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听家长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听话""成绩不好还不让说",这些抱怨反映出家长面临难以读懂孩子、难以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困境。为了能够读懂孩子,我认为家庭和学校双方需联合起来做出以下努力:一、做孩子成长的知心人家长和教师都希望让每一个孩子做最优秀的自己。学特长、请  相似文献   

2.
《新教师》2022,(1)
1.个别家长将孩子放在学校后,就将教育的问题全权交给学校和教师,彻底放松了,对孩子的情况不了解、不过问.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并不利,想让孩子变得优秀,家长还是要多与教师沟通、多与学校合作才行. 2.课后延时服务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与负担.在校时间延长,时间和精力的要求增加.备课时间压缩,下班后工作量增大.家庭生活时间减...  相似文献   

3.
常常有家长向我抱怨,孩子读书囫囵吞枣,一本书很快就翻完了,想让他再仔细看看,总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作为教师,我很难用一两句话和家长说清楚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伴读者,只能每天找点"空闲"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从而体现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上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这是"真理",所以,孩子有"病"需家长吃"药"。家长改变了孩子就能改变——这是"硬道理",所以,想要孩子变,家长自己先要改变。但是家长改变远比改变孩子难得多。家长希望孩子优秀,希望解决孩子的问题,要做到的就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态度、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时期,孩子自我意识的产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和家长对他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的自信是教师和家长树立的,尤其是当孩子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时,教师和家长要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使孩子感到"我能行!"--这种感觉十分重要,这就是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心就必然愿意接受一切挑战.那怎样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呢?笔者认为,要从赏识孩子做起.  相似文献   

6.
周又红,北京市西城区科技馆特级教师,中国科协青少年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全国少年儿童优秀理论工作者""北京市科技园丁""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提起科学探究活动,也许有些家长并不太了解,不知道孩子在其中会做些什么事情;也许有些家长知  相似文献   

7.
近日,一封小学教师的辞职信火了.原因是把学生默写古诗的成绩发到了家长群里引发了家长的不满意.面对孩子成绩的不理想,家长并没有进行反思,而是"自尊心满满"地要求教师登门道歉.学生在课堂上挑衅教师、公然辱骂教师,一旦和家长、学生发生矛盾,"受害"的几乎都是教师.扪心自问,教师的尊严到底去哪儿了?  相似文献   

8.
根据五年来的办学经验,我们认为,农村民办中小学管理的思路应该是:质量是生命,管理是保证,教师是关键。一、强化学校管理切实让家长满意要使每一位家长满意,需从三个方面抓起:1.加强教学管理,让家长信任。许多家长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民办学校来,都是望子成龙。如果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不高,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不同孩子的家长对学校有着不同的要求。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必须是优秀的,是因为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过去在公办学校成绩常常不及格的孩子,只要成绩能及格,家长也是满意的;有的孩子虽然主科成绩一般,但音、体、美等某一门成…  相似文献   

9.
现今的家长和教师普遍存在一个教育误区,就是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教师围着分数转,家长也围着分数转。其实分数并非孩子成长的支点,我们应把教育的主导放在如何发现和培养孩子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做事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10.
晓羽 《家长》2012,(Z2):63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由译林出版社于201 2年4月出版。作者饶雪莉,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小学语文教师,全国小学观摩课金奖得主,被媒体誉为阳光教育理念传播者,有"最了解孩子的老师作家"之称。小学是孩子的初始学习阶段,家长能不能和老师友好相处,直接影响孩子的成  相似文献   

11.
"鸡娃式"教育指的是家长催促孩子努力学习的新说法,是指家长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理,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这成为家长转移焦虑情绪的主要方式,然而用自己对孩子的高期待来裹挟孩子,真的能让孩子脱颖而出成长为优秀的人才吗?我们来看下面的案例: "我不想上学了!"秋秋一句话让家里突然炸开锅了.秋秋过完暑假马上就要上初...  相似文献   

12.
成长的烦恼     
李亚男 《家长》2008,(6):6-6
孩子的烦恼,就是家长的烦恼,因为孩子会把自己的烦恼加倍"送"给家长。因此,孩子的"成长的烦恼",也是家长的"成长的烦恼",更何况家长本来也在"成长"——成长为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家长——这就算是成长所必须的代价吧。  相似文献   

13.
"代管家长"制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孩子"的不断增多,而在我国部分地区农村自发形成,并逐步流行开来的一种旨在针对农村广大"留守孩子"教育的新制度,即指学校教师与农村"留守孩子"结成对子,教师代理其家长,从思想、学习到生活实行全程负责."代管家长"制的出现,是对广大农村"留守孩子"教育的一种新尝试,是保证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一种新举措,是加强和改进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一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兴趣广泛,不但学习成绩优秀,音乐、体育、美术等等方面也都有一技之长,正所谓"一专多能"。可是,家长的愿望往往很难实现,因为有些孩子兴趣多变,对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三天半新鲜"。家长给孩子报了美术班,孩子信心十足去了,没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自己子女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这点来说,教师子女应该是"特权一族"。事实上确有众多的教师子女品学兼优且学有所成,据多家机构以家长行业为样本调查分析,教师子女的成才率是比较高的。但也确有许多教师,在自己子女教育方面存在许多困惑和烦恼,不仅仅是孩子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不理想,更为严重的是孩子逆反心理严重,难以沟通。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期望值高导致眼高手低。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使其经常接触到许多优秀孩子,导致其不自觉地拿群体中  相似文献   

16.
责任和幸福     
案例中的小王同学是一个让家长"无奈"、让老师"头痛"的典型"差生",但老师始终没有放弃他,而是积极地与家长沟通,和孩子交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制定学习计划,最后孩子终于"脱胎换骨",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成绩.教师也在此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为人师的责任和荣耀.  相似文献   

17.
教师适当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无可厚非,但是一些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却搞得家长苦不堪言. 据一位家长介绍,今年自己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虽然老师每天留给孩子的作业不多,但留给家长的作业却不少.  相似文献   

18.
罗华 《四川教育》2003,(2):67-67
成长的过程,是探究、学习的过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往往望子成龙,急于求成.在家中,家长看到孩子做事慢了,唠叨着打断孩子,立刻包办,孩子没有机会尝试、学习;课堂上,当孩子学到"瓶颈"时,教师没给孩子独立思考、探索的机会,为完成教学任务,将知识硬灌给孩子,孩子成了"容器".试问,没有了土壤,种子如何发芽?  相似文献   

19.
周桃珍 《教育导刊》2007,(11):48-48
每次提笔拟定"表扬栏"内的候选人名单时,常常感觉笔塞,无从写起……确实,"表扬栏"一周一换,班级中有四十多个孩子,谁的进步更大?表扬谁更合适?无形中成了我们教师每周的困惑。而且,"表扬栏"张贴于"家长园地"内,主要也是作用于各位家长的,如果经常表扬那么几个确实优秀的孩子,家长们背后肯定也会牢骚满腹。于是乎,教师往往拿出点名册,来个"全班大搜索"——仔细研究哪些孩子已经好久没上"表扬栏"了,然后再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就这样,几经周折,该周的"表扬栏"终于"呱呱坠地"了。  相似文献   

20.
东子 《中华家教》2012,(12):32-33
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让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家长需要做到不乱比、尊重个性和因材施教。不和"人家的孩子"比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经常用"人家孩子怎么样"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比如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