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二人转艺术是一种二人搭档载歌载舞、"转进转出"、以东北方言声韵演唱短篇故事的表演艺术。二人转的表演类型以二人转(双玩艺儿)、单出头和拉场戏为主,无论何种类型的表演方式,"千军万马就咱俩"的表演特色始终是该项曲艺的精髓。本文解析了东北二人转的表演特色,包括演员如何"跳进跳出"的完成角色身份转换,并且通过唱说扮舞四项二人转基本功的锤炼,展现出这项东北民间文化类型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二人转艺术成为北方老百姓茶余饭后最喜闻乐见的一项娱乐消遣节目。正当二人转热热闹闹的走人百姓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由传统单一的表演形式向多元化综艺性娱乐表演方向发展。本文从解读当今新型的综艺娱乐型二人转入手,剖析当代二人转艺术的文化转型成因,阐释当下流行的"娱乐型"二人转迎合广大欣赏者的受众心理,进而发掘整理二人转艺术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东北民俗的文学化研究为切入口,通过分析东北民俗文学中的神话、民间文学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总结出"母性创世""女爱男"等独具东北文化特色的故事基础结构。东北二人转作为生长在东北这块土地上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作品的创作和表演模式必然受到东北民俗的影响,二人转女性角色的塑造也深受东北民俗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影响,最后以二人转《蓝桥》为例,深度分析了女主角蓝瑞莲的女性角色形象,印证了前文观点。  相似文献   

4.
二人转是东北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之一,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口头文学的精华.让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二人转走入师范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积极学习民间音乐.本文着重阐述了在第二课堂实施二人转教学的意义及具体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5.
米祈 《成长》2006,(10):68-69
我看《东北一家人》的时候第一次听到“二人转”这个名词,之后看了电视上“二人转”的表演,个人觉得,作为一种地方戏,一个艺术门类,“二人转”有很明显的色情成分,更有“以丑为美”的嫌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东北二人转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却日渐被艺术边缘化,并且出现了“一方面东北二人转红极一时,一方面又在表演形式和内容上越来越受到观众和社会的质疑“的奇怪现象。这种社会现状可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我们看待这种现象时所应持有的态度——理性看待、宽容对待、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7.
东北二人转在艺术特征上介于"戏"与"曲"之间,是一种相对稳定而独特的艺术形态。东北二人转没有发展为成熟的戏曲形态的原因,首先,东北地区的生态民俗环境是独特的,物质生产民俗限制了二人转的演出时间、演出场所,二人转艺人的演出未能职业化;其次,从艺人的角度来看,二人转艺人职业化的进程由于受制于经济条件和民俗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得非常缓慢。此外,影响二人转形态的还有两个非直接原因,那就是东北地区戏曲文化传统的缺失和与此相应的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具有的深厚的叙事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东北二人转小帽儿"实际上就是一种短小精悍的东北民歌小调,是二人转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月牙五更》等经典小帽儿曲目的分析,而将二人转小帽儿的作用、唱词风格、旋法曲调、节奏节拍、表演形式等进行阐述,意在引起更多读者对二人转小帽儿这种音乐形式的关注,进而有更多的爱好者来参与欣赏与研究,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二人转是诞生于东北的古老民间艺术。它的特点是:说、唱结合,伴有舞蹈的艺术形式。它扎根于东北农村,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它流行于黑土地,民间广为流传的"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奇妙说法。二人转艺术的危机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地域文化的局限性使其面临诸多的现实困境,同时,二人转在大众传播传媒的压力下也被无奈的边缘化。本文力图从二人转的发展现状,传播效果和它的创新之路三个方面,试析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成长的烦恼"。  相似文献   

10.
戏曲艺术以其优美的唱腔,丰富的表演形式经久不衰的流传于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其中东北的二人转近年来发展形势愈发繁荣,本文将以二人转唱法为例,分析其润腔技巧,演唱的情感处理等方面,以及唱法中的不同之处,为广大声乐爱好者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二人转是黑龙江地区广泛流行的民间地域艺术,具有表演形式简单、表演风格热烈火暴、粗犷豪放等特点。二人转分布范围广,这是东北地区平原广阔、地广人稀、气候寒冷、环境闭塞以及文化积淀贫瘠等多方面地域文化特征的反映。它按表演形式可以分成三类,是借助了戏曲、曲艺和歌舞等多种艺术成分,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特别艺术样式,集说、唱、舞于一体,具有综合的艺术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辽北铁岭被人们誉为小品艺术之乡.以赵本山、潘长江等人的表演为代表的铁岭小品带着黑土地原生状态的鲜活和个性走向全国,在大江南北掀起层层笑浪.这一现象被艺术界称为"铁岭小品现象".铁岭小品的母体是二人转,辽北的黑土地文化孕育了火爆的二人转,二人转在铁岭源远流长,绵延不断.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我国民间文化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东北二人转的成功运作思路,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强势推动、明星人力资本的品牌效应、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互动融合、人力资本存量的深度开发这四个方面,探讨我国农村民间文化市场价值拓展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珊 《华章》2012,(19)
黑龙江的文化艺术工作者汲取黑土地上的文化艺术营养,创作出了在新中国茁壮成长的龙江剧、张扬在黑土地上的北派二人转、享誉全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东北大鼓等优秀剧种剧目,《龙江艺术精粹》专题数据库是将现有的优秀地方特色艺术资源通过收集、整理、数字化加工处理、制作、发布等,利用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络呈现给广大读者的多媒体专题数据库.  相似文献   

15.
二人转是东北的一种地方小戏,近年来其影响却遍及了全国。它之所以能广为流传,原因当然是多元的。其中二人转语言的艺术魅力不容忽视,其特有的东北方言、幽默性、生活化等都是它被观众接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近日,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新闻发布会上,“小品土皇帝”赵本山以自己朴实、睿智、幽默的即兴发言赢得了全场的喝彩,掌声、笑声不绝于耳。可有谁知道“快乐的本山”也有自己的苦衷啊赵本山对现场记者们说:“二人转起源于民间,扎根在民间,正是辽宁最具区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在六七十年代,都说二人转能转出粮食来,那么在新世纪里,二人转也一定能转出时代特色来。这么多年,虽然我的小品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对我来说感情最深的其实还是二人转。我搞了15年的二人转,在二人转的基础之上,再加上一个非常好的创作群体,才…  相似文献   

17.
"二人转"是产生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作为东北的"土特产",它的音乐优美动听,表演载歌载舞,内容明快诙谐,乡土气息浓郁。是民间艺术百花园中一支绚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闫莹莹 《初中生》2014,(8):14-14
赵本山说,他就是一个表演二人转的民间艺人。这话不假。在成名前,赵本山是靠表演二人转为生的。那时候的二人转,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赵本山的“本山传媒”最开始经营的项目就是表演二人转。为扭转公司亏损的局面,赵本山想了很多办法。  相似文献   

19.
正只做自己懂的事,这是一种坚守,更是一种智慧。在你的擅长上付出努力,你就能更好地成就自己的人生。酷咖网(kuka.hnjy.com.cn),伴你人生走一程!赵本山说,他就是一个表演二人转的民间艺人。这话不假。在成名前,赵本山是靠表演二人转为生的。那时候的二人转,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赵本山的"本山传媒"最开始经营的项目就是表演二人转。为扭转公司亏损的局面,赵本山想了很多办法。最根本的是对二人转进行创新,从内容上来了个大换血,把以前那些低俗媚俗的东西全部摒弃,再加一些时新的元素进去。  相似文献   

20.
以石阡县仡佬族所喜爱的毛龙(民间龙灯的一种舞龙形式)为研究对象,对其艺术特性和体育特性为研究内容,从不同方面探索二者之间的融合、内在结构、表现特点、表演形式及锻炼价值上的联系.研究结果认为,石阡毛龙是具有浓厚的仡佬族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一种体育运动,是很好的融合了艺术与体育的一种民族艺术表现形式,功能特性突出,表现在其具有良好的锻炼价值和表演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