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例一圆的认识一位教师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有这样的教学片断。教师出示小猴坐在方形车轮的车上前进的情境。问:小猴感觉会怎样?生:小猴会不停地上下颠簸,很难受。教师出示小猴坐在椭圆车轮的车上前进的情境。问:这时的小猴感觉会怎样?生:小猴的感觉还是很难受。因为它还会不停地上下颠簸。教师出示小猴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前进的情境。问:这时小猴的感觉又会怎样?生:小猴会感觉很舒服。因为车不会上下颠簸。这段时间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师生情感很好,从老师的表情可知很满意。可这时,突然有一位男生说道:“圆形车轮的车也…  相似文献   

2.
孙绪民 《山东教育》2011,(11):45-45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设计了如下环节:大家喜欢动画片吗?……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演示课件:小狗骑着圆形车轮,小兔骑着车轴不在中间的圆形车轮,小猴骑着椭圆形车轮,小猫骑着正方形车轮,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呢?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你能猜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2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有一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尝试让学生大胆猜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汽车轮子的形状就是圆的。”在初步认识圆后,课堂上学生纷纷争着说出周围物体中圆形的实例。紧接着教师追问:“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呢?”这个大家既熟悉却又从未深究过的问题,一下子便使学生懵住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顿时被激发起来了。“圆形车轮跑得快”,一个学生猜测。另一个学生补充:“还省力呢!”还有一个学生理直气壮地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中班综合活动《小猴卖“○”》的公开教学过程中,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让幼儿谈谈自己买东西的经验,接着提出一个问题:百货商店的售货员小猴遇到了什么难题。问题一抛出,彤彤连忙说:“我不知道。”其他孩子也连忙说:“我不知道。”见此,我耐心启发。彤彤又是一声响亮的回答:“不知道。”孩子们觉得很好玩,也不约而同地说:“不知道。”由于是公开教学,我没有回应,连忙收回来:“小猴到底遇到什么难题?我们一起来听故事,你可要仔细听好哟。”  相似文献   

6.
森林里要举行动物运动会,可乐坏了小动物们。比赛开始了,大象裁判宣布:首先由小狗和小猴参加100米预赛。不料,当小狗冲过终点时,小猴才跑到90米处,它气得嘴巴噘(juē)上了天!决赛开始时,自作聪明的小猴突然向大象裁判提出:“小狗天生跑得快,如果把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赛跑不公平。我提议它的起跑线向后移10米。”小狗握住小猴的手表示同意。小猴乐滋滋地想,这样我会和小狗同时到达终点了。聪明的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你说小猴会如愿以偿吗?聪明提示:小猴不会赢。小狗在跑100米的时间里比小猴多跑了10米,而决赛时小狗跑110米,…  相似文献   

7.
小猴作画     
动物王国要搞一次大型画展的消息传遍了每一个动物家庭,小猴知道了就想要在画展上露一手。这天,小猴挥起笔精心画了起来。它画了山峰、小河、小桥,还画了它自己和它的朋友正在桃树林里唱歌跳舞,它们是那么的开心。小兔来串门了,看看小猴的画,建议说:“这山上应该长满青草才好看呀!别画树了。”小猴心想也是,就照小兔的建议改了画。小山羊也来玩,说:“山上怎么没有树呀?应该画上很多树。”小猴又添了不少的树。站在旁边的大猴说:“这山峰上怎么没有桃树呀?应该画几棵桃树。”小猴听后想了想,就画了一些桃树。附近大大小小的伙…  相似文献   

8.
一、好奇心是主动学习的金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问号是主动探究的方向标。如在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白天也可以赏“月”.你听过么?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大胆猜测,有说能,有说不能的,  相似文献   

9.
水开了吗?     
晚饭后,小猴正坐在书桌旁做作业。忽然,从C厨房里传来一阵“歌声”。小猴忙跑到厨房里去看,原来是在烧开水,这声音是从壶里发出来的。小猴对正在沙发上看书的爸爸说:“爸,水开了,快灌水呀!”谁知猴爸爸却无动于衷,说:“水还没开,做你的作业吧!”小猴有点不信,揭开壶盖一看,果然没开,只好回到书桌旁,继续做作业。大约过了三四分钟,猴爸爸起身了,连看都不看水开了没有,就提起壶往热水瓶里灌水。小猴有些不解,便问爸爸怎么知道现在水开了。猴爸爸笑着说:“傻孩子,‘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刚才水不响了,肯定是开了。”…  相似文献   

10.
乔瑛萍 《青海教育》2014,(11):43-43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有效营造利于学生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演示把一个圆涂成红色,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看到圆你们想到什么?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叫做什么?启发学生猜测联想: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知图形计算面积?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三角形,还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梯形。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既激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有效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山坡上最近来了一个收破烂的人,他整天骑着三轮车满坡乱转,嘴里喊着:“有破烂拿来卖嘞!有破烂拿来卖嘞!”熊妈妈把小熊咕噜噜小时候穿的衣服、玩的玩具都卖给他了。咕噜噜觉得这实在太有意思了,他也想当个收破烂的人。有了!咕噜噜想出一个好主意:要是把家里的破烂全部放到车上,人家不也以为我是收破烂的嘛!咕噜噜骑着装满破烂的小车,带着KITTY猫走街穿巷,喊着:“有破烂拿来卖嘞l有破烂拿来卖嘞!”小狗、小猫、小猴推开窗:“呀!原来是咕噜噜呀!”小狗把肉骨头卖给他,小猫把死老鼠卖给他,小猴把桃核卖给他。咕噜噜说:“我没有钱给你们。”小狗、小猫、小猴一起摆摆手说:“不要钱算了。”  相似文献   

12.
教“圆的认识”之前,先出一题:车轮子为什么要做成圆的,不能做成方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既熟悉又不知怎样解释。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可借用计算机,在屏幕上显示一片绿草地,一只唐老鸭坐着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前进,只见它颠簸得一上一下,那样子,再加上音乐的效果,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唐老鸭为什么会感到颠簸 ?”学生大都会回答: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的东西转动起来当然会颠簸。此时,教师再问:“坐在没有棱角的车轮做的车子上就不会颠簸吗 ?”等学生议论一阵之后,屏幕上又出…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 语言文学中的故事不仅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活动通过幼儿扮演小动物在“小猴连锁店”购买圆圆的东西的游戏活动,丰富《小猴卖“圆”》这个故事的内容,让每个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去学习故事,提高描述事物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圆圆的物品:游泳圈、圆镜、足球、饼干、帽子、碗、碟、圆表、呼拉圈、VCD碟、圆蛋糕、脸盆等,小猴及各种小动物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一:熟悉故事 活动目标: (一)通过“小猴连锁店”游戏,让幼儿对故事《小猴卖“圆”》有初步…  相似文献   

14.
森林学校的大象老师在开学的第一天给课代表小猴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任务:以后每天在教室后墙上的“语文乐园”里写一条成语,并且要注上拼音。小猴愉快地答应下来。第二天,小猴早早来到教室,在“语文乐园”里端端正正地写上了“一口同声”四个字,还认认真真地加上了拼音。过了不一会儿,小熊和小刺猬手拉手地走了进来,说:“哟,我们的课代表还可真负责任!”小熊走近“语文乐园”一看,说:“小猴呀,你写错了。‘一口同声’的‘一’应该是‘异’。”小猴忙从书包里掏出《现代成语小词典》,翻开一看,哎呀,可不,“异口同声”,解释是…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一轮课改,每一位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积极的课堂教学的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令人欣慰。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的内涵或实质,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盲目地“跟风”追求“时髦”而陷入了误区,当引以为戒。一、教学情境创设过俏。“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为此,现在的很多数学教师在设计新课时,都在为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而绞尽脑汁,似乎找不到它就无法进行教学,或者就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在一些公共场合教学中自然就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或者根本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最近,我听了一位教师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执教者在引导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前没给任何铺垫,而直接让学生猜测两者的关系,结果,由于学生没有任何参照物,只是乱猜一通,这情境表面上确实热热闹闹,其实这儿的猜测极不成功,反而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负责任的坏毛病。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习的起点有两个:一是生活经验;二是逻辑起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和知识本身的规律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起点,而不应该盲目地认为任何数学知识的教学都要从学生的猜测出发...  相似文献   

16.
一个寒冷的早晨,小猴被猴奶奶不停地咳嗽吵醒了,他一个翻身跃起,跑去看望奶奶。小猴看见奶奶本来红红的脸,咳得变成了紫红色。小猴关心地问:“奶奶,我去请大夫给你看病。”猴奶奶说:“不要紧,天气寒冷,老毛病又犯了,请大夫也不管用。听说,用雪梨煮水喝就会好一些。”小猴惊奇地说:“雪梨?这好办,包在我身上好了。”他话未说完,一溜烟地跑了。 小猴直奔树林,看见梨树就窜了上去。可他东翻西找,从这棵梨树跳到那棵梨树,不但一个梨也没找到,树上连叶子也没有了。小猴又急又气,大声嚷嚷:“谁这么缺德,要吃梨摘几个吃了就…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如今的数学课上教师往往喜欢问:“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以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不失为一件利举。但片面的理解“轻结果、重过程”也会带来弊端。如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课标本第二册“多得多、少得多”一课时,这样教学:出示挂图,图中小猴有28块糖果,小猪有11块糖果。师问:谁比谁的糖果多得多?(生回答:小猴的比小猪的多得多)师又问:你是怎么想的?一生说:小猴有一大堆,小猪只有一点点。又有一生说:图上说小猴有28块…  相似文献   

18.
顾丙杰 《甘肃教育》2006,(3A):51-51
一,教学举例 教学片断一:“圆的认识”教学。新课快要结束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可以设计成圆形。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但车轮就一定要设计成圆形,你想知道为什么吗?车轮设计成圆形后车轴应该装在哪里?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想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将学生分成每小组4-6人的若干小组,用手边的纸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学生事先准备),选择出适合做车轮模型的一张,组装成一副合适的车轮模型。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波利亚指出:"在数学领域中,猜测是合理的、值得尊敬的,是负责的态度。”猜测,简而言之,就是人的思维凭借直觉而作出的一种假设。它可以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付华兵 《四川教育》2001,(12):30-30
一、直观引入,感知“圆”。 多媒体演示:播放汽车行驶的画面,定格车 轮;播放人们骑自行车的画面,定格车轮。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以上画面,你发现了什 么? 师:对,所有的车轮都是圆形的!人们为什么 要把车轮设计成圆形,而不设计成其它的形状呢? 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椭圆形、圆 形学具作车轮进行滚动实验,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实验后教师抽学生汇 报实验结果。 师:不错,圆具有能滚动的特性。像车轮、锅盖 等物体的形状,我们叫做圆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 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