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迁徒自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迁徒自由是公民一项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此项权利不仅为世界各国宪法所确认,也为《世界人权宣言》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确认。宪法对公民迁徒自由的规定是指公民具有自由择居和自由出入国境的自由,国家为维持公共秩序和保障国家安全可以在不违背宪法自由精神的前提下制定法律对之加以必要的限制。我国现行宪法没有规定公民的迁徒自由有其历史和经济方面的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宪法重新确认公民的这一权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直接关系到公民的财产、自由乃至生命,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容易直接发生冲突的领域,故现代法治国家通常以在宪法中规定大量的旨在保障人权和约束公权的刑事诉讼条款为常态。文章以美、加、日、德、俄五国现行宪法文本为对象,对其中的刑事诉讼条款进行了剖析,并针对我国宪法刑事诉讼条款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法最本质的内容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才对国家权力实施控制 ,才有所谓“限权政府”。在历史上 ,宪法产生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宪法的发展和成熟意味着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完善 ,而公民权利的保障质量是宪法发展程度的标志。在逻辑上 ,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也是衡量一切宪法价值包括自由、效率、秩序的基本尺度。依宪治国 ,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法治 ,应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宪法中的公民权利条款与普通法律是有别的,因而有其特定的立法表述方式。在宪法中对公民权利条款进行立法表述时应当遵循宪法语言的规范性原则、权利不是宪法所赋予的原则、权利普遍性原则。针对我国宪法中权利条款的现状,其应当由肯定式的语句表述转向否定式的语句表述,并明确规定公民的程序性权利条款。  相似文献   

5.
大中小学一体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宪法教育侧重于培育宪法信仰。而宪法信仰的培育需要在培养宪法情感、增强宪法认知基础上,深刻领悟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限制公权力的宪法精神,洞悉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法治等宪法原则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宪法价值,理解宪法实施与监督的制度建构与成效。坚持把宪法“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教学实施总策略,灵活运用“问题链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具体教学方法,实现大学生宪法教育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6.
略论在新形势下增强公民权利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增强公民权利意识是法治社会的文化根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防止和遏制腐败的锐利思想武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当今社会公民的权利意识淡薄。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提高公民权利意识问题:一是必须严格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二是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三是加强对公民权利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四是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7.
沉默的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刑事司法正当程序的一项重要保障,各国刑事诉讼法普遍对沉默权作了规定,有些国家甚至直接规定在宪法中,便其上升为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利或者说对公民权利的一项宪法性保障,本文旨在探讨沉默权的基本含义,理论渊源和历史渊源,沉墨权在我国刑事司法中将起到的意义及我国确立沉默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论公民权利救济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救济是公民实现权利的重要保障。了解和深刻认识公民权利救济的基本特征,对于每个公民充分地享有、行使、保护和实现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促进法治国家和和谐社会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概括出公民权利救济的十个特征并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9.
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有两个不同价值思路:一种是基于主权原则而产生的国内法治途径,根据此种分析方法,《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所确认的普遍人权在中国国内法上只具有与公约批准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所保护的权利相同的效力,为此,批准公约时就必须考虑宪法所规定的各种宪法权利、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中所保护的权利如何在法律效力上优越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所确认的普遍人权,并以此来对不一致的规定在批准公约时实行必要的保留或者是做出解释性声明;另一种思路是基于“人权入宪”的契机,承认《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所规定的普遍人权已经被宪法所肯定,成为中国宪法所保护的个人所享有的宪法权利的一部分,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在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如何制定一部整合国际人权公约中的普遍人权和宪法所保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以及其他法律、法规所保护的个人权利的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保障法》。  相似文献   

10.
各国对社会权的保护路径主要包括:通过宪法条款实施司法救济;通过立法实施保护;通过发挥人权保护机构的作用而保护。我国宪法明确确认了社会权,但在现实政治运作中,公民社会权的保障主要通过宪法条款立法具体化的途径。我国公民社会权保障既不能把司法审查作为唯一路径,也必须克服过度依赖立法产生的消极后果。同时,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行政救济制度、建立专门的人权保障机构以及有效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是促进我国社会权保障制度发展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