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承前启后的文学设计范式,内容安排删繁就简,组织活动层次分明,采用重难点逐个击破的策略,借助学生已有的小猴分桃经验,由"将一个物体平均分"迁移到"将一些物体平均分",由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迁移到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从而感知分数本质特征,丰富分数内涵.这是进一步学习"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基础,更是五年级认识单位"1"的前奏.  相似文献   

2.
一、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目标"认识分数"这一内容在三年级上册是通过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三年级下册是通过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五年级下册主要引导  相似文献   

3.
从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学生在学习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时会有两个认知障碍:首先,不习惯把一些物体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其次,教材中的例题是把一盘桃(4个)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的个数是一个整数,学生对用分数表示觉得难以理解。如何让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建构,笔者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在上册中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继续教学分数,让学生认识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五年级下册将再次认识分数,形成单位"1"的认识。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感觉到分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实现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  相似文献   

6.
正【"望":病例观察】"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这节课比较难教,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二是在小学数学中,分数一般都采用以下定义: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  相似文献   

7.
<正>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或几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认识分数、体会分数意义的重点,也是今后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学生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就没那么容易了。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多重比较、举一反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P76-78页。【课前琐思】本课主要让学生经历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这是分数含义的一次拓展。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相似的编排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安排,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分数的本质。课前预计学生能够将多个物体平均分,但是对于描述并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的直接基础。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可以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  相似文献   

10.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拓展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将面临一个挑战,既要实现从“一个物体”到“一个整体”的认知突破。又要沟通“一个物体平均分后得到的分数”与“一个整体平均分后得到的分数”之间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11.
设法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水面,浮在水面的物体沉到水底,这是去年大班组织的一次区角活动.当时,孩子们探索热情很高,想出了很多主意.如在一根小棒的两头插上泥工团,制成小哑铃,让小棒沉下去;把泥工团压扁,再包上小纸盒,让泥工团浮起来.我想:既然整个活动深受去年大班幼儿的欢喜,而且又能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和运用已有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何不把它作为"保留节目",在今年的大班再组织一次呢?  相似文献   

12.
一提到"填鸭"式教学,部分老师会把它理解成无休止的、不管学生承受能力而拼命去灌输的行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古人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填鸭"与"放鸭"的缩影.传、授的过程是"填鸭",解惑的过程就是"放鸭".新课程改革为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填鸭"与"放鸭"也就成为教师必须要做好的功课.  相似文献   

13.
一、解读教材不准确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认识分数"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新知。在上册教材里,学生认识到的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  相似文献   

14.
<正>“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是分数概念外延的一次扩展。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发展心理,教材采用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相似的编排线索:先集中力量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整体的1/2,  相似文献   

15.
闫勤 《江苏教育》2012,(Z3):53-54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与意图】课前,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如下的"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一、内容 苏教版国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 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二、缘起 从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课前慎思】"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很多平均分一个物体,用分数表示分的结果的经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既丰富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也是今后进一步抽象  相似文献   

18.
教学苏教版小学教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时,为了让学生在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不受到物体个数的干扰,教者借助"魔盘""魔布""魔圈"创设有效情境,让学习内容自然呈现;着重聚焦概念本质,让探索过程自然推进;注重整合解题方法,让学生的应用意识自然形成。  相似文献   

19.
<正>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上册教材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继续教学分数,让学生认识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五年级下册将再次认识分数,形成单位"1"的认识。多年的实践经验让我们感觉到分数这一块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分数概念,认识分数本质呢?借江苏省"杏坛杯"教学评比活动的平台我们再次进行了实践和研究,着力体现以下三点。一、丰富学习素材,关注学生概念形成的过程学生如何形成概念?是记忆还是感悟?在我们一贯的演绎概念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常常停留在字面理解上,很难理解其抽象语义。所以,对于概念教学能否改变演绎的方式,用归纳生成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  相似文献   

20.
正"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学生正式学习"分数的意义"历程中的第二个里程碑。如何带领学生从"一个物体"顺利过渡到"一个整体",摆脱"实际个数"而关注"具体份数",从而实现学生固有分数观念的自然拓展,建构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当是选择本课教学方法首要考虑的问题。当然,在追求学生理解知识本质内涵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学习过程生动活泼,以便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