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梳理了学界关于徽州文书的各种定义,分析总结了目前徽州文书的收藏和整理情况,结合中山大学图书馆徽州文书的工作实践,探讨了如何整理徽州文书的原则和方法,以充分发挥徽州文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图书馆对地方历史文献重发现和收藏、轻科学整理的状况,致使这些珍贵的文献得不到全面系统的揭示和充分利用。此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新藏地方历史文献的整理和数字化建设为例,分析地方历史文献的特点及对其数字化的方案,通过行业扫描和自身环境分析,在数字化建设通用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求真"、"求用"的补充性原则,从资料整理、数字化标准、元数据规范、质量审核、资源保存和过程管理六个方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地方历史文献的数字化管理和规范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地方文献是自公共图书馆成立以来就注重收集的文献资料。作为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历史文献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资料,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基于目前仍有大量的民间历史文献散存各地,公共图书馆应当在继承地方文献传统收集方法的基础上,吸收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田野调查等方法进行系统收集。田野调查不但能收集到民间历史文献,还能够获取口头传说、仪式表演等"史料拓展"。田野调查和文献解读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民间历史文献的认识和视野。文献收集方面的田野调查方法、原件就地保存的原则,整理方面的归户性原则、保持文献原有系统的原则,数据库建设内容方面包括国家典章制度和儒学文献在内的"史料拓展",数据库建设方法方面以需求为导向、开展跨界合作,成为公共图书馆开展民间历史文献收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社会史研究的深入与收藏热的持续升温,近年来,乡村历史文献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从文献范畴、保存状况、研究现状乃至华北乡村社会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及未来设想等方面,对乔福锦教授作了访谈记录.希望由此唤起学界对乡村文献研究整理的进一步重视,增强各界对民间社会重建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20世纪40、5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和收藏的"徽州历史档案"(又称徽州文书、徽州文书档案、徽州契约文书等),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第五大史料发现.徽州历史档案是徽州社会的民间记忆,是进行中国传统社会多维实态研究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它使人们的目光再次凝聚徽州、解读徽州、重构徽州.今天,徽学的兴盛和徽州旅游业的发展,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说明了当今对徽州社会记忆建构的成功之处,这种成功蕴含着徽州历史档案的"记忆基因".  相似文献   

6.
徽州文书是历史上的徽州人在其具体的社会生产、生活与交往过程中为各自切身利益形成的原始凭据、字据、记录,曾被誉为是20世纪继甲骨文、汉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档案发现之后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第五大发现。徽州文书遗存至今的数量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徽州文书的数量当至少不下于35万份;还散落在民间、可资研究利用的徽州文书又该有10万~15万份,两者相加就是45万~50万份。这也许不是徽州文书在今天遗存的全部,但如此多的徽州文书的发现,为徽学研究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如果能够及时地整理、出版,供更多的学者研究、使…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安徽省黄山市档案局馆围绕打造区域特色档案馆品牌目标,积极开展徽州谱牒档案的整理保护工作。市档案局馆全面分析徽州历史档案的现状、特点和问题,提出抢救保护工作方案,积极争取市政府的支持,抢救了一批散存于民间的珍贵徽州文书与谱牒。  相似文献   

8.
近代上海由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简称亚洲文会)创建的"上海博物院"以及法国天主教会创建的"上海徐家汇自然博物院"(后更名为震旦博物院),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其标本收藏奠定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收藏和研究的基础。通过相关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笔者对这两个博物院的历史进行了回顾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收藏和研究功能是自然博物馆的立馆之本,不能摈弃。自然博物馆应强化博物馆专业教育,自然博物馆人须主动接触社会,构建社会认同,建立起博物馆专业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9.
誉满全球的“普洱茶”在它的故乡又一次风风火火地蔓延开来。然而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却不容乐观.文章以一个图书馆人的角度。从历史文献与普洱茶的传承,历史文献承载历史的职能和作用,扼要阐述普洱茶的今天与历史文献的密切关联。结合普洱茶现代文献的收集和整理现状和思茅市图书馆普洱茶史志的整理与收藏现状。通过分析塑造中国茶城图书馆的意义和可行牲,在呼吁人们重视现代普洱茶文化发展的文献整理和收集丁作的同时.建议把思茅市图书馆塑造成中国茶城图书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海内外徽州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批珍贵的徽州乡土文献逐渐被发现、搜集和整理出版。安徽省图书馆(以下简称"皖图")收藏的明末徽州府歙县知县傅岩著录的《歙纪》就是这些众多徽州乡土文献中极其珍贵的一部。一、《歙纪》的版本、作者及其校刻《歙纪》傅岩撰,明崇祯新安(即"徽州"。下同)吴氏刻本。全书共十卷(其中卷三有目无文),线装四册。每半页八行,每行十六字(其中卷一每半页五行,每行八字)。白口,单鱼  相似文献   

11.
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历史文献的收藏及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正颖 《图书馆》2004,(2):93-95
本文扼要介绍了湖南师大图书馆收藏历史文献的简史,并对历史文献的收藏范围、特色,历史文献的作用、价值及精品代表作了概括性介绍。  相似文献   

12.
赐地档案是英国早期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学者在早期整理的基础上,对所有的赐地档案进行了编目,进而按收藏地全面出版,国外学者依据赐地档案进行了卓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赐地档案是英国早期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学者在早期整理的基础上,对所有的赐地档案进行了编目,进而按收藏地全面出版,国外学者依据赐地档案进行了卓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新旧碎锦杂录>两种抄本(王振忠教授收藏),版本不同,内容亦不尽相同.主要反映地处徽州交通要冲的歙县南乡薛坑口一带的社会生活.诸如,徽州好儒、重科举之风,咸同兵燹波及徽州等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新旧碎锦杂录>的两种不同抄本而言,除了相同的部分外,方校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阄书、继书、合同、议单、会书、关书等内容上,从中可见徽商与徽州社会生活的诸多侧面;而葛校本的史料价值主要反映在各种联匾、设祭式、点主式、坑口开光祭文等所折射徽州社会生活与民间信仰的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15.
所谓明代徽州经济类档案,特指《明代徽州土地产权变动和管理文书》,是安徽省档案馆1962年从安徽南部的徽州地区发现并收藏的一组土地经济文书。2002年3月,这组文书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申报名录。这组文书的发现、收藏,有一段曲折的历史过程,其价值也已引起大家的重视。在历史上,徽州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和教育发达,向有“文献之邦”、“文物之海”的美誉。从清末民初开始,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书商就纷纷到徽州收购古籍。解放初期,屯溪作为古籍集散地,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古籍市场。1…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徽州文书的大量面世,被称作继有字甲骨、汉晋木简、敦煌文书、清朝大内档案之后,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五大重大发现。几十万件徽州契约文书的发现,进一步引起中外学界对安徽徽州地域特色文化的特别关注,徽商研究、徽州经济社会史研究、徽州历史人物研究等等渐成热潮,至九十年代,徽州文化研究终于在国内外蔚成和中国敦煌学、中国藏学齐名的徽州学。徽州文书作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民间实态的不可多得的宝贵原始文献,也更为中外学界所关注。徽州文书不仅跨时长、数量大,而且涉面广、种类多。除大量买卖田地房屋的民间经济交易文书、诉讼文书、红白喜事文书、各类民事合约合议合墨等等之外,还有不少深刻反映徽州社会历史实态特色的宗族文书、商业文书等等,给人们全面深入地认识当时的社会实态提供了极为真实生动具体的原始文献材料,丰富了中国历史的内容。本文介  相似文献   

17.
汉朝历代皇帝大都注重典籍的整理收藏,汉赋的整理收藏也是典籍收藏中很重要的一项。汉代皇家所藏汉赋文本的搜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赋家自献于皇帝,通过州郡上计的方式搜集,派使者、谒者于赋家家中或民间搜集,乐府机构的采集等。  相似文献   

18.
富含地域特色的民间档案真实、详细地记载了各地域的风土人情,对其开发、利用能够促进各地旅游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双向平衡发展。本文以徽州历史档案的开发利用助推徽州乡土旅游发展为例,试分析开发利用民间档案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5月 11日 ,在省会长沙参加全省少儿图书馆工作会议的 2 7位各市、县公共图书馆馆长受邀来到湖南图书馆就家谱收藏整理、我省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图书馆自动化发展、读者服务工作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座谈。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邹健、湖南图书馆馆长常书智、副馆长邹华享、张勇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邹华享副馆长主持。湖南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介绍了近期开展的家谱收集、整理工作情况。家谱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以谱牒形式记载世系人物和事迹的历史图籍 ,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堪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家谱的收藏整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每日新报》消息】106张珍贵的西文藏书票近日出现在天津图书馆。据了解,这是继上海、北京等各大图书馆发现西文藏书票后,天津图书馆首次大量发现并展出西文藏书票。据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袁先生介绍,这106张西文藏书票均在该馆收藏的1911年以前问世的原版西文图书中发现。去年10月,天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得知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分别发现了大量西文藏书票后,便产生了“天津图书馆收藏的原版西文书中会不会也夹有藏书票”的疑问,于是袁先生应馆长的要求,开始了精心地搜索。经过4个多月的整理,他们从30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