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之晔 《钓鱼》2007,(11X):24-25
钓鱼是以饵谋鱼。鱼在水下怎么咬钩,我们看不见.所以选准了钓饵就等着“羽沉知食驶”了。然而.鱼能把浮子拽下去,也能把它抬起来,还能连续和断续的摇晃颠簸。浮子客观地反应了鱼对钓饵的亲近性,但有时候也会弄虚作假,所以认识钓饵要同线组、浮标结合起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泡沫材料有质轻质软、浮力大等特点,在垂钓中有广泛的应用。作钓饵使用在野外很容易找到经长时间风吹日晒后已龟裂的泡沫材料,这种老化的泡沫材料中易抠出泡沫小球,用这种泡沫小球作钓饵采取动态钓法易钓获餐鲦和翘嘴鱼白等鱼。作浮子使用在用海竿做窝钓时,利用对岸固定参照物可以确定钓点的左右距离,但远近距离不好把握。这是可以用小筏把诱饵投下后,再投下两支泡沫材料浮子,用细绳或废旧钓线系紧浮子,其长度略大于水深,另一端系一石头,将两只浮子投放在窝点两边1 ̄2米处,让窝点位于两浮子中间,这样投竿时不会出现大的偏差。作绕线板使用将…  相似文献   

3.
钓饵的学问深不见底,但也有一眼就看穿的。比如商品饵,同样品牌在高手手里,可以不变应万变,再滑的鱼都能钓上来;换一个人连装钩都装不起来,勉强搓到钩上,抛钩时半途就掉了。再如钓鲫鱼,这个说冬天要腥,夏天要香,试了一回到也相信了,但下次还是这个塘,鱼不吃腥改吃香了。所以钓饵这东西是没准的,高手之所以带那么多瓶瓶罐罐其实也是弄不懂。能不能有一种任人变化的钓饵,只要带了它不管什么鱼都能钓?我曾用过日本和台湾省生产的“万能饵”,但并不万能,只对鲤鱼、鲫鱼有效。退一步说,没有万能饵,有没有一种能让钓手自由发挥、体现经验和智慧的…  相似文献   

4.
管察 《钓鱼》2013,(17):12-14
传统钓鱼几千年,都是饵内藏钩,用鱼类熟悉的食物将钩包装起来。鱼不咬钩首先想到的是钓饵,味、形、色欠佳或露尖了,之后才考虑线组,钩大了、浮小了、坠重了、线粗了等等。以二力平衡为基础的"台钓"虽同样关注钓饵和线组,但不是孤立的,而是把钓饵、线组及其运动结合在一起,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鱼类的咬钩行为。  相似文献   

5.
在底坠钓组中,鱼咬钩所引起的浮标沉浮与钓饵的重量无关。如果减轻坠重,或用大浮标使钩悬离水底,则饵重的最大值必须小于浮标的浮力和上浮力,超过这个值,浮标沉入水下就失去了标志鱼钩状态的作用。悬坠钓组的不同在于,饵重及其状态对钓组的影响有多种表达形式,其引起的微妙变化用传统尺度无法衡量。浮标与钓饵学会钓鱼不难。比如底坠钓组,抛钩后坠钩沉底,看不见浮子是因为水线太长了,移动浮子到部分沉入水下,部分浮于水面,再装上饵,然后据浮子浮沉状态判断咬钩。至于饵的大小是否合适,实践多了就不喻自明了。悬坠钓组也一样,空钩离底调4目,…  相似文献   

6.
软饵     
张炎冰 《钓鱼》2011,(18):21-21
用商品饵做钓饵,制作简单,只须按包装袋上标明的饵水比兑水,然后搅拌、存月艮就能搓到钩上。可是饵大了鱼吸不进嘴、硬了又会挡口,就是鱼吸进了嘴也会吐出来,所以“台钓”要求钓饵“软如耳垂”,入水后3分钟内不会溶化。  相似文献   

7.
宿含雨 《钓鱼》2008,(19):14-15
钓鱼的第一步是找底,先得知道水有多深,然后才是打窝。底坠钓组找底简单,坠重,只要没有水草和障碍物,任何位置都能到底。抛钩,浮子沉得看不见就往上移;漂着不往下沉,往下移,一般上下推移3次就能找到底了。悬坠钓组是先调标,后找底,能不能精确找底决定于浮标的调和钓饵重量。  相似文献   

8.
吴芜 《钓鱼》2010,(12):10-11
自钓鱼比赛放弃“单尾大”之后,竞技钓鱼主要是凭软实力说话。即在线组、浮标、操作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如何按鱼情调整钓饵成了取胜关键。所谓拿鱼说话,其实就是拼钓饵。可是钓饵是看得明白,用得糊涂,一样的配方在甲能连续上鱼,在乙却是十竿八空,所以光靠软实力是不够的,还得有硬实力。  相似文献   

9.
张炎冰 《钓鱼》2004,(19):36-36
有人说钓鱼比赛都是拚钓饵。在我接触的钓鱼人中,把钓饵视为秘技,赢了是钓饵对路,输了是钓饵没有人家的好.可是我看你用的都是普通钓饵,没有玄虚,没有故意做作,这里边是不是也有一般人看不出来的秘密呢?  相似文献   

10.
铁花 《钓鱼》2007,(9X):46-48
题记:鱼儿种类繁多,胃口不一,因此钓饵也就五花八门起来。无论是香的、臭的、鲜艳的、单一的、活的、死的等等,不同的钓饵总会赢得不同鱼儿的"欢心"。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鱼儿最为喜爱的钓饵,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王志运 《中国钓鱼》2000,(11):11-12
一、诱鱼的几种方法 1.钓饵代诱饵法(即是钓饵窝儿)。垂钓时不需专门打窝,当钓饵用面饵时(颗粒料用塘水泡开后,加适量面探合成团,要松软一些,其他面饵也可),双钩挂饵,一个似大红枣大小,一个似小枣大小,投向钓点即成。因为提竿没有上鱼,钓饵就脱落河(塘)底,再甩竿时又会有钓饵甩落,这些钓饵自然就形成了窝子,鱼儿就会光顾,向窝子聚拢起来。 此法,钓饵与诱饵相同,鱼儿会形成“受食”惯性,无形中起到了麻痹鱼的作用,容易“上当”而被钓上来。 2.钓饵外包诱饵法(即捏饵诱饵法)。是在手竿钓饵外面再捏上一块沉底即…  相似文献   

12.
张世才 《钓鱼》2011,(8):46-47
蚕豆,在重庆地区叫葫豆,把它打磨成粉末作钓饵,钓鲫鱼上钓率极高,乃钓鲫鱼的上乘钓饵。因蚕豆粉具有浓厚的生豆气味,加上鲫鱼的嗅觉灵敏,所以,很快就会招来鲫鱼"进餐",且久留不会游走。  相似文献   

13.
吴隆德 《垂钓》2005,5(5):33-33
如果能将钓饵和诱饵有效地统一起来,形成诱钓组合的优势效应。收获一定会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14.
《钓鱼》2008,(21)
钓鱼人对鱼饵的认识是直观的,很朴素。比如鱼塘喂颗粒饲料就有了原塘颗粒,但怎么装钩却要结合钓组。底坠在颗粒上加个橡皮圈,不然没法装钩;悬坠把颗粒湿水,泡软了,捏碎了,再加拉丝粉形成网络就有了持钩性。用颗粒饲料是因为鱼吃惯了,认这个——性质使然。底坠钩卧底,饵化了浮子没有反应,对钓饵的要求是持钩性第一,饵硬一点没关系;悬坠用浮标表达鱼饵重量的变化,可以从调和钓的"目"推断钩是卧底、触底还是离底,持钩性是调整鱼饵状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空军训练营     
《垂钓》2021,(2)
提问:请问用菜籽饼怎样做钓饵和窝饵?回答:用菜籽饼做钓饵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海竿翻板钩钓饵,一种是手竿钓饵。做翻板钩钓饵时,要把菜籽饼切割成五六厘米见方的饼板,中间钻孔即可;做手竿钓饵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钩子的大小,把菜籽饼切割成小长条形,然后套上橡皮筋皮套,类似于我们使用的颗粒钓饵;另一种形式就是把菜籽饼浸水溶散,再加入其他面饵、粘合剂,调整到理想状态,当搓饵使用。也有人在散饵中加菜籽饼溶散物,但加入的比例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16.
翻一翻史书,祖宗留下的用饵经验很多,很丰富。比如"芳其饵",钓饵要香;"煎燕"是把燕子的肉放在油里煎了,腥膻的动物性饵;饵装到钩上要产生"犹沉埃聚沫"的效果,用现代话说就是雾化,这样鱼才"吞之无疑"。然而,任何经验都有局限性,把几千年用饵感受归纳起来,现代钓饵有14条军规。  相似文献   

17.
"肉夹馍"是近几年冬春季节在北京地区非常流行的一种钓饵。在计价收费鱼塘使用,效果相当好。 此种饵制作起来非常简单:用袋装钓鲫饵粉料若干,掺上一定数量的红虫,然后加水和成软硬适度的面团即成。它既可做拉饵,也可当搓饵。此饵不仅具有浓郁的香味,而且营养丰富,所以诱鱼效果特别好,上鱼率非常高。 为了说明问题,下面举两个小例子:  相似文献   

18.
<正>浮漂又叫浮子,南方也叫浮标,它由漂脚、漂身,漂尾三大部分组成,细说起来还有目数、漂肩等小的组成部分。钓鱼人用浮漂钓鱼是把它立于水面上几目,通过它露出的目数,观察鱼吃饵的动作。当浮漂出现下沉、上顶等动作后,马上提竿刺鱼,完成钓鱼的一个步骤,所以说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  相似文献   

19.
严实 《钓鱼》2010,(7):14-15
钓鱼六物,竿也,纶也,浮也,沉也,钩也,饵也。其中“浮”是浮子,成书春秋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说:“譬之若钓者,鱼有大小,饵有适宜,羽有动静”,羽就是用羽毛制成的浮子,以动和静反应鱼讯。宋代庄秀裕《鸡肋篇》说得更详细:“钓丝之半系以荻梗,谓之浮子,视其没则知鱼之中钩也”,把浮子的位置、状态,反应形式都交代清楚了。  相似文献   

20.
黑鱼喜欢吃活食,凡是活的小鱼它都吃。钓黑鱼可用小杂鱼、泥鳅或昆虫作钓饵。根据黑鱼食性杂,不挑食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就地取材用黑鱼肚子做钓饵。也就是当你钓上了一条黑鱼时,就可以把钓上来的黑鱼剖开鱼腹,取出鱼肿子作钓饵。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