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至19世纪的泰特勒是西方第一位著书论述翻译理论的翻译理论家。他专门探讨了什么是优秀的翻译,以及怎样才是优秀的译者。他对翻译理论,尤其是翻译标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叙述,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泰特勒把译作的思想内容、风格特点和语言表达看做是完整的统一体。他的翻译理论至今对翻译理论研究仍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学者吉蒂昂.图瑞被公认为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他的理论对翻译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对他的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总结,并结合翻译实例解释翻译准则对实际翻译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贾宁 《考试周刊》2010,(56):26-27
尤全·奈达这个名字在我国翻译研究界以至语言学界,现已广为人知。对尤金·奈达背景的介绍让我们对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奈这的翻译理论同样也给翻译研究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就对他及其翻译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苏曼殊作为我国20世纪文学界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浪漫主义思想不仅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而且在他对国外文学的翻译中将他的浪漫主义思想融入于其中,在他对翻译的选材上来看,大部分翻译作品都具有较大的浪漫主义色彩,而对于他对翻译的态度而言,更是将浪漫主义发挥到了极致,他在翻译中所体现出的互动关系给读者带来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充分体现出苏曼殊对浪漫主义思想的态度。对此,主要就苏曼殊的文学翻译和英国浪漫主义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相关的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是卓越的诗人,学者,戏剧家,考古学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他一生中翻译了国外大量的文学作品以及政治、经济、哲学和自然科学专著.他对翻译有独特的见解,提出了许多翻译观点,如“翻译是媒婆,创作是处女,处女应该加以尊重”,强调译者的翻译动机与责任感.然而他在翻译方面的成就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尽管一些翻译史著作对他的翻译活动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整理收集,关于郭的翻译的研究做的远远不够。只有用新方法,才会得到更有意义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吴丹 《考试周刊》2007,(51):127-129
王佐良的翻译观,即文化意识、"神似"、读者至上,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佐良认为译者应当胸怀两种文化,追求译文与原文的整体一致,并以读者为先。本文首先对王佐良的翻译观进行试探性的分析,而后说明他是如何运用其翻译思想来成功翻译《一朵红红的玫瑰》的。他的译文完美地结合了以上三个方面,展示了他高超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33):92-93
徐光启是我国早期杰出的科技翻译家。作为科技翻译的先驱,他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泰西水法》等书,引进了当时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促进了我国数学、测量、水利、天文历法的发展。时至今日他的翻译思想对我国科技英语翻译仍然有着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徐光启的翻译著述、翻译思想的梳理,并结合其翻译思想,对当下科技翻译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一带一路"视域下科技翻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凤翔  孙雅静 《海外英语》2011,(8):293-294,298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该文本着辩证思考的态度,对安德烈·勒菲弗尔的《中西方翻译思想比较》一文进行了细致的推敲。勒菲弗尔在文中强调了文化研究对翻译研究的作用,他以中西方宗教经典的翻译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了中西方翻译传统从口授起源却最终分道扬镳的原因;此外,他指出中西方在翻译实践中的风格也不尽相同:他认为在《圣经》和佛经翻译活动中,上帝与佛祖的角色对译者的心理产生的影响不同,故而翻译实践的产物以忠实或自由的风格而对立。再者,在《中西方翻译思想比较》一文中,勒菲弗尔还强调了偶然性的作用。针对这些方面,该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对《中西方翻译思想比较》文中观点的局限性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傅雷,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史上里程碑式人物之一,是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伟大翻译家。他提出的翻译理论精辟完整,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和理性的光辉。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他在中国文学翻译史上的独特地位,他对三大重要翻译论述.以及其成功的原因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来对他进行解读,借以表达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0.
陈曦 《文教资料》2011,(24):38-39
林语堂是学贯中西的著名翻译家,向西方翻译了许多中国古典文化作品,在翻译过程中他采取了多种翻译方法,成功地将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本文对目的论的主要原则策略进行阐述,并以此为基础,对林语堂的英文作品翻译策略进行分析,结合其翻译目的,探讨林语堂翻译中体现的目的论原则。  相似文献   

11.
郑振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他在翻译理念和翻译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从出生到成年这段时期一直在温州生活学习,因此温州精神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他在翻译理念和翻译实践上取得的成就与温州精神对他的影响有紧密的联系。本文将通过对郑振铎翻译理念和翻译实践的仔细分析,解读温州精神在其翻译理念和翻译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李寒光 《考试周刊》2010,(43):35-36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最受中国翻译研究者欢迎的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之一。本文介绍了奈达的翻译思想,对他的翻译理论作了评价,并对他翻译思想的变化作了研究,希望通过对奈达翻译理论的分析.使大家更进一步地认识翻译理论的作用,了解如何进一步推动翻译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鹏 《培训与研究》2010,(9):133-135
林纾作为一个翻译家,在翻译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一页。他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然而对于他的翻译动机,仅仅从他所翻译作品的序、跋中解读是不够全面的。笔者认为:动机来源于心理学领域,所以从其内部心理及外部现实进行分析其动机会更具价值,对林纾的认识才能公允。  相似文献   

14.
在《康德译名的商榷》一文中贺麟提出了自己的翻译原则和主张,他认为翻译的目的在于“华化西学”。针对当时术语翻译的实际情况,他提出了术语翻译中切实可行的四项原则,并以“先天”译名来例证了他的术语翻译思想。他早年的翻译思想对当今的学术译名的翻译仍然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已有学者认识到要把翻译研究和其它学科研究相结合。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引入翻译研究,并将其发展成一个生态学视角的有关译者和翻译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翻译理论,从而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林纾,是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伟大翻译家。翻译界对林纾的讨论,无论是对他的翻译思想还是他的翻译作品,已有不少论述。本文试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林纾及其翻译进行分析,以期对林纾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彼得·纽马克撰写了多部翻译理论著作,将翻译文本类型进行分类,提出了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的概念,同时他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扩充——提出了关联翻译法,为国内外译界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为繁荣译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哲西传的大师,陈荣捷在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德经》的译介与传播中功不可没。通过对他翻译缘起的探索(包括对他翻译意图的勾勒和他对之前华人译本的评析)能够凸显出他的翻译路径即"以中释中",同时他的翻译标准也随之映现。陈荣捷在学术路径上打通了儒道西传之路,同时也成功融通了他的儒家思想传播与《道德经》翻译行为。  相似文献   

18.
戏剧家焦菊隐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备受世人的赞赏。同时,焦菊隐还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从焦菊隐作为一位翻译家的视角出发,文章在对其翻译实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他的翻译思想进行阐释,指出作为一位翻译家,焦菊隐不仅有丰富的翻译实践,也提出过颇有见地的翻译思想,在中国传统翻译史上,他的翻译思想不该被忽略。  相似文献   

19.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他翻译了众多的西方学术著作,形成了独特的翻译理论,并在翻译版权、翻译管理方面进行了开天辟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翻译文化学派代表人物勒弗维尔提出了翻译改写理论,他强调翻译的过程就是对原文进行改写的过程。将翻译向文化转向,他提出制约文化介译的三个要素是意识形态、社会主流的诗学和赞助人。本文旨在以翻译改写理论为视角,分析刘峰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中文译本中改写理论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