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莞、苏州、温州为例,对比分析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结果表明:内外资企业比例接近的苏州制造业在创新环境、创新资本投入、创新人才投入和创新绩效方面都优于东莞和温州的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应尽快采取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技术转型.  相似文献   

2.
采用区位熵指标测算东莞整体制造业和20个主要制造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结果表明:东莞整体制造业具有产业集聚优势,集聚程度较高的4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纺织服装鞋帽产业和食品饮料产业。并以产业区位熵值为核心解释变量,加入区域创新投入要素,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出结论:东莞整体制造业和创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呈现线性促进关系;分行业的区位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各不相同,影响结果与产业区位熵趋势相关。提出东莞应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加大创新要素投入、积极引进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市创新职能指数和创新区位熵研究方法,利用苏南5市统计年鉴制造业经济数据和中国专利信息服务平台苏南制造业专利授权数据,分析2007、2010和2013年苏南城市制造业创新体系与分工演化特征。结果发现,苏南城市制造业创新职能经历2007年的创新极化和2010年的创新扩散效应后,逐渐形成以苏州为中心,南京、无锡为副中心的三级塔形结构。苏南创新中心南京不断向外分化制造业创新职能,苏南城市制造业各部门创新分工明显。针对以上研究规律,提出将苏州打造成区域综合性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优化苏南制造业创新分工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加速传统制造业的创新进程,促进传统制造业集中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不仅要客观评估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更需要深入探讨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升级路径及机制。文中收集2017年温州94家高新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投入产出数据,并考察企业创新能力储备。同时,在构建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DEA模型测度企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而探讨了效率值不同企业的改进方向。结果表明,温州高新制造业企业创新储备不足、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整体创新效率不高,存在传统发展路径锁定现象。在此基础上,应通过加强企业合作创新、创新研发模式和避免规模不经济等途径,有效提升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也是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东莞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具有三个特点:电子电气制造业是合作的主要产业;产学研是企业的重要合作方式;合作开发是产学研的主要形式;同时研究发现东莞产学研合作还存在着企业产学研动机中短期行为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运行和保障机制未真正到位、缺乏快捷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以及共担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五个问题;并对东莞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探讨创新要素投入对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采用2001-2019年湖南省制造业相关数据,以研发经费投入、资本投入及科技人力投入作为解释变量对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与协整检验.结果表明,研发经费投入和科技人力投入能够促进湖南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加大科技人力与研发经费投入,并注重科学合理的制造业创新要素的投入,以促进湖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制造业27个门类数据进行竞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东莞与广州、深圳主要表现为强互补合作关系与强竞争关系互为转换,与佛山、中山、惠州、珠海、江门、肇庆有等6个城市则主要表现为稳定型的关系,且竞合关系演进的两极分化态势较为明显。因此,在创新驱动战略下,东莞应优化产业分工格局,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是加强东莞与珠三角城市群其他城市经济合作,实现东莞经济持续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首先从行业层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改进的熵值法实证研究了18个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同时发现,创新投入能力较强的航天器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和生物药品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弱,而创新投入能力较弱的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方静 《科研管理》2020,41(7):61-69
本文基于最新世界投入产出表与2000—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Probit模型和面板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创新决策、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处理了样本选择偏差、改变投入服务化衡量指标和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投入服务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受到服务要素投入、企业所有制结构、所处地区、生产率等特征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为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和企业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北京、成都、广州、上海、天津、苏州和东莞七个城市530家电子通信制造企业的调研,用因素分析法和SPSS统计结果显示外商独资企业比例等15个显著指标的组合决定了以上七城市电子通信制造业投资环境90%以上的内容。而且并不是每个城市在所有方面都表现最好或最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构建制造业创新韧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TOPSIS法对2012—2020年江西省制造业创新韧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实证研究了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江西省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江西制造业创新韧性持续提升,进步迅速,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导致江西制造业创新韧性水平较低的因素主要有创新资源投入不足、创新产出相对较少、创新人才缺乏、金融支持不足、本地市场需求疲弱等。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江西制造业创新韧性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江西制造业创新韧性的提升。增加研发投入,强化金融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培育力度,努力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着力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提高江西制造业创新韧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比较优势理论关注要素成本带来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理论更加关注要素质量及其组合方式带来的竞争优势.东莞模式实质是区外生产要素在镇域层次上的重新组合.依靠要素投入促进增长的东莞模式难以为继,金融危机加快了东莞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东莞模式的特征及其成因可以生产要素为主线作探讨.东莞模式创新的三路经:要素重组、要素质量升级、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长三角制造业创新的背景、思路和举措,分别从创新投入、产出状况和创新成果的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了长三角制造业的创新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长三角制造业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产业创新能力是关键要素。基于科学性、可得性与全面性原则,通过建立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制造业29个细分产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基于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得分情况,对29个细分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创新投入与国际水平相比较低;在创新投入、创新研发与创新产出这三个因素中,创新研发能力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最主要因素;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创新能力最强、创新效率最高的产业,这与产业的开放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5.
科技馆的运营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科技馆建设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大有急起直追之势,全国各地都在改建、扩建或新建科技馆。近期竣工开馆的有黑龙江、山东、温州等科技馆;正在建设中的有上海科技馆二期、河北、浙江、东莞等科技馆;开始筹建有的有中国科技馆三期、广东科学中心、重庆、贵州、宁波、苏州等科技馆。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8)
东莞作为我国最为典型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正面临着人口红利消失背景下的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本文基于"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结合东莞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制造业人才队伍现状,探索产业升级视域下东莞制造业人才技能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对新经济形势下的东莞产业升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莞得改革开放之便利,迅速成长为全球制造业基地。但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动,东莞原有的粗放发展模式受到挑战,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的升级换代。从可行性上分析,东莞部分企业已具备产业升级的能力,自主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东莞工业体系完整、产业链完备,具备产业升级的潜力;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形成了东莞产业升级的巨大助力。在新经济形势下的东莞产业升级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进行制度创新、提升本地科研水平、引进高素质企业、加大宣传力度、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寻找出路和提高东莞的人力资本素质。  相似文献   

18.
马澜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6):10-13
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产业的创新产出能力受创新投入要素的制约。对此,文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医药制造业及其3个子产业2004—2009年度创新投入与产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对产出的影响力,从而查找问题,提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廉水  张芊芊  王常凯 《科研管理》2015,36(10):169-176
本文利用2001-2011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创新经费投入对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创新人员投入虽然数量众多,但抑制了制造业科技创新;外商直接投资阻碍了专利申请量的提升,但促进了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的增加;产权结构对制造业科技创新有着显著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在创新上有更高的积极性;政府支持促进了制造业科技创新;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了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仍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技术引进投入、来源地、消化吸收投入及R&D投入强度等方面,对我国制造业引进消化再创新现状进行纵向分析.从技术引进投入和消化吸收投入等方面,分别对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制造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政府科技资金支持与引导不足、重点区域技术引进集中于三资企业、二次创新的投入能力较弱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投入比例偏低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