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上花列传》不仅是第一部表现现代都市的小说,韩邦庆自谓的“穿插藏闪”的叙述笔法更让它备受称赞。这种笔法不仅是对小说传统叙事手法的突破,更与转型中的上海现代大都市背景结合起来,成为现代都市叙述艺术的发端。《海上花列传》中,韩邦庆认识到现代都市这一主体的存在,跳出狭邪小说传统的狭窄视角,这是现代都市叙述艺术得以诞生的主观性前提第二,“狭邪”本身为特殊时期十里洋场的最佳映照,韩邦庆以“狭邪”为视角写都市,又为《海上花列传》的都市叙述打下了坚实的客观基础。两者的相得益彰和随之诞生的新的叙述艺术,使《海上花列传》成为同时期最耀眼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
沈裕 《文教资料》2013,(35):47-49
《海上花列传》诞生于清末上海十里洋场,几度被埋没,却依旧掩埋不了众多知音的赏识与青睐.与同时期的狭邪小说及白话小说相比,其“平淡而近自然”的风格使它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本文分别从《海上花列传》的语言描写、人物刻画、叙事技巧等方面出发,试图细致呈现其“平淡而近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以“近真”的笔法和“平淡自然”的艺术格调为当时上海社会写真,是近代狭邪小说的压卷之作,但关于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众说纷纭,胡适从作者当时的经济状况、成书时间及作品本身入手,认为这决不是一部“谤书”;王燕从韩邦庆本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入手分析韩邦庆借此书行敲诈之术的可能性,两人都本着从客观出发的原则,力图恢复韩邦庆写作《海上花列传》时真实心态,还历史以真实。  相似文献   

4.
沈裕 《文教资料》2013,(24):13-15
《海上花列传》作为作家张爱玲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其世态人情、情感对话及“平淡而近自然”的美学追求,表现了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及人生态度.细读张爱玲一系列“传奇”小说,不难发现《海上花列传》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本文从《传奇》第一篇《沉香屑·第一炉香》出发,通过张爱玲笔下的葛薇龙与《海上花列传》中的赵二宝的形象分析,体会此篇小说受《海上花列传》的影响及张爱玲对此的延续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分层叙事作为《红楼梦》叙事艺术的重要构件,在晚清受到高度推崇,具体到近代狭邪小说创作中,还可细划为两种类型,即“发现手稿”型与人物的跨层叙述。以分层叙事为切入点,不仅便利我们更为深入、准确地体味《红楼梦》独特的叙事魅力,也有助于揭示《红楼梦》与近代狭邪小说之间的承继关系,还原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6.
被视为晚清狭邪小说的《风月梦》《青楼梦》《海上繁华梦》,在文学价值上无法与《海上花列传》比肩,但如果从地域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就能发现它们承载了共同的吴地地域传统,又贴上了扬州、苏州、上海各自的城市标签,已超越普通的狭邪小说,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风月梦》与青楼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楼小说《风月梦》,堪称中国第一部城市小说。它植根于特定地域,以描写城市生活为内容,通过人物的活动和视角,展现了扬州的城市风貌,对之后的《海上花列传》等小说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海上花列传》作为旧海派空前绝后的杰作,对现代海派小说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在都市民间文化突兀而现的20世纪40年代。当时海派文学的健将张爱玲更是对《海上花列传》有着难以割舍的钟爱,与韩邦庆产生了一次次的艺术共鸣,正是在对这部小说的传承和超越中,她的作品具有了“现代化和中国化的双重品质”。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海上花列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探讨它对传统的继承和对现代性的开拓两方面,对于小说中关于"狗头名士"和四书酒令的描写,多以"败笔"视之。如果从分析作者生平和其他创作文本出发,将韩邦庆本人和《海上花列传》的创作结合起来,对于小说何以出现所谓"败笔"的问题可能得到更深入的认识,从而窥探在小说文本中反映出来的作者内心传统与现代的对峙。  相似文献   

10.
简评葛红兵《沙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红兵的《沙床》是“狭邪小说”的“新品”,应该承认它的合理性乃至必然性;正因为它是“狭邪小说”的“新品”,它也就无法摆脱“狭邪小说”的固有局限性,而无法给以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将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翻译成国语版与英文版,使《海上花列传》越过方言障碍,传播到全国及海外.由于两人在性别、经历、思想、情感上的差异,张爱玲对《海上花列传》进行了事实上的再创作.她的女性主义思想给《海上花列传》中的女性形象增加了一些陌生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作为合传体的《海上花列传》,短短六十四回的篇幅内,时间跨度限定为九个月,展开了三十多位烟花女子的生活画面,共涉及到一百多人的完整故事片段,可贵的是,虽然很多人物的社会地位、生活角色相同,但小说中没有类型化的人物;尽管人物众多,故事复杂,却善始善终地叙述每一个故事,交代每个人物的结局;为充分展现人物性格,释放人物感情,总是将人物置于各类矛盾冲突中,并随着矛盾冲突的发展而变化,但是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始终保持一致。无庸置疑,《海上花列传》中的形象塑造是成功的,这一成功来自于作者为自己制定的塑造人物的“三无”标准:“无雷同”、“无矛盾”、“无挂漏”。  相似文献   

13.
《九尾龟》是晚清"溢恶"型狭邪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将上海作为叙事场景,展现了十里洋场声色犬马的生活,通过与以往狭邪小说截然不同的叙事角度,彻底颠覆了传统文人心目中诗意化的青楼生活,并通过"功能性人物"章秋谷的所见所闻,揭露了上海等地烟花巷的黑暗及官场的腐败,反映了晚清文人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及困惑。  相似文献   

14.
从《海上花列传》看晚清上海人之商业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于1892年的《海上花列传》,更多地被看作是一部青楼小说,但由于其产生于晚清之上海,故小说中能看到晚清上海人浓浓的商业意识。从妓院的兴盛、“四民”地位的变化、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对这种商业意识进行分析,可以透过一部小说看到晚清上海社会背景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海上花列传》中的人物语言显示,造成苏州土白"软性"的因素有:表达否定因素的"不"的声音被压缩,叠词灵活多样,声调多而且运用大量的语气词,日常生活表达的雅化等。这种苏州土白塑造了个性不同的人物形象。《海上花列传》的语言整体而言有如下特征:叙事京语的冷静刚硬与人物苏白的柔和软绵相得益彰;吸收新的时间标记方式和器物新名词,显示了新的语言因素。如果从文学语言的转型角度看,《海上花列传》确实可以作为吴语文学的杰作,但不能以此断定它是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标志之作。  相似文献   

16.
以印刷资本为依托的现代小说,其生成直接服务于建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意识形态的诉求。成熟于资本国际化时期的电影,全球化成为其必须面对的语境。在中国当下,小说与电影面临着共同的困境,以电视、网络等新型大众传媒为载体的现代娱乐及其产业发展,对小说和电影的冲击不言而喻。以小说《海上花列传》和电影《海上花》为个案,以安德森的民族国家理论和萨义德的东方学理论为依据,史料分析与文本细读结合,借此解析小说和电影两种叙事媒介在现代性历史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红楼梦》叙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层叙事在晚清受到了高度推崇,具体到近代前期狭邪小说创作中,还可细划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发现手稿”型与人物跨层叙述。以分层叙事为切入点,可以更为直观、形象地了解与把握《红楼梦》与近代前期狭邪小说间的袭承关系。  相似文献   

18.
《橘子》是芥川龙之介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与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创作手法上都存在着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自从1843年开埠以来,上海逐渐成为最富有活力的城市。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娼妓业也蓬勃而起。韩邦庆创作的《海上花列传》便是专写勾栏生活的小说。这部小说人物众多,故事线索纷繁,但主要以妓女为描写对象,将长三书寓至花烟间中各种等级的妓女纳入视野,展现了一幅晚清上海租界妓女群像。  相似文献   

20.
以印刷资本为依托的现代小说,其生成直接服务于建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意识形态的诉求。成熟于资本国际化时期的电影,全球化成为其必须面对的语境。在中国当下,小说与电影面临着共同的困境,以电视、网络等新型大众传媒为载体的现代娱乐及其产业发展,对小说和电影的冲击不言而喻。以小说《海上花列传》和电影《海上花》为个案,以安德森的民族国家理论和萨义德的东方学理论为依据,史料分析与文本细读结合,借此解析小说和电影两种叙事媒介在现代性历史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