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苏淤泥质潮滩湿地互花米草扩张对湿地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聪  刘红玉 《资源科学》2014,36(11):2413-2422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结合盐城自然保护区典型区域潮滩湿地的区域特点,通过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聚集度指数、分布质心和转移矩阵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1996-2010年的14年间盐城潮滩湿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沼泽景观的时空动态及其对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城潮滩湿地互花米草沼泽分布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1996-2010年,面积增长了2 661.74hm2,年均增长177.45hm2,增幅215.42%,年均变化率14.36%;2空间上,潮滩湿地上的互花米草斑块质心总体向海偏移。其中,1996-2006年,年均向海移动110.96m/a;2006-2010年,年均向海移动74.97m/a;3受互花米草扩张影响,研究区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互花米草生长不仅抑制了本地湿地植被的自然增长,而且还改变着湿地植被景观的组成、结构和潮滩湿地景观系统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澳大利亚博物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澳大利亚金伯利海岸的偏远海岛上考察期间,发现了一种新的蜗牛。它们与普通蜗牛一样,拥有一个外売,但奇怪的是,它们的外壳上居然长着毛发,这与普通蜗牛光滑的外壳迥异。这些奇怪的毛发到底是做  相似文献   

3.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人们可能对花园里的蜗牛并不抱太多的期望,但事实上这些小家伙却能成为“活电池”!美国克拉克森大学的埃维耿尼一卡兹(Evgeny Katz)和他带领的研究小组首次成功地将一个生物燃料电池植入一个蜗牛体内,使它在生命残留的几个月里产生电能。  相似文献   

4.
外来物种互花米草挤占本土动植物生存空间,导致潮间带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生态服务功能降低,因此,亟须遏制互花米草在我国滨海地区快速扩张的势头。文章介绍了互花米草入侵我国的概况及其造成的主要生态危害,提出了“生态危害评估—分区有效控制—监测预警”的互花米草防控理念,并对国内外互花米草治理技术和我国互花米草治理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不同治理技术各有优缺点,把不同技术配合使用的综合治理技术通常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截至2023年6月初,我国实施近200项互花米草防治项目,治理成本多数低于60 000元/公顷。未来应着重研究:(1)防与控相结合,建立互花米草防治长效机制;(2)优化综合治理技术,加强专业机械设备研发;(3)加强对治理效果及治理工程对环境和生物影响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创新动态     
国内动态福建兴华农林高新技术研究所和罗源县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共同研究的“滩涂米草除控剂”解决了滩涂互花米草因一天逢两次涨潮而无法彻底根除的国际性难题。滩涂互花米草俗称“大米草”,原产于北美大西洋沿岸,因其具有促淤造陆、固土绿化等作用,我国于1980年10月在福建罗  相似文献   

6.
“老鹤高飞,一支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寥寥三字“戴屋行”,将蜗牛的体态和习性,刻划得十分科学而贴切。蜗牛属腹足纲软体爬行动物,其家族是很庞大的,据调查,全世界的种类约有3.5万种。我们常见的蜗牛。头上生有两对触角,靠后一对顶端长有眼睛,腹部有无数扁平的“脚”,爬行缓慢,壳略呈扁圆形、球形或椭圆形,黄褐色,有螺旋纹,有的地区也叫它“水牛”。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08,(1):4-5
要想把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斩草除根是个难题。华东师范大学近期宣布,张利权教授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已成功研发了治理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的新技术——“刈割和水位控制方法”综合物理控制技术,而且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8.
科技情报站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蜗牛在爬行的时候就会充分利用同伴们的帮助。蜗牛分泌的黏液能够让它们很轻松地爬到很高的地方。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当一只蜗牛沿着其他蜗牛分泌的黏液前进时,能够节省很多的力气。  相似文献   

9.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5月4日中午顺利返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4月17日发射升空时,携带了包括老鼠、鱼类、蜗牛和蟋蟀等共2000多个动物。在为期16天的太空飞行期间,宇航员们利用自己和动物进行了一系列旨在研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生物学实验,以便  相似文献   

10.
琐谈蜗牛     
苏东坡《蜗牛》诗云:“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这是在1100年前对蜗牛的形象描述。蜗牛是单壳体的软体动物,其壳壁较薄。当外界环境条件不宜(即寒冷或干旱)时,能分泌出一种和壳口同形的乳白色、半粘液状的膜,并逐渐变硬,用以封闭壳口,称为“膜厣”。据观察,蜗牛的爬行速度缓慢,全速疾爬的最高速度为8.5米/小时,按这个速度计算,需要5天才能走完1公里的路程。为了保护自己细嫩的足皮,蜗牛在爬行时会分泌一种粘质腥涎液,在粗糙的表面上“建造”一条光滑的“公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下午,我们生物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蜗牛力气有多大”的有趣实验。事先我们捉来十几只小蜗牛,仔细观察这种小小的软体动物。它有一对漂亮的触角,球形的硬壳呈黄褐色,上面还有白色的螺旋纹呢。它的身躯软软的,看起来真有点弱不禁风,它能有多大力气呢?这是我们迫切想知道的。我们随机取了其中两只,分别编上“1”、“2”的号码,再分别称出它们的体重。先测试的是“1”号蜗牛,它体重1.7克。我们把棉线一头挂在蜗牛的外壳上,另一头拴上一枚10克的砝码。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它放在一块透明的玻点评:做个实验来测试一下蜗牛的力量有多大,这确实…  相似文献   

12.
佚名 《知识窗》2010,(9):5-5
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我无意间发现了一家名为“蜗牛”的邮局。进去一探究竟后.我才知道这家“蜗牛”邮局简直太有创意了.它成为我此次安卡拉之行最难忘的事物.  相似文献   

13.
邹申 《科技新时代》2009,(10):10-10
看完9月号的《驾着蜗牛上班》这篇文章,感觉编辑们的想像力还是不够——开着这辆车去上班远没有体现它的价值。蜗牛和车的组合是什么?一辆慢悠悠前行的老爷车。但这辆蜗牛车喷火的触角、刚劲的外表和超强的性能可比老爷车强悍多了。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众》2010,(10):19-19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如果有一天,蜗牛背上那与生俱来的壳不小心损坏了,它又将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5.
发现蜗牛克星的小学生宗介华说起蜗牛,中外农业科学书籍上对它早有定评:说它"主食绿色植物.为农业害虫......它对棉花细苗危害严重。"对于它,农民们有的手捉,有的喷药,可它不怕,背着"房子"走四方。有没有一种专门与蜗牛为敌的虫子呢?终于,蜗牛克星被一...  相似文献   

16.
1846年,两只干死的沙漠蜗牛被送到大英自然博物馆,粘在一块木板上当展品。4年后,该馆工作人员怀疑其中的一只蜗牛还活着,于是他们将其从木板上取下来,放入温水中。这个小东西竟然在水里活动起来了,后来又吃起食物。它活了两年又昏睡过去,不久又死了。这个蜗牛“复活”的奇闻直到今天还令科学家们感到茫然。据科学家1990年在英国获得的研究成果,动物是在4.14亿年前从海里爬到陆地上来的。最早在陆地栖息的动物中,有两种蜈蚣和一种草丛蜘蛛,据认为这3种动物进化速度很快。自从地球上出现动物以来,动物世界的奇闻轶事…  相似文献   

17.
福建兴华农林高新技术研究所和罗源县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共同研究的“滩涂米草除控剂”解决了滩涂互花米草因一天逢两次涨潮而无法彻底根除的国际性难题。  相似文献   

18.
刘涛 《知识窗》2010,(2):27-27
我最欣赏的一句话就是:“世界上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的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现在我终于明白,那只是传说中的蜗牛,再说了,自杀也不用爬那么高呀,晕不晕?  相似文献   

19.
@意义何在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使用符号“@”.英语是母语的人把它读为“at”.意大利人称它为“蜗牛”。南斯拉夫人说它是“猴子”。  相似文献   

20.
庄艳萍 《科协论坛》2013,(8):F0003-F0003
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块面积约五百四十万公顷的大荒原,自古以来,草莽丛生、沼泽密布,野兽出没,人迹罕见,古籍上记载为“漠漠大荒,苦寒决塞”,人称北大荒。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分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