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文化:数字图书馆理念构建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文属性是图书馆“与生俱来”的本质规定。人文化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本理念。本文从对图书馆的人文传统与技术传统的认识出发,指出了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考虑的人文化问题,并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即信息挖掘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智能化用户界面、检索操作与提供检索结果的可视化等。  相似文献   

2.
西部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鑫 《兰台世界》2008,(1):63-64
文章分析了西部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指出西部图书馆应改变以馆藏为中心的传统服务模式,建立多元化、个性化、一体化的信息服务模式,并对此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文献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其工作模式将发生重大的转变.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文献信息数字化对图书馆的影响.面对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工作人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网格的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信息建设模式的差异所引发的异构平台互操作问题成为制约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信息共享与信息服务的瓶颈。而信息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则为图书馆领域互操作环境的建立、资源的全面共享和“全军院校一个馆”目标的真正实现构筑了可靠的平台。基于信息网格的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统一检索”服务、“虚拟协同”服务和“知识增值”服务,大幅度提升了其原有信息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给图书馆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正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处置馆藏文献时,从“以藏为主,以管为中心”的观念中彻底解放出来,树立“以用为主,以读者为中心”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在1996年召开的第62届IELA大会上,费孝通先生发表演讲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的突破,图书馆已逐渐走出地域的限制,向全球一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图书馆传统的服务观念、服务方式将得到彻底的改变,大多数图书馆的发展战略是强调信息的存取而不是馆藏本身,考察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不仅是考察馆藏的质量,更要考察利用信息资源的电子信息服务能力,用户期待的是更准确、更及时、更多的信息服务,而不仅局限于利用馆藏。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全球信息将进入“一体化”服务的今天,无论是地方图书馆,还是军队系统图书馆,都将面临时代变革所带来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军地图书馆在办馆思想、教育职能、服务对象及馆藏资料等方面各具特色和风格。文章就军地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数字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使得其职能、馆藏结构、献信息服务等方面得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成立于1955年10月,曾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西北分馆,2002年院省合作后挂牌为甘肃省科技图书馆,2004年设立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第一个镜像站点。中心成立50年来,立足西北,服务全国,作为国家专业信息中心和西北地区中心科技图书馆,锐意改革,实现了信息服务、内容、方式、方法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整体实现着从传统图书馆到信息港再到思想库和知识库的转变;通过深入实施“信息技术带动战略”、“人才兴馆战略”和“国际化发展战略”,推进信息资源建设,突出信息开发与传播能力,初步建成了资源环境科学数字图书馆,为本地区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在服务科技、创新研究、服务西部大开发、科学决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数字图书馆如何继承传统图书馆的原始馆藏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在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的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数字图书馆如何继承传统图书馆的原始馆藏.本文着重讨论和分析了选择原始馆藏数字化范围的五种方式,指出每种方式的利与弊,得出了要将其中几种方式有机地结合使用才能达到高质量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将移动通信技术和图书馆信息服务结合起来,引入移动文献信息服务的概念,并讨论其功能、技术构架及实施的可行性,为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构成及其发布方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数字图书馆不是一个机构,而是一个概念,它是一种环境,将收藏、服务、人结合起来以支持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产生、传播、利用、保管的全过程。“收藏”(collections)数据化是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或本体,图书馆因而应最大限度地摆脱文献形式的束缚,直接对馆藏信息包括本馆通过网络所能获取的数字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以及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将所处理后的数字信息通过多种电子方式发布。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是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的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开发、组织的活动。当前对馆藏文献数字化和获取网上信息,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主导型数字图书馆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十几年来,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发展,将形成数字图书馆三种主流模式,即特种馆藏型模式。服务主导型模式和商用文献型模式。服务主导型数字图书馆的体系结构以三种主要数字化资源为基础,由统一信息访问平台,网上参考咨询(VRD)平台为两翼组成。统一信息访问平台主要解决异构平台的信息资源检索。向用户提供方便检索的统一界面,提供不同数字图书馆的互操作;网上参考咨询平台主要解决用户在访问数字图书馆时的疑问。这两个平台对一个实用的数字图书馆是不可缺少的,在系统结构上有些是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15.
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构建数字图书馆实体信息资源的核心。所谓馆藏文献数字化,是指图书馆利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等手段,将馆藏印刷文献、缩微文献、视听文献等传统介质的文献,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编码的数字化信息的工作。在模拟文献信息转换成为数字信息的过程中,图书馆是否有权对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转化?数字化权是否是版权人的专有权?是否需要获得版权人的授权许可?这一系列问题都必须加以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16.
论复合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复合图书馆既是图书馆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又是未来图书馆存在的主体形态。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复合图书馆时代。而高校图书馆由于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故应率先走上复合图书馆建设的道路。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上应以纸质文献为主,注重馆藏积累;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应注重实用,讲求效益;在突出特色的同时注重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的著作权保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以收集、加工、整理、传递纸介质文献的读者服务的传统图书馆正在向以贮存、传输电子信息为主的数字图书馆转变。传统的模拟信息必须经过数字化处理后,才能在信息公路上传输。因此,世界各国图书馆都加快了馆藏文献数字化处理工作的步伐,在我国许多大图书馆也正在积极付诸实施。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该怎样定性呢?是否有悖于我国的著作权法?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即为我著作权法所称的复制行为,因文献数字化产生的法律关系应由《著作权法》来规范和调整;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将根据数字化的目的和行为的不同,适用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使用”的规定,受著作权法的制约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电子文献信息服务,是指文献信息机构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用户(或读者)提供馆藏电子文献信息和远程电子信息的一种服务方式。其主体是文献信息机构,其重要的技术支撑为形形色色的电子图书馆,包括自建的电子图书馆,也包括其它可以利用网络广泛利用的远程电子图书馆和其它电子信息源等。  本文应用典型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科学方法对电子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及其效益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文章界定了“电子文献信息服务”、“文献信息机构”、“电子图书馆”等概念,指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并在…  相似文献   

19.
"隐形Web"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Invisible Web中具有高质量的信息内容,它们覆盖多个主题领域,并且这些数据通常又是采用数据库来管理的,用户检索其中的信息时可以得到较高的“检全率”和“检准率”,因此,学术图书馆应该将Invisible Web作为重要的信息源。本文主要讨论学术图书馆利用Invisible Web的方法,诸如利用网上备种现成的“隐形Web”网关、根据本馆的馆藏发展政策建立恰当的Subject Gateway、开发新的信息抽取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以欧洲数字图书馆、博物馆与档案馆一体化组织Europeana的《Europeana2011一2015战略规划》为例,解读了国外图书馆服务领域所呈现的信息整合模式新态势,以期为我国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提供积极有效的借鉴,从而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