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翻译标准多元化使译者翻译时具有多样选择的可能性,但这并不代表翻译无标准或译者可以任意选择翻译标准..在“笔译基础”课程考试中,评价译文的标准是给定的,即要综合考虑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的内容、目的、功能和文体风格.这要求译者应从言内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方面来考虑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如果改译甚至胡译或者乱译都将被处以“低分”的惩罚.因此,翻译标准在理论上是多元的,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却是唯一而确定的.  相似文献   

2.
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译文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通顺流畅,给人以美感。然而,要使译文真正达到翻译的标准,却不是一件易事。被动语态的翻译就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因为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科技文体中的应用更为普遍。因此,被动语态的翻译需要我们认真推敲。为提高翻译质量,本文列举几种常见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语言文化有不同的隐喻认知现象,在跨文化交流的翻译中对不同隐喻语言的翻译既要考虑到译文的忠实性,又要照顾到不同文化读者的认知心理及对译文的接受度;这就产生了不同语言文化中隐喻认知现象的差异和翻译信达雅三原则的矛盾;但这种矛盾可以通过翻译技巧的适当运用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三大原则对翻译人员的翻译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的辅助,也是检验翻译效果的有效方法。就适用性来说,翻译三大原则适用于不同翻译文体当中,如新闻报道文体、描述叙述文体、科技文体和应用文体,并对翻译内容的词义色彩、词义转换和语序等细节起着规范的作用。因此,能否了解并依照翻译三大原则来翻译,决定了译文的过程是否流畅高效、译文的质量是否过关。本文通过阐述翻译三大原则的运用,剖析其对英译中翻译过程及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蔚  程谢 《华章》2011,(26)
翻译就是对各种文体语篇的创造性处理,尤其是在文学翻译中,文体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译者要遵循译文必须反映原文的文体风格,缩小自己文体风格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原文的韵味,并为译文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翻译质量,译文在交付出版之前或交付服务方之前,译者必须对其进行检验。文章论述了译文质量检验的三个方面,即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提出了检验应该遵循先宏观后微观、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忠实”被捧为翻译的最高标准,出现了“信达雅”“化境”等概念。其本质都是将原作视为“绝对标准”,忽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参与作用。其实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定会受其所处时代的限制,还会受到自身对所译作品的态度,及其人生阅历,思维模式,对文章理解的程度。判断标准等多方面的影响。译者的思维模式等决定了他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进而决定了译文的文体构型特征。因此,译者对译文的介入是客观存在的,他的主观状态对译文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定远  侯晓华 《文教资料》2006,(33):161-163
尤金·奈达的“功能等值”理论,从语言、社会文化、文体三个方面论述了翻译的“忠实”问题。尤金·奈达认为,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不仅要在文字上保持一致,在文化蕴涵和行文风格上也要对应。  相似文献   

9.
广告是一种应用文体,其翻译既要做到“文字翻译”也要实现“文化翻译”。在翻译时,注重文化因素,采用直译、意译、创译、扩译等方式,在译文中巧妙发挥文化因素的作用,能让广告译文更容易吸引读者,产生购买需求,从而实现其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用现代的话来说,“信”就是忠于原文,“达”就是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雅”就是译文的文笔要优美。严复当时用古文翻译,“雅”被认为是古雅。“五四”运动以来,由于白话文的发展和普及,译界对“雅”有不同看法,发生争论,因而有人提出“信”和“顺”的标准。“信”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顺”是指译文的语言要通顺。把“信、达、雅”与“信和顺”作一比较,除相同部分以外,不同处在于前者强调“雅”,强调文笔优美,后者对文笔优美不加强调。笔者认为从译作的社会效果看,还是应该强调译文文笔应当优美。因而翻译的标准还是“信、达、雅”好。“雅”不但不能从翻译的标准中去掉,而且应该更加强调才是。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三谈     
翻译中对文化差异的处理,译界大都集中讨论归化翻译法,但过分强调归化法而忽视异化法有失偏颇。事实上,异化翻译法不仅创造了许多成功的译例,而且对文化交流贡献良多;在信息时代,其作用更是不可低估。翻译批评应是阐释性的,不应是规定性的。寻章摘句,吹毛求疵不是真正的翻译批评。翻译标准作为对翻译实践的提炼和总结,必然是抽象和概括性的,不可能是具体的。  相似文献   

12.
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习语翻译历来是有争议的一个问题。习语翻译具有灵活性。是单纯的习语翻译(离开具体语境和上下文的习语翻译),还是灵活的习语翻译(处于不同语境上下文、用法和文体的习语翻译)要视不同情况而定。一句话,要译翻译具有美感,主要靠译者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善于因情制宜、随机应变,巧作处理。  相似文献   

13.
公元383年,释道安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翻译思想,"五失本"谈到翻译的语序问题、文质问题和详简问题。对于"一失本"的语序问题,道安主张失本而采用倒装语序;对于"二失本"的文质问题,道安主张根据读者层次和不同文体选择质派或文派翻译,提倡发挥质、文两派的优势,更好地进行佛典汉译;对于"三失本、四失本、五失本"的详简问题,道安认为就一般佛典而言,反复叮咛、啰唆琐碎的颂文、义辞和反腾都应删去,但戒律翻译应该保留;"三不易"谈到佛典汉译面临的时代因素、读者因素和译者因素,这三大因素导致了佛典汉译不容易。  相似文献   

14.
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最终要解决的是翻译观问题。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翻译观,翻译观的不同决定着译作的不同。中国近代翻译观是不断变化的,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翻译理论来源于翻译实践并对训练学生的翻译技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它的译文,也决定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作为应用翻译重要内容的旅游资料翻译,它特别注重信息传递,其翻译过程涉及到翻译目的、目的读者、翻译策略和翻译过程等诸多因素。本文运用功能翻译理论的有关原理,以《中国文化胜迹故事》英译为个案研究,指出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资料翻译过程中的适应性以及旅游资料翻译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的依据。国内外翻译家对翻译标准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标准或原则,但争论颇多。本文通过回顾中西方翻译发展史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翻译标准不应该绝对单一,而应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教学中,要理论技巧并重,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整教学内容;教师应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采取措施提高翻译测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翻译本身就是一个伦理问题,翻译伦理探讨译者对翻译职责及其翻译标准的厘定。译者由于自身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导致伦理价值观的改变,从而影响其对翻译职责及翻译标准的确定。清末前期的鲁迅主要以意译为主,清末后期鲁迅提出了“直译”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学习翻译的一条主要途径是翻译实践。翻译实践应该包括对现有的各种优秀译本的研究学习,这是学习翻译的良方之一.就此,本文通过比较、评析多种译本,借以提高翻译的感性认识和理论水平,同时也是翻译实践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翻译批评即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因为,不同的翻译家提出了各自的翻译批评标准;所以,对于同一篇译文,不同的翻译评论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文章拟从许钧和纽马克两种翻译标准方法来评析《金银岛》片断,指出这两种翻译批评方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