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文作者对国产的Castanea、Castanopsis Lithocarpus三个属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     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下的观察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属的花粉形状、大小、萌发孔、外     壁纹饰及其结构都非常相似,与植物外部形态的特征相吻合。故作者支持将这三个属归为一     个亚科即栗亚科Castaneoideae。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厚壳树亚科在紫草科中的系统位置,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国产厚壳树亚科Ehretioideae的厚壳树属Ehretia、轮冠木属Rotula和基及树属 Carmona 3属1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其扫描电镜资料属首次报道。从本文并结合文献报道的双柱紫草属 Coldenia的花粉资料,可得知该亚科花粉为长球形 、近球形,稀球形,赤道部位具有不同程度的膨大;萌发孔类型为三孔沟和三拟假沟二者交替排列,稀具三孔;外壁表面具微弱的小穿孔,稀光滑或皱波状纹饰。厚壳树亚科Ehretioideae与破布木亚科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天胡荽亚科和变豆菜亚科的5属30种和2变种的花粉形态。研究表明,这两亚科有 6种花粉类型,两亚科的花粉类型不相同但各自有相对的一致性,说明它们是两个自然类群;花粉形态的证据还说明了马蹄芹属归于天胡妥亚科的正确性等。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国产爵床科Acanthaceae山牵牛属Thunbergia(山牵牛亚科Thunbergioideae)6种、叉柱花属Staurogyne(瘤子草亚科Nelsonioideae)和老鼠簕属Acanthus(老鼠簕亚科Acanthoideae)各1种植物在扫描电镜下的花粉形态。山牵牛属植物的花粉粒为圆球形,均具螺旋状萌发孔,外壁纹饰以光滑或颗粒状为主,偶具棒状突起。具螺旋状萌发孔被认为是该科独特而较原始的花粉特征。叉柱花属的花粉粒为圆球形,具3孔沟,外壁平滑。老鼠簕属的花粉粒为长球形,具3沟,外壁具细网状纹饰或具小穿孔。花粉形态特征支持传统上将上述3属置于3个不同亚科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们对国产百合属(Lilium)引种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已知该属有二个分类群具四合花粉, 本文依据花粉形态、外部形态及地理分布的特点,对其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国细辛属Asarum27种及4变种、1变型的花粉形态分别做了光学显微镜和扫 描电镜的观察和照相,发现该属花粉的萌发孔变异较大,可作为分亚属及分种的重要依据之 一。花粉粒外壁纹饰主要分两类:瘤状纹饰下为网状纹饰,或瘤状纹饰下为脑纹状纹饰。细辛 亚属与杜衡亚属间的界限较明显,与植物形态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本文还讨论了国产及日 本产双叶细辛A.caulescens Maxim和华细辛A.sieboldii Miq.在花粉形态上的差异,并对植物外部形态上彼此相似的几个种的花粉的形态特征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壳斗科三棱栎属Trigonobalanus Forman在我国的新分布——三棱栎T.doicha- ngensis 的花粉作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从花粉的形状、萌发孔类型及外壁结构看,三棱栎与本科其余各属均不同,在壳斗科中确属一个独特类型。  相似文献   

8.
桦木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面阐述桦木科 6属 36种植物叶表皮和花粉的形态及系统学价值 ;首次揭示中国特有属———虎榛子属胚胎发育的全过程 ;化石植物有重要发现 ,发现了美国怀俄明古新世一个化石新属———Cranea和Palaeocarpinus属的两个化石新种 ,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桦木科榛亚科最早的化石纪录 ;利用形态学资料、rbcL基因序列、ITS序列分别对桦木科及外类群进行分支分析 ,并根据化石植物提供的证据 ,将三者结合分析 ,重建了桦木科的系统发育 ,建立了桦木科的新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9.
 对桦木科植物(包括6属36种)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系统地描 述了各属的花粉形态,划分了三种花粉类型,即桦木型、榛型、鹅耳枥型,并澄清了前人在带状加厚、孔盖和颗粒层等概念上的模糊认识。根据花粉的形态,作者不支持Hutchinson(1973)和Dahlgren(1983)把桦木科分成两个科,即榛科(包括榛属、虎榛子属、鹅耳枥属和铁木属)和桦科(包括桤木属和桦木属);而同意Abbe(1974)将桦木科作为三个族来处理,并且认为虎榛子属应该从榛族分出,置于鹅耳枥族;尽管作者不支持Kuprianova(1963)将桦木科划分为三个科,但本文所提出的三个族与Kuprianova的三个科只是分类等级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分布于我国的椴树科(Tiliaceae)9属44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   的系统观察,并对其中10种花粉的外壁细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本科花粉为长球形、   扁球形和球形,萌发孔为长3孔沟、短3孔沟和3(一4)孔三种类型,外壁主要为网状纹饰,个  别属为刺状纹饰。根据花粉资料,本文还探讨了该科植物分类中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经研究结果表明,青冈属Cyclobalanopsis与常绿栎类花粉形态特征基本上是一致的,   如花粉的形状和大小,萌发孔的类型以及外壁的结构均很相似。作者支持将青冈属归入栎属,  作为属下等级,即青冈亚属(Subg.Cyclobalanopsis)的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12.
壳斗科三棱栎属Trigonobalanus Forman含3种,即:三棱栎T.doichangensis,南美三棱栎T.excelsa,轮叶三棱栎T.verticillata。通过用光学显徽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系统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3个种的花粉进行观察并比较分析,确认它们分别属于显然不同的3个类型:(A)花粉粒为扁球形,赤道面观宽椭圆形,极面观钝三角形;孔在角上,内孔具明显的孔室,孔缘加厚;外壁覆盖层无穿孔,孔区外壁-2(从化学分层)特厚;表面具疣波状纹饰。三棱栎为此类型。(B)花粉粒为长球形,赤道面观长椭圆形,极面观近三角形或三瓣形;萌发孔多为3拟孔沟(-3沟),位于三角形的边上;外壁覆盖层具穿孔,表面具粗瘤(疣)状纹饰。南美三棱栎为此类型。(C)花粉粒近球形、赤道面观近圆形,极面观3裂圆形,3孔沟在边上;覆盖层具穿孔;表面具小瘤和蠕虫状短条纹饰。轮叶三棱栎为此类型。以上3个种的花粉粒形状、萌发孔、外壁结构、表面纹饰等特征,特别是萌发孔特征、类型及位置,在壳斗科的花粉形态中表现出较大差异,越出了种间的区别,故笔者认为K.C. Nixon和W.L. Crepet将3个种分立为3个单型属是自然合理的,即:Formanodendren(F.doichangensis(Camus)Nixon et Crepet), Colombobalanus(C. excelsa(G.Lozano,J.Hdz-C.et J.Henao)Nixon et Crepet),Trigonobalanus(T.verticillata Forman)。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藁本属Ligusticum 25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包括本属的模式种(苏格兰藁本L.scothicum,中国不产,分布于苏联。朝鲜、日本和北美)。其中17种为首次报道。通过对29个样品材料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及对本属中有代表性的4种植物的花粉做了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外壁结构,结果如下:花粉可归为菱形、椭圆形、矩形、赤道收缩4个花粉类型。各类型间的演化趋势是:菱形→椭圆形;菱形→长菱形→矩形→赤道收缩形。本属萌发孔类型,可分为角孔类和边孔类。作者从花粉资料支持Drude关于藁本属在伞形科中的系统位置的主张;支持K.-pol(1916)将岩茴香属Tlingia Regel(1858)和M.Hiroe(1958)将拟藁本属Ligusticopsis Leute(1969)分别归入藁本属中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我国栎属Quercus 30多种花粉进行比较深入的研  究,试图通过花粉形态的研究为栎属的植物分类和化石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茶藨子属Ribes L. 植物19种、2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 察。根据本属植物的花粉,在内萌发孔周围有一外萌发孔,有别于广义的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s. lato各类群的特点,结合本属其它形态特征,作者支持将茶藨子属独立为科的意见。从观察材料看,可 将其归之为4个花粉类型:即醋栗型(Grossularia-type)、茶藨子型(Ribes-type)、拟醋栗型(Grossu- larioidestype)和单性花茶藨子型(Berisia-type),这正好与分类学家根据形态划分的4个亚属相吻合, 而且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群。据此,作者认为过去划分的亚属是合理的,醋栗类群不独立成属,似更自然。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44种2变种蓼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除了前人报道的31种外,其中15种为首次报道。本属花粉形态多类型,有球形、近球形、近扁球形、近长球形及长球形;从萌发孔来看,有三沟型、三孔沟型、散沟型及散孔形:外壁纹饰有颗粒-穿孔、微刺-穿孔、微刺-凹穴、细网状、皱块状及粗网状。根据这些特征将花粉划分为10种类型,其中西伯利亚蓼型(Sibir-icum-type)为本文首次提出。文中对本属的分类问题进行了探讨,不支持Steward(1930)将本属划分为8个组的意见,而认为应将本属划分为11个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国产鼠李科鼠李族5属25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并观察了 乌苏里鼠李的外壁超微结构。根据花粉大小、孔沟交界处四块加厚的程度和所形成的H形明显与否以及纹饰的不同作出了分类检索表,同时根据花粉形态特征认为把鼠李属的裸芽亚属和鳞芽亚属分立成为两个独立的属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18.
红豆杉科(Taxaceae),花粉近球形,有时稍扁或稍长。直径为20.8-45.8μm。具远极 薄壁区,或不典型的乳头状突起。外壁两层,内外层厚度相等,有时层次不明显。在光学显微 镜下,外壁表面粗糙,或具微弱的颗粒状纹饰。在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这个种里,有些花粉粒具残存气囊。在扫描电镜下,外壁表面具粗瘤和细瘤两种纹饰类型。透射电镜本科各属代表种观察表明,本科花粉外壁内层具片状结构,外层由单层瘤状纹饰分子构成,有 些种细瘤连接形成覆盖层。根据花粉形态资料,可将本科植物分为2个族:  白豆杉族(仅包括白豆杉一个属)和红豆杉族(包括红豆杉属和榧树属)。  鉴于穗花杉属花粉的特殊性,建议独立上升为穗花杉科Amentotaxace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