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基底上制备出了具有c轴择优取向的Cu夹层ZnO透明导电薄膜,利用几种表征手段分析了夹层厚度对ZnO薄膜的结构形貌、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夹层厚度的增加,薄膜的结晶性降低,透光率降低、电学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2.
江苏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年产3万平方米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生产线将投产,这是公开报道中已知的全球最大规模生产线。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按照六边形有序排列的二维晶体,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薄且强度最高的纳米材料。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透明性、柔韧性、机械强度以及独特的电子特性,在电子、通讯、能源、医疗等众多领域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被称为材料领域的神童。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09,(3):42-42
高性能的、透明的和可延展的电极,在开发柔性电子和光电应用系统方面需求量很大。在微米尺度具有优异光学、电学和机械性能的石墨烯有望成为这样一种基础材料。实践证明.合成能够保留人们所期望的这些性能的大尺度石墨烯薄膜很困难,但现在Kim等人介绍了一种方法,用该方法可生长厘米尺度的石墨烯薄膜,其导电性和透光性与微米尺度薄膜的一样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基底上制备出了ZnO/Cu/ZnO、ZnO/Cu、ZnO单层三种透明导电薄膜,利用几种表征手段分析了Cu层位置对ZnO薄膜的结构形貌、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层的加入会降低薄膜的透射率和提高导电性,其中ZnO/Cu/ZnO结构的透射率略高,ZnO/Cu结构的电阻率最低。  相似文献   

5.
ITO(氧化铟锡)薄膜是一种应用比较多的透明导电薄膜,在不同的条件下制备的ITO薄膜,其性能也会不同。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不同的氧流量下,ITO薄膜表面粗糙度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设法以简单的工艺实现低缺陷石墨烯的高效、规模化制备,对于促进其在聚合物改性领域中的成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一种低缺陷石墨烯的简单制备方法及其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复合改性作用。首先,利用超支化聚乙烯(HBPE)在氯仿中借助超声高效剥开天然石墨制得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分别与两种不同粒径的UHMWPE粉末进行溶液混合,经溶剂挥发和热压成型制得石墨烯/UHMWPE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广角X射线衍射技术(WA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所得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深入表征,并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所得石墨烯结构缺陷较少,厚度5层以下,表面存在少量非共价吸附的HBPE,比例达0.39 g(g石墨烯)-1;通过所述复合工艺可制得具有隔离网络结构的石墨烯/UHMWPE复合材料,借助该结构,只需少量石墨烯即可有效提高UHMWPE的导电性能,其逾渗阈值仅为0.25 vol%(粒径60μm UHMWPE)和0.50 vol%(粒径25μm UHMWPE);相比小粒径UHMWPE粉末,由大粒径粉末所得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石墨烯导电愈渗阈值及更优的导电性能。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低缺陷石墨烯的高效制备及应用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复合质子交换膜由于具有较为优异的导电性能、机械稳定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质子交换膜。着重介绍了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和性能,并展望了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石墨烯薄膜技术专利数量的时间序列统计,形成技术发展趋势图,分析石墨烯薄膜技术的发展波动规律.研究表明,石墨烯薄膜技术总体态势呈现上升式循环发展,专利数量逐年增长;波动特征主要表现为大涨大落,波长较短,波幅逐步扩大.发展波动受政府专项计划、技术突破点、研究主体数量变化和技术应用领域拓展等因素影响.构建石墨烯薄膜技术发展波动周期预测模型,使用现有的专利数据,对石墨烯薄膜技术未来10年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为制定石墨烯薄膜技术战略和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德温特创新平台为数据来源,从专利的视角出发,通过专利授权年度分布、有效专利、IPC技术分布、重要专利权人、全球专利布局、专利质量等指标的比较分析,对中美韩石墨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差异进行研究。揭示出我国在石墨烯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而为加快推进我国石墨烯技术的创新发展与产业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一种可调带隙量子阱结构的柔性衬底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本论文研究的太阳能电池具体结构是:Al电极/GZO/P型nc-Si:H/I层本征InxGa1-xN/N型nc-Si:H/GZO/Al背电极/AlN/PI柔性衬底;其制备方法是首先磁控溅射制备AlN绝缘层和Al背电极,然后采用ECR-PEMOCVD依次沉积GZO基透明导电薄膜、N型nc-Si:H薄膜、InxGa1-xN量子阱本征晶体薄膜、P型nc-Si:H薄膜、GZO基透明导电薄膜,最后制备金属Al电极。由于本征层InxGa1-xN量子阱本征晶体薄膜具有可调禁带宽度,对该结构的太阳能电池起着巨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结构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统计了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专利文献,并分析了专利申请的分布情况,进而梳理了复合材料的制备以及应用,并总结了重要申请人的专利技术发展路线,以期对该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以sp2杂化连接的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型潜力材料,拥有优异的光学、力学、电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电子器件、生物医药、能源和污水净化等领域,石墨烯技术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专利检索,对近几年石墨烯产业专利申请全球竞争态势进行分析,总结了石墨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主要包括专利申请趋势、区域分布、专利转化趋势、研究热点及应用领域等。此外,本文针对我国石墨烯技术分布及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揭示石墨烯领域专利活动特点,为我国石墨烯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众科技》2009,(6):8-8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寻找到制造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混合材料的新方法,该混合材料有望作为太阳能薄膜电池和家用电器设备的透明导体,比现在使用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材料更具柔软性且价格更低。  相似文献   

14.
氧气浓度对Zn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磁控溅射法镀制ZnO薄膜,通过椭偏仪和四探针测试仪分析了氧气浓度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分压的增加,薄膜折射率呈变大的趋势,电阻率升高,导电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5.
洪凡 《情报探索》2014,(4):6-11
以SCIE数据库中1994-2012年我国的石墨烯论文为研究对象,借助SCIE分析功能和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石墨烯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通过绘制知识图谱,展示了我国石墨烯研究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研究力量分布和主要研究领域,揭示了石墨烯的研究热点与应用领域,并就石墨烯研究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时至严冬,天寒地冻,采暖就成为人們的自然需要。有什么新的采暖利器么?半导体薄膜采暖就是一种。它是利用半导体二氧化錫制成的所謂导电玻璃和橡皮做成的导电橡皮。在电場作用下,它里面能有較多的电子掙脫原子核的束縛而参加导电,因而它的薄膜具有很高的导电率。它还有足够的力学性能和持久的化学稳定性。最可貴的一点是,它在普通的光照下,是非常透明的,太阳光能  相似文献   

17.
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具有质轻、透明、无毒、防潮、透气性低、机械强度高等优点,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日用轻工、香烟等产品的包装,并大量用作复合膜的基材。本文分析了BOPP薄膜生产过程中的取向和结晶对薄膜机械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际生产中生产工艺应该根据PP的热力学特性相应调整,以制造出双向取向度高,同时结晶微细、均匀的高性能优质BOPP薄膜。  相似文献   

18.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25006,91122034,51402336)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黄富强研究员、北京大学林天全副研究员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陈一苇教授共同合作,制备了一种有序介孔少层碳的新型材料。这种材料是石墨烯广义家族的一种新结构,具有优异的三维微观导电性能。科研人员发现,氮掺杂的介孔石墨烯具  相似文献   

19.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碳晶体,因其导电导热性能而被应用于发光二极管领域。本文基于S系统CNABS数据库收录的专利文献,经检索、导出数据、标引,统计分析石墨烯在发光二极管领域的中国申请年代分布、IPC分类号、主要申请人、技术发展路线,为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以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扩展版(SCI-E)和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为数据库源,对国际石墨烯的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首先利用SCI-E数据库分析了2000-2016年间石墨烯研究领域的发文趋势、热点研究国家及机构分布、主要研究方向分布、主要刊载期刊分布的情况,然后利用ESI数据库对该领域高水平论文及研究前沿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揭示国际石墨烯研究发展态势,为我国石墨烯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