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和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分别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赵二宝,葛薇龙.虽然相距近半个世纪,两部作品中的这两位女性却有着相似的遭际命运.文章试对二人的悲剧命运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导致她们走向堕落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20世纪40年代小说创作凸显了金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塑造了一系列世俗拜金女形象,女性纠结在情欲与金钱之间,人性被金钱腐蚀。拜金女依附多金男,有着儒家女性与商品化女性的双重文化身份,而这正是她们的悲剧原因之所在。拜金女性寄寓着张爱玲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她改造女性的愿景是五四文学尤其是鲁迅启蒙文学的延续与发展,她在女性启蒙问题上走的是海派文学道路。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和苏青都是我国著名的女性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她们在作品中都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对这些女性形象心理和情感的挖掘,表达了各自不同的女性意识。文章主要对张爱玲和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姚皎娣 《教育教学论坛》2013,(10):230-231,216
张爱玲无疑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大多数描写的也都是上海没落淑女的传奇故事,在她的有关女性的文学作品里,塑造出了一大批感情世界极其丰富但人性又遭到严重扭曲,因而呈现出各种不同性格的女性形象。张爱玲对于她笔下这些女性形象又有着极其独特的认识,以她特有的经历和天才的智慧展现了这些女性人性中的细腻与悲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坛的两颗璀璨巨星,钱钟书与张爱玲在其作品中塑造了诸多鲜活的女性形象。巧合的是,二位大家在其作品中都不约而同地着力塑造了众多几乎是同一时代(40年代)的个性鲜明的中国知识女性形象,通过文学典型抒写了一曲中国现代知识女性自我解放的悲歌。  相似文献   

6.
伍尔芙与张爱玲同为20世纪上半叶的女性作家,作为东西方女性意识崛起的突出代表,在伍尔芙和张爱玲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了对于当时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意识的关注。但是,在两位作家的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意识又存在着差异,这在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伍尔芙小说《到灯塔去》中的莉莉·布里斯科两位年轻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有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男权社会是女性本质异化和失落的根源,而女性骨子里的以男性为中心为天为世界的奴性意识及病弱心理则成为阻碍女性自身发展的内因。执着于人性阴影的指认与鞭挞,是张爱玲对女性主义文学的深入拓展。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色彩浓郁而别致,本文拟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剖析、从女性异化的角度来探讨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和樋口一叶分别是中国和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她们在作品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本文分析比较了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和樋口一叶《十三夜》中的阿关两个人物形象,认为两位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人都对女性解放之路进行了深入且理性的思考,并通过文学作品给予当时的女性以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祝福》写于20世纪20年代,老舍先生的《月牙儿》写于30年代;前者的主人公是农村妇女,后者生活在城市。尽管作者以及时代社会背景不同,这两篇小说都是文学巨匠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不朽的悲剧作品,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朴趾源和鲁迅是在本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经常被提及的著名作家。分析两位作家的代表性小说作品,不难发现朴趾源和鲁迅在各自作品中所塑造的"先知者形象""贫贱者形象""嫠妇形象"的艺术特色及原型意蕴,两位作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同时又保留着各自的特色。运用类比学方法对两位作家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契合与异构进行研究,能够考察出两位东方文学大家的作品特色以及中朝两国文学的相通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11.
鲁迅和夏目漱石是20世纪中国和日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家,他们分别是中日两国现代文学象征性的存在,尽管两位身处异国,并素未谋面,但他们借助文学表达国民性改造、启蒙民众的理想与初衷是一致的. 以鲁迅的《阿Q正传》和夏目漱石的《哥儿》为代表性文本,通过对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文本细致研析,挖掘出其隐匿的丰富思想内涵,找寻出两位文学巨匠在创作上的异同,从而完成鲁迅和夏目漱石在跨越国界基础上的精神链接.  相似文献   

12.
小伙计与若瑟夫分别是中国文学巨匠鲁迅的《孔乙己》和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这两个人物,看似无足轻重,却不可或缺,意蕴极丰。两位文学家在对小人物的塑造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与王安忆作品中的上海形象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两者都在物化、世俗化和都市时代背景下对女性进行了人文关怀。张爱玲笔下展现了一个有颓废气息的上海,王安忆展现的却是有怀旧气息的上海;在塑造上海形象的方法上,张爱玲多用象征主义的隐喻性语言来表达,而王安忆则善于用"皴法"叙写。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经验、文学理念和宗教等的不同,造成她们作品中上海形象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庐隐、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女性意识的作家。作为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二者的作品都体现出强烈的悲剧色彩。尤其是她们的小说都善于描写女性心理和情感,表现动荡时代中的女性生活。通过对庐隐和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探讨出二者女性意识在小说中的不同反映。庐隐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基调是悲哀,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基调是苍凉。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中国现代"海派"作家代表张爱玲和当代"汉味"作家代表池莉为例,就现当代女作家作品中的题材、女性形象及作品风格进行比较,展示女性文学在中国现当代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威拉·凯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潜心描写美国中西部“拓荒时代”的伟大女作家。凯瑟以美国西部边疆生活为背景 ,创作了一系列内布拉斯加小说。《啊 ,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妮亚》就是内布拉斯加系列小说中的两部以女性的独特经历和感受为题材的作品 ,也是凯瑟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在这两部作品中 ,凯瑟打破了传统的女性文学形象 ,摆脱了伊甸园中那个依附于亚当的夏娃的影子 ,成功地塑造了两位纯朴、高大的女性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17.
威拉.凯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潜心描写美国中西部“拓荒时代”的伟大大作家。凯瑟以美国西部边疆生活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内布拉期加小说。《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妮亚》就是内布拉斯加系列小说中的两部以女性的独特以历和感受为题材的作品,也是凯瑟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在这两部作品中,凯瑟打破了传统的女性文学形象,摆脱了伊甸园中那个依附于亚当的夏娃的影子,成功的塑造了两位纯朴、高大的女性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18.
郭红 《考试周刊》2013,(27):17-18
简·奥斯丁和福克纳都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文学思想在社会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两位作家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其中绝大部分均为悲情女性形象,这与作家所处的社会现实状况及作者的经历紧密相关。从关注女性角度,对不同作家塑造女性形象的原因进行探究,对于更好地解读经典文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张爱玲和苏青.她们的创作以表现旧式家庭女性的爱情婚姻与道德心理见长.男性作为女性的对立面,成为她们的叙述对象.本文试从张爱玲、苏青笔下男性形象的特点分析,对两位作家的认知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与欧阳子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为题材的小说,都不约而同地着重描写了都市人的两性心理,尤其是女性心理.在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下,她们的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流露出心理分析的创作趣味,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也有着明显的趋同性.<金锁记>与<魔女>便是这类题材的突出代表:两位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两个经典的"魔女"形象,她们都是在受虐与施虐的共同作用下走向极端的.当然,由于她们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追求,因而在人物心理分析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极为不同的地方.对她们小说中人物心理的异同及其成因进行一番考察和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她们小说创作中的心理分析倾向.而且,这两篇小说在她们的整个文学生涯中有着极为重要和特殊的地位,代表了两位作家对文学艺术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