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知道在没有报纸、没有邮局、甚至连文字都没有的年代里,消息是怎样传播到全国各地去的?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古人所发明的形式多样的交流思想和向全国各地传播消息的方式。古时候,他们最初开始传播消息时只知道呼喊。但不久他们发觉一种呼喊或一个手势是不够的,要表达思想还需要更多种呼喊和手势,而且每一种都要有其特定的含意。这样就产生了复杂的示意语言和声言系统。渐渐地,随着要说的事不断增加,人类就发明了越来越多更加完善的表达方式。最后他们的呼喊变成了说话或是语言。到人类学会使用语言时,如果要与一英里外的人讲话,他们还得亲  相似文献   

2.
味觉乡村     
你知道吗,其实每个村子都会传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决不重复,这种气味流转在你的鼻腔里,甚至驻扎在你的胃里.也许你会在一个深夜归来,但是闻到那种特殊气味时,你的内心立刻就会充盈着一种温暖和激情,那时你也许会想着去拥抱这种来自虚空却又实实在在流转着的味道.……  相似文献   

3.
"猫的摇篮"     
在医院里,排队等候看医生。我不知道用什么去吸引5岁的女儿。幸好,口袋里有一根普通的细绳……今天的小女孩很可能不知道这种有趣的游戏:一个游戏者用双手手指将细绳编出各种奇妙的对称图形,另一个用食指和拇指将编好的图形挑过来——得到一个奥妙的新图形。然后第一个人再显灵巧,将细绳挑过去……就这样,编出形形色色错综复杂的图形:十字形、鱼、骨架、兔、金刚石等等。这个游戏,不管哪种语言,都叫做“猫的摇篮”——根据一种图形命名。据说这个游戏是北美印第安人的纳瓦霍族从神圣的蜘蛛那里学会的。当时,他们初具人的意识。在教授怎样做…  相似文献   

4.
高原上的一个小城是我的故乡,它有一个给人无限遐想的名字--大理.在外求学的日子,忙碌而紧张,疲倦的时候,我常常回想那些遥远的云水间的记忆,心里就会感到平静和温暖.每到假期,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往家赶,尽情地享受那种恬淡舒适的日子,蓝天绿水,云卷云舒,每一个动人的细节我都用心品味,悉心珍藏.……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动物的生存需要消耗,而且,他们也知道挑选更可口的食物,营造更温暖更舒适更安全的巢穴,然而这只是出于它们生存本能的需要。人类的消费行为则不同,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抓住和诱导人们的文化心理越来越成为现代广告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那丝沉甸甸的温暖,在黎明之时,伴我的记忆之帆,渐行渐远……   孩童的时光里,总有一个健壮的身影闪现在眼前,那张亲切而朴素的笑脸,牵引着我展翅高飞--爷爷,一个我最爱和最敬佩的人.……  相似文献   

7.
乐在书店     
书店对我来说是一个丰富的世界,里边有我怎么也看不完的风景,书店的每一个角落,每个角落里的每一本书都能吸引我的目光,都能让我驻足.……  相似文献   

8.
弗朗西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诗人、人文主义先驱、文艺复兴运动的元勋。作为一个教会人员,他却公开宣称:“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他的诗讴歌爱情,渴求现世幸福  相似文献   

9.
王广瑞  燕晓轩 《中华文化论坛》2023,(3):79-89+189-190
社亲是村落之间结为类似亲戚一样友好关系的民间习俗,是中原地区特殊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遗存于晋冀豫边界地区。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究社亲文化的本源,审视社亲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阐释中原村落社会的一种民间交往机制,这既是为了对社亲文化的释读去表层化,也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社会现象。追根溯源,社亲的起源可分为感恩型、生计型、玩笑型、祭祀型等类型。作为一种民间习俗,社亲的本源有相似性,其内涵的传承流变存在一个文化再造的过程,同时社亲也是中原地区村与村之间和谐互动的一种生活样态。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但是每次来到彩云之南的大理,在为她神奇美丽的山山水水、富有特色的民族风情、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而沉醉时,心头却总能涌起淡淡的乡愁。我知道,这一切,都和儿时的记忆有关。岁末年初,北方正值寒冬时节,我又一次来到大理,来到苍山脚下、洱海之滨,来游览崇圣寺,来瞻仰崇圣寺三塔。大理的每一个季节都是美丽的,而冬天的大理更是让人期待。试想,一个人从山寒  相似文献   

11.
三月的集市     
铁栗 《大理文化》2013,(4):91-92
时间的手伸向万物,只轻轻一抹,季节就变了颜色。天地更加明亮了,远处的苍山闪着碧翠,近处的洱海荡着嫩水。心里有了《诗经》的情致,再举着目光去看大理,就满眼都是远古的余韵。我知道,凡是有着远古余韵的景象,都来自于时间的沉淀,都有来自于岁月的往复。人的生命不可能与时间共始终,所以人更看重自己的日常,讲求心灵的多重体验。《诗经》里说,神之听人,终和且平。这种描写不只是一种意境,还是一种愿望,还是一种场景。可是,无论这"终和且平"之中有着怎样的美好,我内心的感受都无以名之,只能把它说成一种古意。三月里春光浩荡,大理的古意就这么铺展着,看上去是那么的  相似文献   

12.
故乡三题     
马鹿塘情思   马鹿塘是位于点苍山西坡的一个独家村,是我所知道的点苍山之麓有人居住的最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祁涛 《华夏文化》2013,(3):36-38
《齐物论》以"吾丧我"发端;喻之以"三籁";贯之以"两行"之法。终达于"无待","物化"之旨。我理解"吾丧我"与"三籁"之间为比喻关系,庄子借"人籁"与"地籁"对举,透显出"天籁"亦即"吾丧我"之"吾"所达到的不可言说之境界。陈静女士在总结《齐物论》结构时说:"吾丧我"提示着庄子对"吾"与"我"进行的分别;而这一分别  相似文献   

14.
市志愿者协会和上海市(红十字)血液中心5月14日在全市组织招募抗震救灾无偿献血应急救援志愿者,截至6月12日,共有8120名志愿者和100多家企事业单位报名。通过招募应急救援志愿者,从而建立了一座能够招之即来、来之即献的“活血库”,在必要时为灾区提供所需血源。为了安抚心灵受创的灾区人民以及做好在沪灾区亲属心理安抚工作,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市科教系统文明委、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于5月16日向全市招募心理援助志愿者,截至6月12日,  相似文献   

15.
郑文 《世界文化》2005,(5):11-11
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来自何处,我们将走向何处。——David M ocullough冬季的一个早晨,在美国一所最好的大学里,在该校有名的常青藤社团,我和25名历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学术讲座,窗外雪花轻舞。这些学生代表了历史系的骄傲,是被公认为最优秀的学生。“你们中有几个人知道乔治·马歇尔是谁?”我问道。没有人知道,甚至连一个人也没有。在中西部一所有名的大学里,一个女生说她来听我的讲座后非常高兴。因为直到那时,她才能清楚最初的北美13个殖民地都位于美国东部沿海。这是一个大学生以很认真的口气对我说的话!我们,我们美国人是谁?我们是怎样来…  相似文献   

16.
永明 《世界文化》2005,(12):50-50
在医院里,排队等候看医生。我不知道用什么去吸引5岁的女儿。幸好,口袋里有一根普通的细绳……今天的小女孩很可能不知道这种有趣的游戏:一个游戏用双手手指将细绳编出各种奇妙的对称图形,另一个用食指和拇指将编好的图形挑过来——得到一个奥妙的新图形。然后第一个人再显灵巧,将细绳挑过去……就这样,编出形形色色错综复杂的图形:十字形、鱼、骨架、兔、金刚石等等。这个游戏,不管哪种语言,都叫做“猫的摇篮”——根据一种图形命名。  相似文献   

17.
正在嵩山地区,有出灵后孝子将放置在院内摆放供品的盘(碗)顶在头上,拄着哀杖一件一件哭送到灵棚中供桌之前的习俗,称为顶供。顶供仪式是嵩山地区丧俗活动中最为隆重的礼节之一,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在登封以及周边的新密、伊川等地都有此习俗。《荀子·礼论》认为,"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具善,人道毕矣"。这说明自古以来国人都把丧葬视为人生大事。当然,丧葬也确为人生大事,它是人生仪礼中的四礼之一,又  相似文献   

18.
人生的路,总是坎坎坷坷,凸凹不平.在上面酸甜苦辣地走了一阵子,磕磕碰碰之后,我又回到一个单位温暖的怀抱.……  相似文献   

19.
艺复兴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艺复兴在化艺术方面成就了一种高度,一种需要后人去仰视的高度。无论后世的化是怎样的流派纷呈,怎样以多元性和开放性而称,也无论后世涌现出了多少伟大的作家和伟大的作品,有一点却是无法否认的,它们实际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还在青年时代穿着军装学医行医时,就知道奥斯勒,知道他是白求恩的同乡加拿大的医师、医学教育家.他倡导改革医学院师生间、教师间、医生病人间的关系,使人们之间变得温暖和友善.为此他撰著的&;lt;医学原理和实践&;gt;成为最受欢迎的一本教材.由于他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现称“血小板“)及别的成就,医学上以他的姓氏作名的术语有奥斯勒结节、奥斯勒--瓦凯二氏病、朗迪--奥斯勒--韦伯三氏病、奥斯勒氏病(即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