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02名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进行调查,分析幼儿教师在职业适应、职业发展支持与职业认同方面的特点,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的职业适应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在不同学历、收入水平、年龄和入职时间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认同度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在不同学历、收入水平、年龄、园所等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的职业发展支持度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在入职年限和园所等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的职业适应、职业认同、职业发展支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职业适应、职业认同各因子、职业发展支持各因子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3)职业适应、职业发展支持及内部各维度(提高薪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规划、情感与生活关怀)对职业认同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职业适应对职业认同的预测力最佳,职业发展支持各维度对职业适应与职业认同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2018,(6):54-61
本研究以583名初任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指导教师支持、入职适应、职业认同、职业承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指导教师支持、入职适应、职业认同、职业承诺两两之间的关系均呈显著正相关;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在指导教师支持与其职业认同、职业承诺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初任教师的职业认同在指导教师支持与职业承诺、入职适应与职业承诺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指导教师支持不但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初任教师的职业承诺,同时可以通过入职适应和职业认同产生重要的中介作用。在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就如何提升初任教师的职业承诺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教师资格制度开放化改革后,大批非师范专业人员通过“转行”或“跨界”的方式从事教师职业。对于非师范人员而言,由于缺少专门的职前训练,转行从教意味着其需要经历一个更为复杂的职业适应过程。研究通过对25名非师范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探索“职业转换”背景下非师范教师职业适应的特殊性,构建出转行从教职业适应的概念模型。非师范人员转行从教不单是个体的行为选择和适应过程,而是“制度—学校—个体”三者互动共演的产物。转行从教职业适应同时包括心理耗损与资本增益两个对立方面,二者在矛盾冲突中达成个体感知的适应性平衡与张力结构,情绪劳动策略和社会支持力度的不同决定了职业适应的结果差异。在教师来源多元化背景下,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做好教师选聘工作,增强教师职后培训的针对性和区分性,关注非师范教师的情绪体验并提供必要的组织支持。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由于职业取向不稳定、职业情感矛盾化、职业能力不足、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差以及心理压力大等原因,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普遍存在一种职业适应过程中的困惑.理清青年教师职业能力形成的机理,以职业规划为先导,采用从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从个人、到团队、再到组织的内在牵引机制与外在推动机制,通过建设一种以组织文化为导向的提升青年教师职业适应能力的规范机制,是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职业认同是职前教师成为教师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职业认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为了更全面地分析影响职前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从职前教师感知的角度,依托15所师范大学的752名职前教师,从反思性学习、实践导师指导、情绪调节策略等变量的测查出发,探究实践中由外及内的不同因素对职前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实践导师指导作为有力的支持资源,能够积极影响职前教师的反思性学习,并通过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发挥作用:深层扮演策略、自然流露策略对职业认同有积极作用,表层扮演策略对职业认同有消极作用;反思性学习对深层扮演策略和自然流露策略有积极影响,对表层扮演策略有消极影响,并对职业认同有直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宁夏教育》2005,(10):12-14
改革开放以来,银川市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先后创办了银川市一职、二职、三职、光华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职业中专学校、商业学校和灵武、永宁、贺兰职业教育中心九所中等职业学校。1993年银川一职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995年银川二职、1999年银川光华职业中专学校先后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重点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苏州市80 名小学新入职教师的问卷调查以及其中3 名小学新入职教师的访谈调查,从职业情感、工作心理、职业技能以及人际关系等四个方面对近一年来入职的小学新教师的职业适应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小学新教师总体职业适应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教学工作上负担较重、学生管理上存在一些困难等。  相似文献   

8.
运用霍兰德职业人格能力测验、工作满意度量表和自编新教师入职适应性自我评估问卷,对190名公办高职院校2007年新入职教师进行职业适应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新教师的职业人格能力类型与职业匹配程度高,工作满意度较高,但新教师自觉职业适应水平却不佳.由此反映出新教师总体职业适应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建议采取培养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满足需求、建立一体化培训机制等途径来促进新人职教师职业适应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文献法和半结构访谈法,对新入职幼儿教师进行了集体和个别访谈,结果发现,影响新入职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的因素主要有个人性格、职业期望、职业能力、社会压力、工作负担、职业关系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笔者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对提高新入职幼儿教师的职业适应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经过两年多专业学习后的苏州首批百名幼师专业男生的职业价值观,和他们对幼儿园男教师这一职业的未来价值期望,对幼儿园男教师入职比例、入职适应等方面的提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技工院校(以下简称技校)新教师在入职初期职业心理状态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并造成职业困顿,这些变化与其职业知觉、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职业情感等相关,学校可以通过相应的管理措施帮助新教师调整和改善职业心理状态,顺利渡过职业初期的不适应期。  相似文献   

12.
职业倦怠症是指人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因为职业缺乏目标.生涯缺乏规划以及工作环境中的特殊因素造成工作热情丧失和工作绩效下降.以及连带出现的各种生理、心理两方面不适应和疲劳症状.而由此引来的并发症.后遗症也不少.如罢工情绪、乱跳槽现象.甚至导致脾气暴躁.动则与同事、客户闹纠纷等。如何预防、治疗职业倦怠症呢?职业顾问支招.最佳药方就是学会爱上你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职院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转变观念,明确高等职院的职业特征,采取体育教育的相应措施;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有效的系统的新职业教师入职项目的缺失是造成美国职业教育面临职业教师短缺和职业教师专业素质不完全的原因之一。新职业教师入职项目由地方专业发展协调、系统的行政支持等11个部分组成,力图通过建立一种灵活的适应机制帮助新职业教师顺利过渡到职业教师工作领域,实现新职业教师专业化。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16名轻度残疾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参与职业探索活动进行探究,结果显示:(1)残疾学生参与职业探索活动的目的有了解职业兴趣与爱好、增加学习经验、促进就业三方面;(2)残疾学生参与职业探索活动后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发生转变,具体表现为增加职业基本知识、拓展对职类的认识、增进对工作环境的了解、觉察职业所需的工作要求、明确个人职业态度、明晰个人职业偏好、了解个人能力表现,进而评估出个人特质、能力与体验职类之间的适合性结果;(3)残疾学生参与职业探索活动后发生的改变:一方面残疾学生从技能、态度、行为等方面开展就业准备,另一方面残疾学生做出就业、持续学习、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方向、放弃该职类四方面的调整和改变。  相似文献   

16.
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也包括社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强弱,决定个人对社会、对职业的适应程度,也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职技高师教育有特定的培养目标,应根据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千方百计地利用和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其胜任未来职业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7.
职业适应期是教师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关键期,新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和职责.文章在明确职初教师职业适应期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职业适应期教师的支持策略体系,并对各支持策略进行了较详细的阐释,以期更好地促进职初教师的职业适应.  相似文献   

18.
新教师在刚进入新的教育场域时,必然会经历入职适应阶段所必须经历的困难。新教师如何度过入职初期的职业适应阶段,从而更好更快地获得发展,是教育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一位非师范专业小学英语新教师展开叙事研究,深入剖析其在入职初期遇到的诸如专业基础薄弱、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缺失、无奈的家校沟通等困境,通过钻研教材、主动学习、总结反思等不断提升自己,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成功度过职业适应阶段,实现自身成长的经验。这位新教师的成长经验可以为新教师职业适应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多,大学生职业社会化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企业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的力度和效果都是不理想的,导致新入职的大学生表现出种种的角色适应不良、角色转变障碍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职业认同、企业世界认知、职业角色的确定、职场人际和求职准备五个方面,逐项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帮助大学生快速融入环境,适应工作,减少流失率,从而顺利实现职业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如何培养年轻一代掌握高度化的适应时代要求的职业技能,成为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在这种形势下,有效地整合学校、社会、企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开发青少年职业能力的职前、职后的技能教育与培训,并从建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社会的角度出发,为国民提供可以不断丰富和扩展其职业生涯的教育和学习机会,就必然成为日本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