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推敲是一种境界,教师在教学实施以及教学研究中应当具备推敲的品质。以《推敲》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对文本内容、教法实施反复论证,在不断推敲的过程中,对文本有更精准的把握,对教法有更恰当的实施,达成文本、学生、教师三者的和谐融通。  相似文献   

2.
一、推敲语句。让教学细节清晰起来教学细节有时可以体现在—个字上,它使课堂教学充满辨性与灵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词语也要推敲推敲。如王菘舟老师在教学《荷花》一课,他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3.
仇丽娟 《考试周刊》2012,(42):53-54
我有幸参加了全区"名师进校园"活动,并承担了五年级《少年王冕》一课的教学任务,以下是我在活动中获得的深刻的体验。一、文本研读要深入钻研文本,教师对这句话都不陌生,但是到底怎样为深刻研读文本,如何读进文本里去,这是不容易的。《少年王冕》这课看似很简单,  相似文献   

4.
文本教学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一个有效的渠道,在"学讲方式"下,语文教师需要灵活的处理文本教学。文章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的文本为例子,从我可以、我疑惑、我认为、我追寻等四个方面层层深入地探寻文本教学的方式,以期以点带面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我有幸执教了我区科学展示课《昼夜是怎样形成的》,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有了更多的看法。一、课前我认为,教师在准备一节课时可以对比几种教学设计,从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案,这样有助于教学的优化!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研究,感觉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基于此,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相似文献   

6.
热水冒出的"白汽"是小水珠构成的,不是水蒸气。《水和水蒸气》一课的教学中的这一认知是科学教师公认的教学难点。最近,我想通过网络浏览,了解科学教师对这一内容的不同教法和不同评论,一篇博文引起了我的关注。琳儿,新浪博客《水和水蒸气》一课教学反思(2011-05-0623:51:44)"这节荣获全国小学科学赛课一等奖的课例有许多设计得非常精妙的地方,令人叹为观止,也让人不得不佩服建德市明珠小学邵锋星老师的独  相似文献   

7.
"度"在哲学上是指一种界限。作为语文教师,在研读、设计教学时也应把握好这个"度",即研读教材时能以独特的"角度"切入,巧妙设计教学突破口;深入文本时能大"气度"地舍弃部分内容,注重关键语言训练点;落实文本后能由此及彼地横拓"广度",帮助学生触类旁通。本文以《推敲》一文为例,试述我在本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是怎样把握这三个"度"的。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我市举行了“同课异构”活动,《灯泡亮了》这节课三位教师设计了三套教学思路,每位老师的设计都很用心,这种异构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作为一名听课者,我的收获也很大。但是,在孩子的探究问题上,我觉得有的课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现剪辑其中一些教学片断与大家一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朗读,是与文本近距离的对话 前不久,我上了《负荆请罪》一课,这是一则剧本。这篇接近口语话的课文要求学生课上学会朗读,课后让学生表演剧本。于是,我在制订本课教学重点时定为:把握人物个性特点进行朗读。  相似文献   

10.
金鹤 《小学教学研究》2012,(29):110-111
前不久,学校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置身于课堂中,各位老师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我们领略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同一文本不同的解读方式,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一、文本解读显功力解读文本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老师解读文本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如此次同课异构中,有篇文章叫《母爱的力量》,讲述的是一位女孩因车祸住进医院,生命垂危之时渴望获得母爱,但因父母早已离异,而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1.
《拿来主义》是一篇具有强烈战斗性和高度艺术性的杂文。教、学这一课,都不是很容易。教师进行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容易陷入固定思维方式,即按照一般议论文的解读思路来确定教学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近日,我有幸观摩了几节小学科学现场赛课。赛场上,各位老师展现的精湛教学技艺让我钦佩不已,也引起了我的深深反思。下面就以《周围的空气》一课为例,浅谈我在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上的一点思考。《周围的空气》是湘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执教老师的教学流程大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品质语文教学源于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需要基于文本从而开展教学解读,即教师把解读文本时的思考感悟进行智慧转化,设计以学生的学为基点的教学活动。遵从课标精神、体现教材意图、把握真实学情是实现教学解读的一般路径。本文以《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教学设计为例,呈现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之间隐形的关键转换路径——教学解读,从而架起文本、师生与课堂的生命通道,真正实现学科育人。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初任教师,在教学遇到瓶颈之时,为突破现状,借一次研讨课机会,就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这节课进行公开教学。本文就阐述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各位名师的点评以及笔者的个人反思。  相似文献   

15.
不是滞留在文本平面上的课,而是努力追求思想深度的课;不是教师机械讲解的课,而是要唤醒学生主动探寻的课;不是烦琐花哨的杂乱之课,而是走向简洁明晰的朴素之课。读完王建老师的《拿来主义》教学实录,我就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是一堂想“立”起来的课。  相似文献   

16.
一、说课实录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与母亲、母爱有关,来自冰心——《纸船》。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感受诗歌所蕴含的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互动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1.说课标与教材《纸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教学观摩活动结束后,一位听课教师幽默地说“:我听了一天的课‘,感动’了一天,回去继续‘感动’。”乍一听还以为是这位教师多愁善感呢。其实“,感动”是这一天里各位执教教师的共“同风格”。如一位教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就是这样一次次地提“及感  相似文献   

18.
刘七三 《考试周刊》2012,(29):87-8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Communication:No Problem?,这节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说课。第一部分:说教材主要说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发展学生自主  相似文献   

19.
正2006年,我推出了《木笛》一课。《木笛》的教学我力求层层叩击文本,在学生、教师、文本的多向互动对话中,在"泣"和"诉"两个层面上铺设"幽幽笛声如泣如诉,荧荧烛光告慰亡灵"的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一、留白——疏密相映,天地自宽留白是相对于急收而言的。急收是指表达者因  相似文献   

20.
朱崇珍 《考试周刊》2014,(23):34-34
<正>教学是师生在课堂互动的、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学活动中的生成通常是指学生进入教师的预设情景之后,在教学的双向互动中思维碰撞而产生的信息。教师要课前下工夫,课上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鲜活灵动的思维充满语文课堂教学。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主人。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师就要在课前深入研读文本,解读文本内涵,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在"还"字上下工夫,力争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纵观我的语文课堂,已有了改变,因为我努力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的课堂学习。我还倾听孩子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