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爱玲的作品具有浓重悲剧意味,这种悲剧意味的形成因素与张爱玲本人、作品创作背景等各个方面有着直接关系。本文主要从张爱玲的家庭因素、情感因素、社会动荡等方面来研究和分析张爱玲小说作品中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是一具有浓重悲剧意识的作家;家庭、个人、时代、社会多方面的因素,形成了他的悲剧意识;其作品主要表现为“青年忧郁病”;郁达夫通过大自然和酒,使他浓重的悲剧意识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3.
所谓“悲剧精神”,就是对苦难的抗争与对生命的超越精神。语文教育中的“悲剧精神”是指一切具有进取、豁达、执著、坚韧及抗争的精神。运用有限的语文课堂进行悲剧教学,称之为悲剧美教学。在这个乐感文化充斥的时代,运用语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悲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如何把握悲剧作品的特点、挖掘悲剧作品的内涵和根据悲剧作品体裁的特点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利用语文教育培养学生悲剧精神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老舍叙事作品中的悲剧品格主要的特点是将悲伤藏在嬉笑中,笑与泪并存,他的悲凉情调全都藏在喜剧的因素和嘲讽的手段下。本文就老舍叙事作品的悲剧品格展开了论述,分析了老舍作品悲剧品格的文化成因与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5.
悲剧作品教学不只是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悲伤、怜悯、恐惧等悲剧情感因素.而在于凸现并让学生感悟悲剧文本中美的毁灭及崇高的诞生之美学本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悲剧作品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审美素养与审美品质.使其心灵得以感化,使灵魂得以净化。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是上个世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以女性孤独无力的生命为存在状态,由于受到生活坏境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她的作品也慢慢形成了孤独悲剧式的风格,奠定了其悲凉作品的主基调。本篇文章主要探讨我国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孤独悲剧式风格的形成原因,分别从个人经历,社会坏境以及作品特点来分析其作品风格的形成,全面解析张爱玲孤独苍凉式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美学悲剧是指主体为了实现对自身现实的超越 ,或为了抗拒外力的摧残而陷入尖锐的冲突之中。但是面对灾难他们敢于殊死抗争 ,不惜以生命作为代价去超越苦难和死亡 ,从而显示出超常的生命力 ,把主体自身的精神风貌和超人的意志力提升到崭新的高度 ,展示出人生的全部价值。因此判断一部作品是不是悲剧 ,或者是否具有悲剧性 ,悲剧人物是否具有悲剧精神是最根本的因素。悲剧精神是悲剧性的精髓。我认为 ,美国作家李黎的小说《最后的犹大》应该是包含这一因素在内的一部悲剧性作品。《最后的犹大》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纳粹统治时期的故事。清查、搜…  相似文献   

8.
“五四”乡土小说的悲剧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乡土小说创作表现出了中国现代文学普遍具有的悲凉感伤的美学风格。本文通过对创作者的悲剧思维倾向、作品的悲剧主题内涵和作品的悲剧表现方式三方面的分析描述揭示出了“五四”乡土小说所蕴含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9.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作品逼真地描写了一位忠于爱情、灵魂高尚的贵族妇女的悲剧爱情。客观环境与个人因素使苔丝狄蒙娜的悲剧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0.
悲剧意识,可以理解为是对悲剧性现实的反映。《聊斋志异》在很大程度上关注的是人的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世情悲剧意识。世情悲剧意识可以分为四类,即恋爱悲剧意识、怨弃悲剧意识、伤别悲剧意识和同性悲剧意识。虽然作品中饱含着悲剧意识.但是作者仍试图采用戏谑、因果报应、团团结局等方式,对悲剧意识经行消解。这些消解因素只能体现在某些表现形式方面,没有在根本上改变悲剧的本质,悲剧的基本冲突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A marking exercise is described in which 336 teachers evaluated three samples of written work, which differed in quality and authorship. The sequence of the work samples was rotated such that each piece of work was seen and marked in each of the three possible positions. This allowed comparisons to be made between the marks awarded to work of varying standards when it preceded or followed other work of contrasting quality. There was a tendency for the good piece of work to be assessed more favourably when it followed work of a lower standard than when it preceded such work. Conversely, the poor quality work was assessed more harshly when it followed, rather than preceded, work of contrasting quality. Furthermore, two samples of work preceding work of a contrasting quality produced greater biasing effects than a single sample.  相似文献   

12.
主要分析在网络时代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如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的挑战、对思想政治对象提出的挑战、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提出的挑战、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出的挑战等.针对这些挑战,根据网络时代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特点,提出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介入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介入的可行性为:借鉴社会工作价值观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服务,引入发展模式作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补充,课程教学活动为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小组工作方法介入的注意事项为: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结合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确立小组工作目标,教师在小组工作中进行角色转换,灵活运用小组工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高校勤工助学岗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勤工助学作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方式,为广大贫困生所接受。然而岗位的有限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欲缓解目前勤工助学岗位的供需矛盾,高校应在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在校内对勤工助学岗位进行挖潜,在校外建立勤工助学基地,同时建立勤工助学网站,提高工作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所理解的按劳分配标准,主要是指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劳动产品的数量标准三种形式。但是,劳动强度无法直接计量,劳动时间又与劳动量无法吻合,并且,只有同质性劳动才能忽略质的考虑只计量劳动数量。因此,无论是劳动时间、劳动强度还是劳动产品的数量标准,都存有衡量不准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的的转向 ;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点的选择 ;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性和开放性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全员化、专家化及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现代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路径不同于西方的经验,西方的社会工作是在助人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的社会工作是以半专业化或称为行政性社会工作为起点的。在进行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的道路中,应结合中国自身的体制特征和文化特点,将专业的社会工作进行体制性的嵌入是加快本土化建设的一个行动策略;对文化背景的重视则有利于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时代,按劳分配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知识型劳动者是按劳分配的主体;知识劳动是按劳分配的主要方式,知识劳动是按劳分配的依据;知识不能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参与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9.
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科研工作绩效评价方法,对激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有关键作用.为此,通过对绩效评价的内涵、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科研工作特点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教师科研工作绩效评价方法,以期能科学合理的进行科研绩效评价.最后通过实践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并给出了后续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续写作品是基于原有作品而创作出的全新作品,在新作品中已看不出原作品的基本情节和结构,但可以看出它是源着原作品而一脉相承的,具有依附性、独创性。续写本身即可成为一种对原作品的变相使用方式,无论是对作者因死亡未完成作品,或者是对原作者完整作品的续写,都必须经原作者或者其继承人,法定著作权管理机构授权或者同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