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我们要引领学生去研读文本,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使学生心有所悟.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让学生因意会、理解、体验而有所领悟。笔者以人教版第八册《生命生命》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让感悟成就阅读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感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多向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学生高尚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的熏陶、启迪和形成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应该更好地把握阅读教学中的“自我感悟,”让学生在感悟中享受。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因素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有所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模拟生活情节,把生活引进课堂,让抽象的文字符号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引导学生在边读边演中,感悟语言的内涵,领悟课文的情思.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与文本产生对话,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也就是说,阅读教学有效、高效的前提,必须是学生自我的阅读实践.特级教师薛法根<这条小鱼在乎>的教学片段堪称让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感悟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感受"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些描述,都强调了"感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亲密地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从而受到心灵感动、情感的熏陶、人格的感化,在品读、体验、感悟过程中提升阅读品位。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它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新课程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互动"在"感悟"中生成,"感悟"又在"互动"中升华。在学生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多向互动,让阅读教学精彩起来。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体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阅读教学应真正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阅读教学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钟绿柳 《学周刊C版》2019,(19):137-137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教学时应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积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体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阅读教学应真正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阅读教学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汇集人类文明的宝库,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丰富。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应“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教材中情感宝藏,借助教学中的情感因岽,唤起学生心灵上的感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共同发展。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感悟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不仅在于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还要让学生逐步学会感悟。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促进其读书感悟呢?本文以苏教版教材第五册为例,谈谈实践体会。一、反复练读,读中感悟“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自然段时,我采用“放扶”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有层次读课…  相似文献   

18.
林桂娥 《考试周刊》2010,(34):61-62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这一阅读教学思想,结合《猫》一课的阅读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探索,我认为,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探究学习目标;在读中自由感悟,探究学习过程;在读中体验情感,探究语言美、情感美。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首选基地,阅读教学的作用尤为明显。这需要教师注重生活积累,并把情感教育融入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之所以如此强调体验和感悟.主要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的倾向,忽视了阅读教学本身的规律,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为了纠正长期流行的理性化阅读教学的偏差.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