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典”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非典”仍在猖獗,这不仅是对党、政府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严峻考验,也为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非典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一文就是讲在关于非典新闻的采编过程中,如何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情感、理性和创造精神,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建议在非典报道第一线的记者和通讯员都读读这篇文章。本期封面、封二、封底,我们选用了有关防治非典的新闻图片和宣传画,请予关注。  相似文献   

2.
悠然说南山     
《中国广播》2005,(4):58-59
回首2003广东抗击“非典”这段感天动地的历史,人们将永远不会忘记一个人。他的名字,他所代表的精神,已经成为广东抗击“非典”的一面旗帜。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请听广东台记者钟翠萍、徐婉玲、万准、王坚、孙景燕采制的新闻专题:《悠然说南山》。  相似文献   

3.
纪录小汤山     
小汤山定点医院,是中国抗击非典的最大战场。作为解放军报记者,我在现场参与了从筹建到首批病人康复出院这一过程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王瑜 《新闻三昧》2008,(11):30-32
近几年,新闻发布会开始在我国境内逐渐流行。尽管我国从1983年就已着手开始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新闻发布会并没有引起各界重视。目前普遍达成共识的时间节点是2003年,这一年的“非典”等突发事件,加速了中国新闻发布制度改革的步伐,之后,我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开始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和日常化,  相似文献   

5.
“非典”文件材料是2003年4—7月份,全省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吉林省防治非典型肺炎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非典”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在共同抗击“非典”斗争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原始记录。  相似文献   

6.
刘连军 《声屏世界》2003,(11):48-48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除了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有大量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在用笔、用话筒、用摄像机记录下人类抗击SARS病毒的历史,在让公众了解事件真相、掌握这种可怕病毒预防知识的同时,也在粉碎着一个个谎言,稳定着社会秩序……如果说白衣战士是最可爱的人,那么冲在一线的新闻界同行同样是可敬的人。当“非典”突然袭来的时候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不应忘记他们:广东《新快报》的记者王小明。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在对SARS的传播途径尚未弄清的情况下多次冒险零距离拍摄,及时把事件的真相告诉公众,却不幸成为第一例感染“非典…  相似文献   

7.
《新闻三昧》2004,(5):1-1
花明柳绿落絮轻飞,又是春光明媚的五月,不禁想起去年这一时期。全国多少新闻媒体多少新闻记,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投身抗击“非典”斗争。全国新闻界遵从中央号令部署,上上下下齐动员前方后方共参战,自觉地勇敢地和医疗战线白衣天使站在一起,最终取得战胜“非典”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8.
非典与新闻     
关注非典这场突发性灾难的新闻报道,似乎已成为今春以来人们每日的必修课程。如果有哪家调查公司去做一个数据分析的话,无论是何种媒体,新闻栏目的收视、收听、查阅、点击率所上升的百分比肯定远远超过了其他栏目。关于非典的新闻报道之所以会如此地受人青睐,当然与它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不能不归结到是这些报道的真诚与坦率。这再次证实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9.
赶上了时候     
王晓明 《视听界》2005,(6):112-112
“非典”之春,被派到学术刊物《视听界》任主编。接手之后的当期,正赶上“非典”和美军攻打伊拉克。以20年新闻工作的敏锐,我毫不犹豫地撤掉已经发排的一些稿件,紧急约请了几位学者就这两个新闻界当前最为关注的事件做文章。这一期我还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去掉封面的电视主持人大  相似文献   

10.
英文缩写“SARS”即汉文的“非典”,极短的时间内已成为了人们家喻户晓的称谓。面对“非典”的肆虐,党和政府把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放在了高于一切的地位,组织各方面力量对突袭而来的疫情进行抗击,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人民的高度负责态度;医护人员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冲杀在最前沿,不仅要救死扶伤,更要面对被感染的威胁甚至死神的召唤,他们不退缩,筑起了抗击疫情、消灭病毒的坚强防线,向人们展示出白衣天使的精神风貌与崇高品格。人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斗争肯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取得胜利。 尽管“非典”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带来了恐慌,打乱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给社会、行业造成了经济  相似文献   

11.
李红 《青年记者》2007,(5):49-50
1983年3月,外交部首任新闻发言人对中外记者亮相。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2003年“非典”危机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大地上,抗击“非典”被作为最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新闻传媒连续地追踪着“非典”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每一微小变动。面对“非典”——人类前所未闻的疾病难题,自然,医务工作者成为抗击“非典”的先锋。  相似文献   

13.
刘明学 《军事记者》2004,(11):20-20
2003年4月28日,本报消息《全军紧急选调医务人员支援北京决战非典》(以下简称“选调医务人员决战非典”)继去年荣获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作品奖后,今年又获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应《军事记》之约,要责任编辑谈谈感受.我就把这篇新闻“出笼”的经过向同仁们汇报一下。  相似文献   

14.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投入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战友报社在北京军区党委的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积极投入抗击非典宣传。从4月中旬到6月中旬,共出专版36个,新开辟专栏8个,撰写评论和言论20多篇,刊发各类稿件600多篇,有力地推动了抗击非典斗争,受到全区官兵的好评。军区领导多次表扬报社抗击非典宣传,赞扬报社认识高,行动快,力度大,舆论战打得漂亮,在军区抗击非典攻坚战中功不可没。一、把抗击非典人命关天的大事,作为报纸宣传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陈佃 《视听纵横》2003,(4):34-37
若干年后,如果我们回想起来,公元2003年注定是与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性疾病——非典型性肺炎(非典)联系在一起的。在这场“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中,人们不难发现大众传媒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面对事关国家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大危机,国内主流媒体从最初的集体失语到发出声音再到全方位的报道,有人评价媒体经历了另一场“非典型”的运作机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199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段功伟仅用17年的时间走上了长江韬奋奖的领奖台,其间,获中国新闻奖4次、广东新闻奖14次。17年间.他在抗击非典斗争中一举成名;在《南方日报》10年改版征程上取得了骄人成绩:作为新闻人对社会公益的支持和推动更彰显着年轻新闻人的社会担当。如果把从入行新闻到获得长江韬奋奖的过程比作一场“马拉松”。  相似文献   

17.
薛仁 《军事记者》2008,(9):21-22
从1998年抗洪到2003年抗击“非典”,再到2008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救援,伴随着突发重大灾害的频繁发生,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日渐成为我军的一种常态。作为军事新闻传播的主体力量,军事记者理应应时而动、顺势而变,在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宣传报道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全面提高能力素质,真正肩负起职业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山西人民广播电台抗击“非典”现场直播特别节目《爱心连线》之所以能够在“非典”肆虐的三晋上空划出一道彩虹,在隔离病区和全社会之间搭起一座相互关爱、沟通,鼓励,支持的爱心桥梁,谱写出一首首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全民“大合唱”,就是由于充分发挥了广播媒体在突发事件中沟通协调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郭平 《记者摇篮》2005,(2):16-17
自“非典”危机以来,如何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保持舆论的引导力成为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化和新闻改革的一个焦点话题。也就是从2003年开始,我国各地政府及部门开始普遍设立新闻发言人。政府信息发布正在迈向制度化。建立成熟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是实现政治文明的需要。也是新闻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孙碧 《浙江档案》2003,(8):13-14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防治非典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院作为浙江省和杭州市的非典治疗定点医院,在收治输入性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中形成大量文件材料和非典病历材料、疑似病历材料,为确保非典防治工作中的珍贵材料及时、齐全、完整地归档,根据《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档案馆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有必要对非典档案信息资源的产生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非典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提供利用。一、强化非典档案意识在非典防治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珍贵的档案,是反映全省人民在省、市政府的领导下,抗击非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