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陆机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创作经验,综合了文学创作中的大量现象,提出了文体、风格、表现技巧、艺术构思等文学理论上的问题,特别对创作过程中的构思问题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述。本文试就《文赋》中论及的艺术构思问题略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史第一篇较为系统的创作论专著,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作理论,体现在:辩证的文质观、正确的“怀霜临云”说,源与流的辩证统一、物化形象的构思过程、考辞就班的结构规律、积极的艺术标准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论“绮靡”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绮靡”说孙蓉蓉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自西晋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到南齐刘勰著《文心雕龙》对艺术形式美的论述,标志着从先秦到魏晋人们对文学认识的一大转变。“缘情”与传统的“言志”相迥异,而“绮靡”说,则又是陆机的首倡。“绮靡”说对当时文学...  相似文献   

4.
《文赋》撰年疑案新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赋》的撰作年代问题是陆机生平研究的一个关节点。从创作意图、创作心境等方面因素推断,陆机的《文赋》当撰成于永康元年(300)之春月。事实上,陆机的文学活动与他的出处行藏密切相关,解读陆机的“诗缘情”主张,亦可由此把握其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神思》是刘勰《文心雕龙》"剖情析采"之创作论中的第一篇,第一次就"神思"问题立专篇作了深度的理论阐析,是专门论述文学创作中艺术构思的著名论文。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刘勰关于艺术构思的论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陆机的《文赋》,其承继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这些理论较之《文赋》却又更为细致深入,无疑也是对《文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陆机的《文赋》自创作之日起就成为中国文学理论上的经典篇章,学者多看重《文赋》"诗缘情而绮靡"的"缘情说","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说"。但从文本来看,"缘情"只有数句提及,"想象"主要在"其始也"一段中展开,都不是陆机论述的中心问题。"焦虑"是《文赋》全篇贯穿始终的线索,因而也成为理解《文赋》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7.
古今对陆机《文赋》的评价褒贬不一。否定者认为其是形式主义文艺理论。在《文赋》中陆机探讨了"意""物""文"三者的关系,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十分精辟,为古文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绝非形式主义文论。  相似文献   

8.
一、初识经典1.作品概说《文赋》是西晋文学家陆机的一篇赋体作品,主要讨论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如果说此前问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文论专著(涉及文学史、文学创作、文学鉴赏等),那么《文赋》就是我国第一篇专论文学创作的著作。在这篇赋中,陆机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创作经验,分析了文学创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陆机的《文赋》,是刘勰《神思篇》的思想依据和出发点,《神思篇》甚至援引和阐发了《文赋》中的许多观点。一般认为,刘勰在陆机的基础上,对创作构思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出了许多超越前人的观点,刘勰究竟怎样深入研究和超越陆机的,却语焉不详。我认为,刘勰《神思篇》中提出的“意象”一词,是刘勰深入探讨创作构思的关键,他通过对意象的生成、构成及特征的认识,才得以进一步地揭示作家想象构思的规律,得出许多新的结论和命题。  相似文献   

10.
陆机的《文赋》,产生于文学的自觉时代;它是在曹丕《典论·论文》和前人理论基础上的发展。《文赋》丢开了儒家所宣扬的关于文艺的狭隘功利目的,以及文艺是政治附庸的陈腐观念,自觉地探索文学自身的特征;注意到作家个人的品格和情感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他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首次揭示了“縁情”、艺术构思的奥秘,并  相似文献   

11.
《晋书·陆机传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西晋著名文人陆机所御撰。一般都认为,太宗此举乃是出于对陆机文采的特别推崇,并据此认为他是华丽繁缛文风的爱好者和追随者。本文改变前人孤立分析《传论》的作法,将《本传》与《传论》结合起来通盘考察,认为太宗对陆机的推崇并非因其文学才华,而是因其政治思想与自己极为接近。  相似文献   

12.
潘江与陆海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这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请各位宾客竭尽文采,写出好作品。其中"潘江""陆海"说的是潘岳和陆机的典故,出自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二人文学风格相近,同是西晋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两人相比,陆机的文学成就较高。陆机是太康间享有盛誉的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太康之英"。就其创作实践而言,他的诗歌"才高词赡,举体华美",注重艺术技巧,代表  相似文献   

13.
刘勰《文心雕龙》全书中直接论述陆机的文字,达二十则之多(《隐秀》篇补文一则未计),在其所论到的163位作家中,堪称首屈一指,可见其对陆机的高度重视。二十则中,有对陆机《文赋》的评价,有对陆机才气的评说,有对陆机文学渊源的窥测,有对陆机用事、制韵得失的评判,而更多的是对陆机作品风格的具体评论。通过对刘勰论陆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陆机这一号为“太康之英”的著名作家,而且还可以窥见刘勰所持的文艺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4.
<正> 本文联系六朝的书、画、乐论分析刘勰的构思论,包括构思的特点、构思的条件、构思与养生的关系三个问题,主要围绕《神思》、《养气》进行。 关于构思的特点,陆机《文赋》有精彩的阐发,刘勰与陆机的一脉相承处已被研究者们所注意,不过,我们还应该看到,在《神思》上追《文赋》以前,书、、画、乐论也或深或浅地触及到这个问题,比刘勰先着一鞭,并可能对刘勰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神思》认为想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古人云:‘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相似文献   

15.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的重要著作。《文赋》中所体现的文学理论是陆机对传统儒家文学观念的深化与发展。其中陆机所推崇的雅、艳之美分别从思想内容与艺术审美上,表现出对儒家文学观念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6.
《文赋》为情造文。这一特点表现在创作《文赋》的过程中,更突出表现在《文赋》论及的内容中。首先,《文赋》开篇序语“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强调了自己的理论基础源出于阅读实践;又云“每自属文,尤见其情”强调了自己的理论主张还源出于创作实践。这两种文学实践活动中生发的真切感受直接置作者于“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之境。在此前的文论散论中没有呈现出这样的创作心态,即使是此前唯一的也是文论史上第一篇专论曹丕的《典论·论文》中也没有凸现出这样的创作心态,而这里陆机却是第一次以文…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创作论"对陆机的批评散见于《体性》《镕裁》《声律》《事类》《隐秀》《总术》6个篇目,共计10次;整理并细评刘勰在"创作论"中品诠陆机的内容,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研究的必要工作,亦是考证陆机创作情况的重要内容。经研究发现:《文心雕龙》"创作论"对陆机性格与其作品风格之关系、用韵、用典等问题,持谨慎的态度进行全面的评价,材料翔实,观点公允,褒贬兼有,体现出一种严谨的文学批评态度,代表古代迄于现在,有关陆机创作问题研究的较高水平;虽然时隔一千多年,确有值得商榷之处,尤其是《总术》篇对《文赋》的批评不尽确当,但对这些具体的意见,我们一方面不应过于苛责古人,另一方面也应对我们以今衡古的眼光,保持必要的谨慎和应有反思。  相似文献   

18.
视别人之文能得其用心,每自周文又恒有所感,陆机正是从心理方面来认识文学创作规律的,《文赋)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贡献正在于它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心理反应过程。陆机认为创作就是意以称物,文以这意。从物到文的过程中作家需顾情、养志、感物、游心、神思、全意、应感,需要进行积极能动的心理反应。(文赋)中陆机把这一心理反应过程概括为作文之用心。(文赋)作为一篇赋文,虽在铺陈文之情状,实也在论作文的用心,同时在(文赋)中陆机自始至终都没忘记自己创作时的各种感受体验。刘现(文心雕龙·序志)有:‘“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  相似文献   

19.
陆机的《文赋》可从艺术想象的角度将之看作艺术表象的积累、艺术意象的铸造和艺术形象的物化三个阶段紧密衔接的艺术想象的推进过程。因而,《文赋》实则集中阐发了陆机的艺术想象论。而陆机艺术想象论的渊源在于前人丰富的文学创作实践经验及对艺术创作规律的多方探索、魏晋时期文学创作取得的伟绩及老庄思想的复兴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陆机字士衡,三国时吴人,吴亡入晋,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文学理论大都见于他所作的《文赋》。《文赋》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是第一篇全面而系统地谈创作的文章,在文学理论的发展上有很大贡献。后来刘勰写《文心雕龙》,从《文赋》中得到了很多启发。陆机之论修辞是从广义方面说的,把文章作法都看成修辞。《文赋》可以说既是创作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