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铜鼓作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和东南亚广大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青铜礼乐器,是多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广西作为铜鼓藏量丰富的省区,一直以来都将铜鼓专题陈列作为重要展览。广西区内关于铜鼓专题文化的基本陈列自20世纪60年代始历经三次改造提升,展示内容和形式得到不断提升发展。广西民族博物馆“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陈列”陈列对单一类型文物展陈内容和形式进行深入思考,提供一系列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博物馆于2005年12月奠基,2008年11月15日建成开馆,目前是海南省唯一的一座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最后一座建成并免费开放的省级博物馆,共有“海南历史陈列”、“海南少数民族陈列”、“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海南馆藏文物陈列”4个基本陈列。其中,“海南少数民族陈列”以黎族,苗族、回族三大世居民族和平共处、团结一致,  相似文献   

3.
营造陈列精品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选题立意、文物搜集、内容研究、设计制作和宣传服务等方面达到相当水平的体现,是文物界的“名牌产品”。近几年,中国革命博物馆的陈列工作者努力增强精品意识,相继推出了一批受到观众欢迎的临时性专题展览。其中,1997年举办的《洗雪百年国耻喜庆香港回归》展览获国家文物局颁发的陈列的精品特别奖;1998年举办的《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百年诞辰纪念展览》获国家文物局颁发的陈列精品奖。笔者作为上述展览的主创者之一,拟对临时展览之所以能够成为精品做如下探讨。  一、如何选准展题 …  相似文献   

4.
《营口古代文明展》是营口市博物馆刚刚改造完成的基本陈列,其主要特点是突出学术性,突出重要考古成果、突出地域文化,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文字介绍生动准确,文物展品丰富精美。体现了展览设计者将学术研究与艺术设计相结合,探索地方博物馆基本陈列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参观博物馆,观众是依靠灯光来欣赏展品的,通常人们只对陈列的内容是否丰富、展示的形式是否新颖以及展示道具的制作是否业精良予以品评,鲜少有人关注陈列的照明问题,对陈列照明的设计理念更是知之甚微。疏不知,它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是一门蕴涵丰富的学科,是整个展览设计中一个弥足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精品展》自主实施陈列照明设计施工的具体实践,对展览中用光的艺术构思及彰显展览主题的技法作了些许探索。  相似文献   

6.
客家人在海内外建立了数十个客家博物馆,策划了一系列客家文化陈列展览。从江西赣南地区客家文化陈列展览的现状看,客家文化陈列展主要存在同质化、层次较低、文物不足、展览形式单一、文物内涵诠释不足等问题。在策划客家文化陈列展览时,要坚持展览主题的思想性和原创性,内容的体系性和学术性,展览语言的艺术化和通俗化,同时注重展览的互动体验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7.
上海嘉定博物馆的《科举文物陈列)专题展览,在嘉定孔庙明伦堂300平方米的展厅里,演绎着中国封建科举制度1300年漫长的历史。它以其特有的神秘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来自国内外许许多多的参观者。(一)一个好的主题《科举文物陈列》经历了一个展品由少到多,内容由简到全,研究由浅到深,规模由小到大的艰辛过程。1982年,嘉定博物馆的《嘉定历史文物》基本陈列中的“寺院与庙学”部分,展示了江南乡试题目,考场挟带等5件有关科举考试方面的文物。观众对这仅占两只展柜的五件文物情有独钟,常常在此驻足,或仔细观察美其名曰“文物备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博物馆》2009,(3):87-87
2007年7月2日至2008年1月13日,俄罗斯“中国年”人文活动的重要展览项目“丝国之路——5000年中国丝绸精品展”先后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远东艺术博物馆、喀山鞑靼斯坦共和国国立博物馆和莫斯科国立历史博物馆展露风采。展览遴选了中国丝绸博物馆182件(套)承载中国5000年丝绸发展与外传历程的珍贵丝绸文物和相关展品,分为古代与近现代丝绸两大类,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新时期对博物馆特别是民族民俗博物馆的要求,探讨了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由此探讨了民族民俗文物陈列所具有的特点:1.陈列环境应具有浓厚的民族民俗文化氛围,并体现民族民俗文化的特有个性;2.陈列内容应科学、真实、可靠,并具有代表性;3.陈列形式应多样化和艺术性.应充分表现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艺术;4.观众的广泛参与性。在探讨民族民俗文物陈列特点的基础上。还分析了塑造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完美形象的种种办法和途径.这些办法和途径有:1.明确陈列指导思想;2.“以人为本”,认真调查观众需求;3.要有一批强有力的陈列设计人员队伍和能保证到位的专项资金;4.要有完善的服务功能;5.加强与观众的心灵沟通。全文按照上述思路分析研究,着重体现了“创新”二字,即:民族民俗文物陈列要创新、博物馆思想要创新、市场观念要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博物馆是综合性陈列、展示、宣传新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和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更是保存世界文化遗产、弘扬多民族传统、传递民族记忆、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在新疆还发挥着正确阐述新疆历史、维护祖国统一、地方稳定,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结合许昌市博物馆新馆的建成,依托本地文物资源和区域历史文化特点,精心策划推出“许之昌——许昌历史文化陈列”。展览采用“大通史、小专题”的构思,以“反映远古文明,突出汉魏文化”为主题,从而揭示出许昌从远古文明一步步走向繁盛的历史发展脉胳。该展获得了全国博物馆2012-,?-度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相似文献   

12.
郑州博物馆创建于1957年,是河南省成立最早的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经过50余年的发展,郑州博物馆在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馆藏文物达5万余件,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之列,成为展示郑州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重要窗口。1999年,郑州博物馆新馆落成开放,其新颖的建筑外观寓意“天圆地方,鼎立中原”,融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独具特色。新馆占地面积9867平方米,建筑面积14200平方米,其中主展馆面积8337平方米,推出的常设陈列有“郑州文明曙光”、“郑州古都风采”和“古代文化神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3.
关于精品陈列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文物局组织评选的1997年全国文物系统“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在北京揭晓,关于精品陈列的话题再次在文博界引起广泛关注,探讨、研究精品陈列成为近一时期博物馆学领域的主流时尚。尽管各种讨论见仁见智,但却表明人们对于代表博物馆建设综合水平之一的陈列展览工作有了足够的重视,这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博物馆界出现的可喜现象,是博物馆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标志。精品陈列这一提法源于1997年初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张文彬局长在会上提出要在全国文博系统组织实施“精品工程”,并进行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的评比,其后有关人…  相似文献   

14.
正云南博物馆新馆从2015年5月18号建成开馆,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建筑平面呈回字形,地面五层,地下二层,边长104米,高39米。展览面积16500平方米,有六个固定陈列,一个专题展览,每年举办2到4个临时展览。云南省博物馆收藏文物约23万件套,主要有滇文化青铜器、南诏大理国佛教艺术品、明代以来的少数民族文物、大批  相似文献   

15.
杨治国 《博物馆研究》2007,(1):76-76,37
烟台市博物馆收藏的古代货币,虽历代数量众寡不均,但不乏精品,且从早期到晚期,可排出大致完整的序列;另外本馆展室小巧玲拢,非常适宜举办小体量文物的陈列展览。根据这二个特点,我们确定了《馆藏中国古代货币展》的选题,力求将藏品特色与展室特色完美结合,创作出精致优美的展览,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组织9省2区的18家博物馆共同策划并启动了我国博物馆的一个重大展览和作项目-《泛珠三角文物精品展》。该展览虽广东、江西、湖南三省相继展出,但最终未能达到组织者所计划的结果,过早地“夭折”了。作者通过对这一多省区、多家博物馆合作项目的回放,在指出此类合作积极意义的同时,对其“夭折”的原因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对我国博物馆的馆际合作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博物馆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通常采用“物以类聚”的文物分类方法,根据质地将文物分为不同类型进行分类保护。文物专题展览是综合类及历史类博物馆的重要展览类型之一,与基本陈列不同,更多地从艺术、题材、文化、流传等方面展现某类文物的内在演进逻辑,且更注重视觉表达。在策展过程中,策展人员要充分分析本馆展览定位、馆藏优势、目标观众等,以避免出现“千展一面”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8.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讲解工作者,已不仅仅满足于观众对其讲解工作的接受,而且希望能在效果上有更大的突破,能够“出彩”、“抓人”,本文以作者在国家博物馆《近代中国》陈列的讲解实践为个案,从“历史性与现实性”、“感性与理性”和“文物情感内涵与观众共鸣”三个重要“接点”探头了它们与陈列展览讲解效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国家文物局委托北京、浙江、四川三个省市开展博物馆评估定级试点工作。四川省文物管理局作为四川省博物馆评估定级试点工作的承担单位,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试点工作任务,联合四川大学组建了四川省博物馆评估定级试点工作课题组。在认  相似文献   

20.
甘肃是我国的彩陶大省,素有“彩陶之乡”美誉。拥有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文物藏品的甘肃省博物馆,经过多年的调整,即将推出一系列新的陈列面向广大观众。本文就新馆开馆后三个基本陈列之一的《甘肃彩陶》专题陈列,从展览的选题、定位、内容设计体现的特点和形式设计中需把握的原则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