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分析1999年以来年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嬗变历史与演变趋势为逻辑起点,依据"双创"理念提出后政府出台的80份创新创业政策文本,采用文本量化研究方法,尝试勾勒政策议题、解析政策场域、描绘政策网络,致力将政策话语转换为具有解释性的学术话语,以期帮助大学生对当前政策环境作出正确研判.实证发现"双创"时代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政策场域扩大,大学生"双创"活力和改革红利得到进一步释放;二是政策议题切换,"创新—创业—就业—服务"成为"双创"时代新的话语逻辑;三是政策环境优化,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体系及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不断健全.  相似文献   

2.
梳理我国近十年颁布的学前教育政策文本,发现农村学前教育政策从外部看具有数量多、发文层级高、互相支撑与呼应等特点,从内部看呈现目标清晰、重点突出、职责明确等特征。农村学前教育相关政策体系的整体性持续加强,未来发展的基调和方向逐渐明晰,进一步融入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发展战略中,并与政策研究相互支撑形成良性互动。有必要进一步明晰政策方向、优化内容体系、强化执行监督,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扩容提质、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实现"幼有所育"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以公共政策扩散理论为视角,对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的有关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文本进行梳理分析,对政策扩散的诱因、路径及机制进行阐释.研究发现,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在推广过程中受到问题、诉求双重扩散诱因的影响,扩散路径在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呈现出时间上的"S"型曲线及空间上的响应、引导、辐射的扩散模式,央地政府的纵向互动使政策实现了策域融合.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在试点过程中诞生了多种创新形态,形成了指标周转及"地票"两大模式,对政策的市场化改革探索也已进入平缓期.在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转型过程中,与精准扶贫实现策域融合的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如何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去,将成为政策进一步创新扩散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本计量法,以1980年至今国家发布的61份涉及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文本为研究样本,根据其量化分析结果,建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三维分析框架,并从政策结构、政策工具和政策主题的维度依次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由于社会环境的宏观驱动、市场需求的有效表达以及职业教育的内在需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呈现出政策主体从独立发文到合作参与、政策取向从工具价值到本体价值、政策内容从单边发力到双向对接、政策制定从一元管理到多元治理等嬗变特点。同时,也面临着工具运用失衡、规范引领不足、多元主体的割裂的困境。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未来发展需要在政策主体、政策布局、政策内容和政策工具的四重逻辑上持续发力,为构建中国特色校企共同体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政策工具、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内容、精准扶贫机制三维分析框架对2013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相关政策进行文本梳理与计量分析发现,政策工具应用组合多样,但权威性工具使用过溢;以技能培训为主要扶贫内容凸显,但部分项目供给相对不足;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但识别与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决策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基本形成,但相关行政部门政策执行协同性缺失.在后扶贫时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建设中,建议以政策执行者行为网络为标准优化政策工具组合,丰富以服务产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扶贫内容,强化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识别机制和评价机制建设,应用社会系统管理思维推动相关行政部门形成政策合力.  相似文献   

6.
对职业教育政策文本的数量发展、权威部门构成、政策主题分布、不同类型与层次的职业教育政策文本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文本具有不稳定性和非连续性、多权威控制性以及师资建设政策与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受关注等特点.在职业教育政策未来走向中,作为职业教育政策制定主体的国家权威机构,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政策决策的科学研究,尽量避免政策出台的随意性;二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尽量避免政策"朝令夕改"的波动性;三要强化政策的可操作性与可执行性,尽量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应对性;四要形成多层次的职业教育政策机制;五要注意对政策的适时追踪与评估,尽量避免"只开花不结果"的虚置性.  相似文献   

7.
将跨度60余载的民族(新疆)双语教育教学目标的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以定量分析的方法解读政策文本的历史演变。从政策文本的年度数量、单独、联合发文主体数量和频次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总结政策文本的总体发展趋势,政策文本环境的支持性、结构的体系性、发文主体和内容发展的渐进性等特征,提出应不断提高政策文本法定效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高等教育政策文本中的权威、政策文本的数量、文本特别说明、政策主题等变量对改革开放二十年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归纳总结了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特点。高等教育政策制定在制定结构上,具有多权威控制和政策依赖的特点;在制定方式上体现了强调"试点"和"稳定"的政治文化;在政策发展上,形成了高等教育政策相对独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层面颁布的324份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发文变迁、发文类型、发文部门、主题演化、作用对象共五个维度分析我国金融支农政策的演进特征与发展趋势,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支农政策文件在数量上整体呈现递增趋势,绝大多数以意见和通知的形式颁发;政策发文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跨部门联合决策程度较高,但部门间协同性有待提高;政策着力于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政策演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精准脱贫阶段,政策聚焦于创新金融扶贫机制,以促进农户脱贫增收;乡村振兴阶段,政策聚焦于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理论与实践离不开国家教育政策的宏观指导。通过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前后颁布的五部教育政策文本,可以看出国家教育政策中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嬗变呈现四个特征:一是政策制定具有明显时代性;二是政策话语更加注重宏观统筹与微观运作相结合的内容表述;三是政策执行从政府主导走向强调高校主体地位;四是政策态度更加积极、开放与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