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熊希龄历史评价与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希龄在湖南维新运动时期的激进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杀身成仁的谭嗣同与唐才常。他是《湘报》的创办与主持人,他的“洋人不可与之开衅”的主张不应当片面加以指丽,他在民国初年担任财政总长所经手的大借款是不得己而为之举措,也是唐绍仪内阁全体成员的一致决定,不应当由他一人承担责任,他在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和国会的乱命上副署,虽是他难辞其咎的人生一大污点,却也是有原因和苦衷的,在指责他时也应当多一点理解。他晚年脱离袁世凯而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与抗日救亡,这是他人生最为闪光的一面,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柯林伍德的历史哲学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缘于他对历史认识能力和性质的考察。通过对其历史认识的哲学背景和思路进行梳理探讨,有助于我们对他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论断重新理解。  相似文献   

3.
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4月访问美国期间,当有记者问到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态度时,他抬头看见悬挂在白宫的林肯头像,从容地说:“维护国家的统一是每个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林肯总统为了国家的统一,不惜采用战争的手段……”历史与现实的精妙结合,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交往看大流士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流士是波斯帝国颇有作为的国王。他上台后,对内消平内乱,厉行改革,对外侵略扩张,开疆拓土,极大地促进了波斯帝国内部、个部的全面交往,他不仅挽救了风雨飘摇中的波斯帝国,而且把它强盛的顶峰。本文从历史交往的角度,探讨大流士在促进交往中的积极作用,从另一个角度他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波普尔是20世纪著名的历史哲学家,在历史认识论方面,他解答了历史学的性质;提出了历史学的任务——解释和描述;指出了历史学的选择性和历史认识的相对性;阐述了历史的客观性和历史意义。波普尔的历史认识论内涵丰富,既有不少有益的见解,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鹿鸣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歌声、掌声、笑声、叮咛声、读书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历史抗争,来自改革,来自励志,来自求索……声声溢彩。  相似文献   

7.
假使有人问历史家,近代最新奇的、具有最大影响的发现是什么?他可以回答说:近世最新奇的、具有最大影响的发现就是我们对于普通人和普通事物的重要性有了认识和兴趣。……我们现在应该研究的,就是对于那一大批将要过早地用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的青年男女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教育他们。……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科一直是儿子的弱项,我不止一次地告诉他:学历史要熟背大量的历史事实,还要注意把零散的知识用时间线索串联起来;历史知识很重要,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之一,等等。然而,这一切都没改变他初学历史时形成的厌烦心态。今天,从具体事情说起,用商榷的态度向他咨询有关知识,却引起了他对历史的兴趣——边介绍边看书,看得又快,概括得又好。这在原来根本是不可想像的!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一门跨越古今、包罗万象的科学。在这一点上,没有哪一门学科能超过它。从横向看,历史包含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这一切的产生、发展、相互影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历史教育学的内容,因而其中蕴含着大量美的素材。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历史观上徘徊于自由意志与物质生活的客观规律之间。他时而强调英雄对历史的创造作用与历史发展的偶然性,时而强调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性,认为历史当中存在复杂的因果规律,历史是进化的,是由全体国民创造的。在其表面的英雄史观后面潜藏着一股强烈的唯物史观倾向。  相似文献   

11.
易中天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中讲汉朝和三国的事儿,乍听起来象个说书的。他说,袁术弄了个假玉玺,胆子就大起来了——耗子腰里别杆枪,起了打猫的心。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历史观是唯心史观,具有历史退化、历史循环、“神创论”、“命定论”、偶然性决定历史命运和英雄决定历史等特点。然而,柏拉图的历史观的某些合理因素不容忽视。他突出了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实现历史由“神”向“人”的过渡;它也为历史哲学的形成提供了知识积累和方法上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3.
5月19日 晴 易中天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中讲汉朝和三国的事儿,乍听起来像个说书的。他说,袁术弄了个假玉玺,胆子就大起来了——耗子腰里别杆枪,起了打猫的心。听听这些妙言,真令人喷饭。  相似文献   

14.
栗月静 《教师博览》2012,(12):54-56
公元383年,神学家奥古斯丁去拜访米兰主教安布罗斯后在《忏悔录》中写道:"当他阅读时,他的眼睛扫描着书页,而他的心则忙着找出意义,但他不发出声音,他的舌头静止不动……我们来拜访他时,常常发现他就这般默默地阅读着。无论他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他一定有他的道理。"对奥古斯丁而言,  相似文献   

15.
产光玉 《甘肃教育》2001,(10):31-32
鲁迅先生曾说过:“治学先要治史,无论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单而可靠的书,读史可以知今,治史有助于研究现状,……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将来的命运。”学习历史能理解现在,预测未来。因此,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历史课是学生学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必需的基础,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影响极为深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历史教学的改革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历史情境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学好历史并带动其各方面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所谓情境,它是一种形象环境的表现。创设情境有以下…  相似文献   

16.
世界首位宇航员本来安排的是邦达连科,为什么最后他没有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呢? 就是因为一个细节毁了他的前程。就在邦达连科即将升空前的一天,他在充满纯氧的船舱训练结束时,随手将擦拭传感器的酒精棉团扔到一块电极板上。船舱顿时引发大火,邦达连科被烧伤后不治身亡。  相似文献   

17.
近一两个月来,围绕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话题,历史教育界同仁和网友们自发地在本刊博客(http://blog.cersp.com/userlog6/80343/1ndex.shtml)上,掀起了“历史有什么用处”“我们使历史更有用”的大讨论,从题目变化即可看出,讨论从理论到实践,已经有了一定升华,值得欣喜。这样的讨论,本刊将分专题继续深入讨论下去,祈能对大家的有效教学实践有所启示和帮助。 这里选登德罗伊森《历史知识理论》的片段(只反映了德氏的部分观点),仅供读者思考讨论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时作参考。德氏强调“历史”是由今日所关怀的问题出发而回溯重建过去,他说:“历史研究的对象不是过去;因为过去已经逝去。历史研究的对象是此时此地,还没有完全逝去的过去。”认为历史知识是活着的有生命的,“历史知识是现今(社会及个人)借着过去事迹为媒介的自我认识”。其意图似在彰显历史学和历史教育的实用功能和现代意义。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意味着德氏主张“影射史学”——把历史按现实需要而随意取舍、任意打扮——这一贻害无穷的做法,我们应当倍加警惕和戒绝。全面了解德氏观点,还是去阅读他的原著吧。  相似文献   

18.
经典阅读问题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意义极其深远。在高呼素质教育与价值理性的当代社会,这一问题尤为凸显。正如英国哲人柯林伍德评价狄尔泰指出,历史学家只是简单地从文献和资料出发,而这些本身并不显示过去……这些资料只是为他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史学思想内涵丰富。他在学习和研究历史对指导革命实践活动,提高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方面;在史学工作的重点,原则和方法,基础理论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时代精神特征的精辟见解,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尼采认为,历史是人的生命意志的反映,它是英雄人物在瞬间的艺术创作冲动的产物。人的历史开始于“个人具有创造性的自我解放欲望之际”,这是尼采历史观的原始起点和意义支撑。他认为真正的历史应该有利于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和个体生命的解放,而现在的历史已经背离了历史的本来意义,成了生命发展的桎梏和障碍。现代历史教育是错误历史观与错误人生观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摧残人性的教育,它使受教育者交得虚伪、迟缓、猜疑、抵触,并以软弱的人格、麻木的心态期待着刺激性“事件”的发生,哪怕它危及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