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孙元伟 《家教世界》2012,(11):21-24
内容简介总是让小布丁罚站的小小老师真是太"可恨"了!不就是昆虫吗?这就捉几只来给你看看!本来是要去郊外捉几只虫子吓唬小小老师的小布丁和朋友们,在穿过一个奇怪的山洞时,竟然意外变成比蚂蚁大不了多少的小人儿!  相似文献   

2.
内容简介总是让小布丁罚站的小小老师真是太"可恨"了!不就是昆虫吗?这就捉几只来给你看看!本来是要云郊外捉几只虫子吓唬小小老师的小布丁和朋友们,在穿过一个奇怪的山洞时,竟然意外变成比蚂蚁大不了多少的小人儿!平是看起来可爱的昆虫,此刻都变得巨大无比,凶神恶煞。螳螂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玩。我突发奇想,想看看蚂蚁是怎样走路的,于是我们捉来几只蚂蚁进行观察。可是我们看得眼花缭乱了,也没看出个所以然。一个同学说:“我有个好主意。”“什么好主意?快说出来呀!我们都急死了。”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学科的内容大多是学生常见的、感兴趣的、渴望了解的知识,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材料,让学生经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他们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既强能力又练本领,学会科学探究。在教学《蚂蚁》一课时,我巧妙设计,有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1让学生在捉蚂蚁中发现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下观察蚂蚁的活动情况,并通过观察蚂蚁来探索蚂蚁生活的秘密。捉一些蚂蚁留作课上观察用,但我并没有告诉学生捉蚂蚁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5.
《明清民歌时调集·山歌》中"捉"字句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民歌时调集·山歌>中有"捉"字句65个,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这些"捉"字句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描写,从"捉"字句的句法成分、句式结构、语义类型分析入手,概括出"捉"字句的句法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汇报课前活动,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   师: (课前安排了捉蚂蚁活动 )小朋友们,你们捉到了蚂蚁吗 ?是在哪里捉到的?   生:石头底下捉到的。   生:在树底下捉到的。   生:在墙角底下看到有几只蚂蚁,我跟它们一起走,看它们进到一个小洞里,就找到一根小棍去挖那个洞,结果挖到了很多蚂蚁。(生举起一只蚂蚁)老师你看,我还找到了一只长了翅膀的蚂蚁呢。 二、激发思维,提出有关蚂蚁的问题   师:这个小朋友发现了一只长了翅膀的蚂蚁,其他小朋友,请你们说说捉蚂蚁的时候有什么发现,也可以说说,关于蚂蚁你想知道一些…  相似文献   

7.
“认识蚂蚁”是幼儿园春季最常见的主题活动。几乎每一位老师都有过在温暖的阳光下带领孩子看蚂蚁、捉蚂蚁、研究蚂蚁的经验。很多孩子也因此知道蚂蚁是6条腿、有触角,而且画过蚂蚁、听过蚂蚁搬豆的故事……然而,经历了这样看似热热闹闹、丰富多彩的活动之后,孩子们又真正收获了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蚂蚁和蚜虫是共生关系.蚂蚁喜欢吸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它们便用触角轻轻触动蚜虫的尾部,蚜虫身体发痒就会分泌出"蜜露"来.蚂蚁深知,只要有蚜虫,它们就有"蜜露"喝,因此为防止蚜虫被天敌瓢虫捕食,它们就本能地把蚜虫团团围住,甚至成群结队地抬着蚜虫去吃树叶.蚂蚁并不是真爱蚜虫,而是深谙"唇亡齿寒"的道理.  相似文献   

9.
正从前,有一只可爱的小青蛙,住在美丽的小池塘里。他每天都快快乐乐地唱歌,玩耍,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一天早上,小青蛙像往常一样在池塘里玩耍嬉戏,捉害虫吃。突然,他看见岸上有一只蚂蚁正愁眉苦脸地坐在石头上。小青蛙一蹦一跳地跑过去问:"蚂蚁先生,你为什么一动不动,苦着脸坐在这里啊?"蚂蚁回答:"明天就要下雨了,我找不到舒适的地  相似文献   

10.
教科书上"探究蚂蚁的通讯"是这样引出要探究的问题:"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都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地点.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呢?"平时学生就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所以对此非常感兴趣,纷纷提出了自己对蚂蚁感兴趣的问题:蚂蚁的"家"是什么样的?蚂蚁是不是和蜜蜂一样有"头领"?……于是引导学生课下通过上网下载、查阅书刊和询问家长等方式来搜集相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想必每个人都曾听过,甚至亲眼看过"蚂蚁运食"的情景,那你的感受如何呢?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经历和感受吧.那天百无聊赖的我在院子里寻觅好玩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想必每个人都曾听过,甚至亲眼看过"蚂蚁运食"的情景,那你的感受如何呢?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经历和感受吧.那天百无聊赖的我在院子里寻觅好玩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林革  顾小平 《初中生》2004,(34):22-24
[面试题]一个正三角形的每一个角各有一只蚂蚁.每只蚂蚁开始朝另一只蚂蚁做直线运动,目标角是随机选择的.蚂蚁不相撞的概率是多少?  相似文献   

14.
华惠伦 《科技文萃》2005,(3):146-150
早在1亿年前,地球上已经出现了蚂蚁,它们和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期.然而,硕大无朋的恐龙灭绝了,小小的蚂蚁却一直繁衍至今.蚂蚁不仅出现得早,而且种类多,目前已发现11000多种蚂蚁.科学家推测,全世界蚂蚁的种数应该在15000种左右,还有近400种未被发现.此外,蚂蚁无处不在,除了永远冰封的南极和北极、极寒的山顶以及少数几个岛屿之外,世界各大陆上都有蚂蚁的踪迹.  相似文献   

15.
解救公螳螂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在门外草丛里捉了两只螳螂,把它们带回家养在丝瓜叶上。我经常给它们捉蚂蚁和苍蝇吃,它们自己也捉丝瓜叶上的小虫吃。 到了秋天,两只小螳螂变成了两只大螳螂。爸爸告诉我,这是一公一母。有一天,我正在给它们捉蚂蚁吃,忽然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间流传着不少与老鼠有关的谚语和俚语,如"多鸣之猫,捕鼠必少"、"大猫头,老鼠尾"、"老鼠看仓,看得精光"、"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小老鼠捉光,大老鼠惊慌"、"猫咬猫,老鼠笑",等等.这些谚语语言朴实,寓意深刻,读来颇具韵味.在日语中和动物有关的谚语、俚语也有很多,但是与老鼠有关的似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今年是鼠年,笔者特意整理了一些日语中与鼠有关的谚语、俚语来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7.
迟寒 《中学生电脑》2022,(1):100-101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宋代诗人叶绍翁在怀乡诗《夜书所见》里描绘了儿童提着夜灯捉蟋蟀的画面,活灵活现.夜幕降临,室外秋风瑟瑟,孩子们却不知疲倦地在土地里、沟渠边、草丛中寻找蟋蟀的踪迹,让诗人不禁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趣事. "促织"就是蟋蟀的名字,它还被称为蛐蛐、秋虫等等.在古代,捉蟋蟀、斗蟋蟀是儿童和成年人都喜...  相似文献   

18.
我要试蚂蚁的认路本领,就做了一个试验:我捉来一只大蚂蚁,把它放在门前的烂泥地上,用一个大圆竹筒罩住它,只让它看见天空,这只蚂蚁仍然能准确地认准方向;后来我们又用一块黑布盖在竹筒上,过了一会揭开竹筒蚂蚁就慌乱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过程1.凭借想像,说说、画画蚂蚁师:蚂蚁是大家都熟悉的小动物,关于蚂蚁,你知道它的哪些事情呢?生:蚂蚁有黑色、棕色、黄色的,有大蚂蚁、小蚂蚁。生:蚂蚁的颜色有好多种,我在网上看到的。生:蚂蚁的爬行速度很快。生:蚂蚁的种类很多,我查阅资料,知道蚂蚁大约有  相似文献   

20.
上一小块双面胶。要捉蚂蚁时,捏住竹片的末端,将贴有双面胶的塑料片对准蚂蚁轻轻压一下,就会将蚂蚁粘住。由于薄塑料片又软又薄,保证了压在蚂蚁身上力量很小,因而只能将蚂蚁轻轻的粘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