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6年6月,中科院向国务院呈报了“我国物理学与其它科学交叉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报告,陈至立等中央领导同志做了重要批示。为贯彻批示精神,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于同年年底成立了“物理与生命科学交叉”咨询组.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完成了“促进我国物理科学与21世纪生命科学交叉的建议”咨询报告。  相似文献   

2.
一国际合作是创建一流科研机构的助推器面对科技全球化趋势和生命科学综合交叉发展的特点,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生科院)以提升知识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国际合作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紧密围绕整体发展战略定位和重点领域前沿,以研究组、实验室及科学中心为载体,以实质性的项目合作为核心,利用生科院的整体优势,高起点地开展对外科技合作,构建起质量效益型的国际科技合作新体系,使国际科技合作成为创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重要助推器。生科院的国际合作主要是在研究所的层面开展的。但生科院做为一个整体,其实力受到…  相似文献   

3.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复旦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共同组织的“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第二次会议,于2004年12月11-12日在上海召开。出席本次会议有来自全国15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领域共30余位专家学者,研讨了如何从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相交叉的角度探讨“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这一重大前沿科学主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科学岛创建时期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奋斗历程的回顾,以及对融合发展阶段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总结,阐释了科学岛人对“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初心和使命的坚守。科学岛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依托大科学装置,以使命驱动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科学岛建制化科研之路。这些启示和思考,将激励科学岛人恪守专业领域“国家队”的使命定位,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需求和世界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开展 ,为全面推进上海地区生物学研究单位组织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及发挥整体综合优势提供了契机。 1998年中国科学院把建设上海生命科学研究基地列为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启动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上海地区八个生物学研究机构的基础上 ,以人口与健康的国家目标为主 ,瞄准国际科学前沿 ,筹建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加速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上海生命科学研究基地。 1999年 7月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两年来 ,围绕“发…  相似文献   

6.
侯剑华  王仲禹 《现代情报》2016,36(12):126-132
国际科学合作已经成为当今大科学时代开展大科学项目研究的主流科学生产方式。研究大科学项目的国际科学合作的运行模式及其特征,对我国开展大科学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由美国牵头发起的斯隆数字巡天(SDSS)项目是21世纪以来典型的大科学项目,在Web of Science平台检索依托这一项目的科学论文,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系统对这一项目的国家和机构两个层面的科学合作情况进行分析,揭示了该项目的国际科学合作中以多边交叉型合作模式、双边交互性合作模式和补充型合作模式为核心的“外、中、内”3层合作体系,总结了大科学项目国际科学合作的基本特征,为我国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合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杂志中文版特别增刊上,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蒲慕明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探讨了“大科学”和“小科学”的利弊。他说,现在西方和东方都在刮“大科学”之风,大量的研究经费投入到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计划上。中国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旭 《中国科学基金》2002,16(4):231-234
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引发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正日益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 注与重视。如何在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框架下,深入探讨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和法律 问题,以促进我国生命科学健康发展,并使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根本福祉,是生命科学家 、社会科学家、人文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根据最近举行的以“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 问题”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本文对主要报告与发言、共识与建议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2005年国内外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仍然保持着国际自然科学和高技术研究的主流与核心地位,在系统生物学、行为生物学、新药创制、转基因动植物、生物质能源方面的进展尤为引人注目。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界在2005年实现了新突破,在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学、结构生物学、植物科学和药物发现发展方面获得全方位进步,并启动了系统生物学/系统生物医学的新领域,为从2006年起实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实现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迎头赶上”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1):F0002-F0002,F0003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所。著名生物学家贝时璋院士任第一任所长,现任所长为饶子和院士。研究所现有科技人员31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5人、研究员68人。现有在学博士研究生(含硕博连读研究生)406人,在站博士后14人,访问学者110人。研究所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是:瞄准生命科学基础性、前沿性理论问题,结合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国家需求,发挥基础前沿研究和多学科交叉优势,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围绕蛋白质科学和脑与认知科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原创性研究。通过10至15年左右的努力,使研究所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并争取进入国际一流研究所行列,成为国家蛋白质科学和脑与认知科学基础研究、高技术产业化和高级人才培养的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