有弹性力度的文体,散文翻译的难度众人皆知。从长句的翻译、转笔的处理和同级词汇的翻译三个角度针对译文的语体选择展开讨论,分析译者如何恰当定位母语语体,从而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文体风格的积极举措,以期对散文这一特定文体的翻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作为英国著名哲学家贝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散文中的一本名著,被视为人类获得幸福的指南与向导。该书因中国杰出翻译家傅雷先生的精湛翻译而大放异彩。本文选择The Conquest of Happines的傅雷译本对译者主体性进行探析,认为译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源文本的选择和译文的再创造方面,包括译者弁言、译文中的注释和译文语体等。  相似文献   

4.
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作为英国著名哲学家贝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散文中的一本名著,被视为人类获得幸福的指南与向导。该书因中国杰出翻译家傅雷先生的精湛翻译而大放异彩。本文选择The Conquest of Happines的傅雷译本对译者主体性进行探析,认为译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源文本的选择和译文的再创造方面,包括译者弁言、译文中的注释和译文语体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词汇方面探讨儿童语体风格英译汉的技巧与方法,指出译者必须遵循“信、达、切”的翻译标准,使英汉翻译中利用词汇扩大、叠音词、俚语和拟声词等手段显示译文的儿童语体风格;还论述了儿童语体风格技巧的运用是翻译标准“信、达、切”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功能对等的翻译要寻求原文同译文在语义上的最切近和语体上的自然对等。旅游文本的翻译注重文化的交际和传播,在旅游文本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到译文的功效。本文主要分析了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原理,结合甘孜州旅游文本的功能特点,探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作为甘孜州旅游文本翻译指导理论的可行性,提出了译文行文自然,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语义优先,自然对等和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反应相似的三大翻译原则及标准,并采用释义、类比和改译三大具体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语境是翻译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在寻求翻译对等的过程中,译者应该把握语境以取得能够与原文产生同样效果的译文表达。本文从语义及语体两个方面讨论了语境分析在对等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翻译过程中误读的研究使视点集中在翻译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译者及译文读者上.关联理论的语境观和目的论为研究误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根据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误读特点,误读可以分为:译者为实现译文特殊的政治、道德、话语权利目的而对原文进行的有意误读以及译文读者处于二级交际情景下对译文的无意误读.  相似文献   

9.
本文深入地对比分析了两种语言风格和语体色彩迥乎不同的译文,总结出译者要遵循翻译之基本原则——功能对等,即忠实地再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语体风格,尽可能重现原文的神韵之美,同时还分析了语体色彩应与所选语言材料的选词用句、句法结构、修辞手段以及谋篇布局等方面保持协调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语境因素与人物语体风格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翻译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再现人物语体风格,译者应当积极深入地考察相关语境因素。从语境出发,才可能在译文中创造出活的个人语言,其风格才会与说话人身份相匹配。话语翻译应从话语的语境出发,尽力避免翻译过程中只见文字不见人的做法。这对戏剧、电影、小说等对话含量大的文学作品的翻译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体风格的同一问题是翻译修辞中的难点问题,对英汉翻译中应注意的一些语言现象和表达技巧的运用问题进行有益的研究与探讨,是取得较好翻译效果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2.
译文检验是翻译学理论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其概念而言,翻译标准的内涵包含并大于译文检验,并为译文检验提供依据.翻译检验标准的制定遵循以下发展趋势: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跨学科研究相结合,有时不仅跨一个学科,甚至要跨多个学科;不同文体检验标准区别对待.在制定具体微观标准时还要考虑以下因素:要以检验任务的目标为导向;对不同文体的检验“方面”要有差异;各个“方面”所占权重也要有所不同,区别对待;对译者、读者进行细分最终来完成一份译文检验标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汉魏至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是中国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翻译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佛教发源于印度,通过佛经翻译在中国发扬光大,成了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佛经文学的传播不仅给汉语言带来了新语汇、新文体,也极大地拓宽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灵感和想象力,在题材、内容、意境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平行文本概念及其相关性,在探讨平行文本与翻译实践关系的基础上,佐以具体的非文学翻译实例,提出在非文学翻译实践中平行文本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译者专业知识的缺乏,能够有效地改善译文的表达与文体风格,能够显性地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法国,作为诗人的雨果家喻户晓,然后才是戏剧家和小说家.这种认识符合其创作实际.而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他首先是一个小说家,其次才是戏剧家和诗人.导致这种误读的因素有:不同文学体裁在翻译时的语言难易程度,社会历史的需要和文学接受心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effects of new technology on writing by assessing whether or not people's writing styles and ways of thinking change when new technologies are introduced. The writing styles of the three authors, prolific writers in their own fields, were assessed by comparing materials written by each author over a thirty-year period. During this time there were, for each author, great changes in the ways that they used new technology to help them to write. Nonetheles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though the writing styles of each author differed from each other, their individual styles were remarkably consistent over time. These results thus suggest that although the new technologies may change the ways that individual writers work, they do not alter the styles of their resulting products.  相似文献   

17.
以某大学的298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Ely的模糊容忍度调查量表(SLTAS)(1995)为主要测试工具,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得出:不同语言水平的英语学习者的模糊容忍度存在显著差异.高语言水平学习者的模糊容忍度比低语言水平学习者的模糊容忍度要高,在阅读、写作、口语、听力、语音、猜词意方面,高语言水平学习者的模糊容忍度明显高于低语言水平学习者.然而在语法、翻译和词汇方面没有发现显著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相似文献   

18.
文体分类影响到应用文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发展。改变其分类混乱的现状 ,首先应以现代写作理论体系的结构 ,规范应用文的内涵和外延。应用文是实用文的一个种属 ,特指机关、团体和个人处理事务、沟通关系所惯用的各类文章。直接应用性是其基本功能 ,据此可分为公用文书和私用文书两大类。依照性质和使用范围 ,各种具体应用的文体都可以分别归于法定公文、一般事务公文、行业专用文书和日常应用文书四种。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文体写作能力的提高,基础写作理论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阅读和欣赏却是各类文体写作能力的第一步。阅读和欣赏是认识文体的首要环节,是文体感性知识得以积累的前提。写作理论的运用必须在阅读和欣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阅读和欣赏不仅是各类文体写作的归宿,更是各类文体写作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从主张文学反应社会,抒发真情实感;文如行云流水,刻画入木三分;注重风格多样性三个方面分析了苏轼文学思想与创作风格的特点.指出了其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