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到下面这幅图画了吗?怎么样?看到它,你是不是一下子联想到了很多东西?那还等什么,快点开动脑筋,根据这幅画写出一篇作文来吧!你可以把自己当成那两个小朋友中的一员,写一篇记叙文,比如《记一次捕鼠活动》什么的。你还可以把自己想象成那只小老鼠,写一篇想象故事,如《我是一只  相似文献   

2.
这篇看图学文的图画,画的是列宁在拉兹里夫湖边树林里埋头工作的情景,课文结合图画着重描写列宁生活、工作条件的艰苦和他坚持为革命工作的情况。怎样指导学生看图和学文呢? 一、指导学生看图观察本课的图画有多种方法,可以从整体到部分,也可以由远及近,由景到人,还可以由近及远,由人及景。这三种看图的方法,我认为第三种更符合儿童的观察习惯。因为在这幅图画上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学生很自然会由近处的人物到远处的景物去观察。在指导观察时,可抓住下面几个问题进行引导。1.这幅画上画的是谁?他在做什么?2.列宁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工作?3.  相似文献   

3.
现将湖北省洪湖县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徐葆琼教学语文第四册27课《关怀》的实况记录整理如下: 师:这一节课是看图学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板书“关怀”,出示大挂图),先把整个画面看一看。生:(认真看图) 师:(看后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 生:这幅图画的是在教室里。师:图上画了一些什么人? 生:这幅图上有小孩子和周总理。师:这样回答好吗?应该怎样说? 生:这幅图上有小学生,还有周总理。师:这幅图主要是画周总理还是主要画……(一个学生有所悟,连忙接口回答) 生:这幅图上有周总理,还有小学生。  相似文献   

4.
我曾听过大班的一节语言课《咏鹅》。教师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画的是白鹅。”教师立即纠正说:“小朋友说话要完整,应该说这幅图画的是白鹅。”接着,教师又问:“白鹅在什么地方?”幼儿回答:“在水里。”教师再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  相似文献   

5.
有同志说过:要教会“写”先要教会“想”。这是很有道理的。学生作文打不开思路,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会“想”,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于是我就有意引导学生去联想,去想象。遐想联翩思路广开嘛。一、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联想,想象。1.引导学生比较同类型的人物形象。讲《范进中举》时,我问:孔乙己和范进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异同?这两个人物形象能够说明一个什么共同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和维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心理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如:在学习《碳和碳的化合物》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然后借助这幅画提出问题:1.这幅画是用什么颜料画的?2.为什么它保存至今仍色彩鲜艳?3.光彩夺目的金刚石和与古代用来画《清明上河图》的颜料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二、要勇于探索,为学生树立榜样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大胆…  相似文献   

7.
《直线和线段》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中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开端。几年来,我多次上过这一课,根据教学重难点,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导课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设计一:感受美的形象,渗透分类思想多媒体出示描绘校园一角的画,有假山流水,还有太阳、小鸟、教学楼以及小树、各种花草。引导学生欣赏图画,感受校园美景,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然后去掉颜色,成为一幅线描画。师:仔细观察,你发现这幅画是由什么构成的?生:这幅画是由线构成的。师:这些线有什么区别?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生:这些线有的是笔直的,有些弯弯的,有些圆…  相似文献   

8.
仔细观察左边的漫画,回答下面的问题。1.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2.图中妈妈用鸡毛掸打小男孩儿的原因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问题?3.通过这幅漫画,你还联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教师节,有个学生送我一幅画:一张白纸,用浓墨涂了一抹粗重的黑色。还附带一张书签,上面写了几行字:“这幅画名叫《快乐》。悲观的人只看见一团墨迹,而乐观的人却看见大半的雪白。你呢,又看见了什么?”我一阵惊喜,多大胆的学生呀。我应该让全班同学都见识见识。今天的语文课,我把这幅画带到教室,说:“有位同学送我一幅画作为教师节的礼物,你们猜一下,有什么用意?”同学们一  相似文献   

10.
教师和家长一般对幼儿说完整句都很重视,尤其是幼儿园教师,每堂课几乎都要强调。可是有的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说省略句,教师却硬要幼儿说完整句,让幼儿一遍遍重说,一遍遍订正。我以为,这样反而不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听过大班一节教《咏鹅》的语言课。教师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画的是白鹅。”教师却纠正说:“小明友,说话要说完整句,应该说‘这幅图画的是白鹅’。”在教师已说清楚“这幅图”这一特指成分的情况下,幼儿回答时省略了“这幅图”这一不说自明的成份,使语言简洁精练,这有什么不好。教师接着问:“白鹅在什么地方?”幼儿回答:“在水里。”教师又纠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起步作文,片断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在三年级进行扎扎实实的片断训练呢?1.利用课文插图进行片断训练三年级课文的插图多,这也就是编者有意培养学生多观察的素材。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插图的前提下,“剪下”插图的某一组画面,让学生进行片断的训练。例如,《放风筝》这幅图画的是“我和哥哥”及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堂原生态的作文课,它并不完美,却是自然的。它并不怎么新颖别致,但却是流畅的;它贮满了诗情画意,引发学生驰思遐想,浓浓的激情始终洋溢在课堂上;它借助联想和想象,拓展写作思路。让我先来描述我的这节略有个性的作文课。师:读一篇好文章,每每读到佳处,就会觉得有美丽的图画浮现在眼前;欣赏一幅好画,品味其中的意味,又会觉得好诗好文潜藏其中。请欣赏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的《北山初雪》图,当你被画面的色彩、形状所营造出的奇致优美的意境感动时,不知不觉涌入你心头的诗句是什么呢?生: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忽如一…  相似文献   

13.
二年级美术教材《滑梯》的教学,我是从具体到抽象入手,先在黑板上画滑梯,再把事先画好的各种动作的人物,放到滑梯上下周围,并让学生说出这些人在干什么。分析完人物动作后,我就提问:“你们曾在哪里见过滑梯?还有哪些形状的滑梯?”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联想,从具体滑梯联想起以前观察到的景色,并加以想象,丰富了画面,从而完成了作业。三年级教材《画一组自己喜爱的玩具》。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玩具,并在提问中分析了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主渠道。如何让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呢 ?笔者就教学新大纲古诗词推荐篇目《望洞庭》谈几点感受。   一、原型启发,全体参与,诱导再创造   原型启发是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学《望洞庭》这首诗,我用一幅表现诗意的图画作为原型,诱导学生的再创造思维。   在一段激趣导语后,我出示图画《望洞庭》,先让学生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并给这幅图起一个…  相似文献   

15.
作前指导1.说话要求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并答出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什么地方 ?都有谁 ?在干什么 ?然后用一段话把图意写下来。2 .教学目标1明确几个问题 ,即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什么地方 ?都有谁 ?在干什么 ?2确定观察方法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3在叙述图意中要充分发挥联想。4用一段话把图意写下来 ,注意句子之间的联系。3.达标规程 :培养观察思维——展开合理想像——说写结合4 .教学过程(1)培养观察思维说话前首先把几个问题弄清楚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什么地方 ?都有谁 ?在干什么 ?其次 ,引导学生了解图上同学们送给老师的…  相似文献   

16.
这道题是要求根据图意,把图下的几个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这是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训练。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说话。一、激发学生看图的兴趣,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在出示图画(或开书看图)时,教师要“逗起”学生看图的兴趣:这幅画里面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要知道这个故事是什么,就要仔细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先看看:近处有什么?远处有什么?谁先看出来  相似文献   

17.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则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联能力,在教秦牧的散文《花城》一课中,结合课文“联想丰富”的特点,针对学生作文思路狭窄、常常无话可说的弱点,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我设计以培养联想能力为“主旋”的“四部曲”。第一部:抓思路《花城》以描写广州一年一度的年霄花市盛况为中心,兼及农历过年的种种习俗、花卉种植的种种知识、作者自己的种种感受等内容。这些内容,从表面看来,仿佛互不相干,但在文中却浑然一体。它们在文中是怎样有机连缀的呢?这,正是作者的思路所在。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能否帮作者还原一个写作提纲,先写什么?接写什么?中间写什么?最后谈了哪些感受?经过阅读,师生一起讨论整理出了如下思路提纲:  相似文献   

18.
一、看看 ,训练观察能力看图写话 ,看图是基础 ,但是低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 ,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 ,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 ,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指导学生看图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仔细看图 ,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 ,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一般地说 ,单幅图属情景图 ,应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在教学《迷人的夏天》这幅图时 ,我做了如下观察指导 :1 整体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在总体上先有个了解 ,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 ,画了哪些景物、人物 ,给你留下总的印象是什么?(总体上看 ,这幅图画的…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争当“小小剪辑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的内容来个剪辑梳理,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例如教学《灰雀》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领悟:1。默读:画出你能读懂的句子。2.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联想: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我十分盼望过年。过年自己可以毫无顾忌地玩耍,过年能向路人满脸笑容地问新年好,过年能将色彩艳丽的年画贴满一墙……每年,爷爷的房门上都有一幅漂亮的年画,我用我好奇的双眼仔细地看着画上的图案。精美的图画上面有一个胖胖的孩子扎着两个小辫儿,穿着红布衣裳。我兴奋地问爷爷:“这幅画叫什么?”“这是‘连年有鱼’,是人们祈求丰收的图画,咱天津人有名的杨柳青年画。”它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